首页 理论教育 新形势下西北边疆史地研究的主要课题

新形势下西北边疆史地研究的主要课题

时间:2022-09-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西北边疆生态研究生态环境问题,是西北史研究的重要内容。与此相应,中央政府对西北边疆地区的统治政策与中原相比,亦有较大差别。对这一问题的研究,有助于加深我们对西北边疆治理复杂性的认识,应该成为古代西北边疆治理问题研究中继续努力的方向。历史事实证明,只有将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相统一,才能保证多民族国家的统一,这也是西北边疆安全和民族地区社会稳定的重要保证。

第二节 新形势下西北边疆史地研究的主要课题

在新的历史时期,如何改变零星的、自发的研究局面,如何进一步拓展研究领域,寻找新的学术增长点,将西北边疆史地研究推向新的阶段,是需要认真对待和亟待解决的问题。总结过去的研究成果,我们认为在西北边疆史地研究中仍然存在一些不足和相对薄弱的地方,需要集中力量进行深入、系统、全面的探讨,以此提高西北边疆史地研究的整体水平。

西北边疆财政研究 财政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的需要,参与社会产品的分配和再分配以及由此而形成的国家与各有关方面之间的分配关系,在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国家统一的财政政策等,在不同地域的实施过程中,根据不同区域的具体情况而产生变异。边疆地区是国家的国防前沿,在军事方面的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在国家面临外部军事威胁或武装侵略时就更为突出。此外,由于自然环境和人文、社会条件等方面的原因,边疆地区在经济类型和发展水平方面往往与内地有较大的差别。故此,国家统一财政政策在边疆地区的执行有其独特之处。边疆财政政策是否合理、边疆财政运营机制是否畅通、边疆财政问题能否有效解决,是衡量一个政府财政能力的重要标志,也直接影响到边疆地区的稳定和国家安全。反言之,边疆的动荡、危机或战乱也会极大地影响国家财政。历史时期,中央王朝在西北边疆治理中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有别于内地的财政政策,在边疆稳定和边疆地区社会治理及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以往学界在讨论西北军费问题、军粮问题、屯田问题、经济开发问题、商业贸易问题等时,也都涉及边疆财政的内容。但从财政问题本身入手,对历史上中央政府西北边疆财政政策的具体制定、政策实施、政策的实际效应、边疆财政与边疆稳定的关系以及中央政府对西北边疆地区的财政倾斜政策等重大问题的集中研究远远不够,成果不多,亟待展开深入研究。

西北边疆生态 研究生态环境问题,是西北史研究的重要内容。对此,学界已有一些研究成果,如讨论西北屯田与生态的关系、西北森林植被问题、人类开发活动对西北环境的影响、西北地区的沙漠化演进等。但从生态安全的角度来系统探讨西北边疆稳定和社会发展方面的成果不多。生态安全是人类在生产、生活和健康等方面不受生态破坏与环境污染等影响的保障程度,包括饮用水与食物安全、空气质量与绿色环境等基本要素。不管作为个人、聚落、住区,还是作为区域和国家的安全,都面临着来自生态环境的挑战。生态安全与国防安全、经济安全等已具有同等重要的战略地位,并构成国家安全、区域安全的重要内容。一旦由于环境破坏和自然资源短缺引起经济的衰退,便极大地影响人们的生活条件,导致环境难民的大量产生,从而引发部族迁徙、边疆不稳、内地不宁,甚至政权的崩溃。自古以来,西北地区生态环境脆弱。历史上西北边疆地区人地关系如何?这一地区生态植被如何?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变化产生哪些影响?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做出合理的解答。更为重要的是,西北边疆地区由于军事战略地位突出,民族关系复杂,经济与社会生活相对落后,其应对自然灾害与环境变迁的能力相对不足,而这又直接影响到边疆地区的社会稳定与边防安全。由于气候变化、人口迁移、政策失误等因素容易引起生态安全问题,对边疆秩序稳定影响极大。西北边疆地区生态安全的具体表现有哪些?导致西北边疆生态安全的成因是什么?生态安全如何影响西北边疆的治理与社会稳定?历代中央政府采取哪些措施有效防范和化解西北边疆生态安全问题?其间有哪些值得总结和借鉴的经验和教训?学界必须对这些问题进行认真探讨。

西北边疆民族地区的内地化进程研究 历史上的中国边疆在形式上是由国家政权的统治中心区到域外的过渡区域,既具有边疆的独特之处,又与内地经济文化发展紧密相连。历史时期,西北边疆民族地区的发展问题和边疆治理就紧紧地联系在一起。西北边疆地区历来为多民族聚居地区,其社会生活、思想文化、民风民俗、宗教信仰等与内地有很大差异。与此相应,中央政府对西北边疆地区的统治政策与中原相比,亦有较大差别。但随着中原王朝控制能力的加强、中原往西北边疆地区的大规模移民、西北边疆地区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外部势力对边疆地区的渗透及不断侵扰,西北边疆民族地区“内地化”趋向越来越明显,“内地化”的程度也越来越高。历史时期西北边疆地区的“内地化”过程,是中原地区与边疆民族地区不断融合和交流的过程,是西北边疆地区社会经济逐步发展的过程,也是中央政府不断增强对西北边疆地区治理的过程。历史事实证明,西北边疆民族地区在保持该地区独特发展模式的同时,其“内地化”程度越深,越有利于边疆治理和国家安全。探讨历史上西北边疆民族地区内地化进程问题,是理解西北边疆地区少数民族的历史演进以及中央王朝对西北少数民族地区治理等问题的切实需要。对这一问题的研究,有助于加深我们对西北边疆治理复杂性的认识,应该成为古代西北边疆治理问题研究中继续努力的方向。学界的当务之急是深入分析西北边疆民族地区的“内地化”过程和西北边疆民族地区的“内地化”产生和深入演进的背景与动力等问题,总结“内地化”在西北边疆治理中的经验和教训等。

西北边疆民族地区对国家认同的研究 国家是一个集政治、经济、历史、文化、民族等多种因素复合的共同体,而这些因素及其相互间纷繁复杂的关系直接影响着国家认同的构建。历史时期西北边疆地区生存的各民族既有对本民族的认同,还有对中原王朝和国家的认同。历史事实证明,只有将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相统一,才能保证多民族国家的统一,这也是西北边疆安全和民族地区社会稳定的重要保证。相反,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不能统一,不但影响到西北边疆地区的稳定和边疆安全,还直接关系到政权巩固、国家统一与民族团结。在国家认同的构建中,历史文化传统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历史时期,地理环境差异所导致的经济互补性,西北边疆地区各民族出于自身安全的需要,中原政治、经济及文化的向心力,对西北边疆民族地区认同中央王朝具有强大的作用,在西北疆域的形成过程中起着决定性作用。在西北边疆的演变过程中,历代中央王朝根据不同情势对边疆采取不同于内地的特殊政策,因俗而治。一旦条件成熟,则改变治理方式,推行与内地一体化的管理模式。边疆与内地管理体制的一体化在国家认同中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中华核心文化价值观的传播、以屯垦为主要途径的经济一体化方式的向边疆延伸,都对西北边疆民族的国家认同起着持久的作用。只有历史地、动态地从地域认同、文化认同到国家认同过程中深度探讨西北边疆民族对中国国家观认同过程的复杂性和必然性,才能正确理解西北疆域形成的特点和民族凝聚力日渐强大的原因。西北边疆民族地区对国家认同的研究,是西北边疆史地研究中的一个重大学术问题,同样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需要学术界的高度关注和深入思考。

西北边疆地区与其他地区的比较研究 有学者曾撰文指出,对历史时期中央政府对民族与边疆地区的治理研究,学术界多习惯于列举统治者在边地广泛设治,对少数民族施行羁縻之制,以及向边疆地区移民、屯田等。一般来说,这些说法并无大错。但细究史籍,便会感到一些提法与事实仍有差距。因此,“雷同化看待历代王朝的治边思想及其治策,把历代统治者对边疆地区的治理归结为一个固定的模式,其法并不可取”[33]。在西北边疆史地研究中,类似“雷同化”“模式化”之弊同样非常明显。以往学界关于西北边疆史地的研究中,往往受研究视野所限,仅就“西北”而讨论“西北”,就“边疆”而讨论“边疆”,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对西北边疆社会缺乏宏观层面的认识。实际上,历史时期的西北边疆治理,不仅仅是西北地区的问题,而是关系到中央王朝整体利益和全局安全的重大战略问题,与其他地区的发展紧密相关。一方面,西北边疆的安全与西北地区的稳定,对中央安全与东南等其他地区的社会发展发挥着重要的战略保障作用;另一方面,中央政府的统筹调度,尤其是东南等地区的经济支持,又是西北边疆巩固的重要保证。对此,我们认为必须将中国通史乃至世界通史的研究与西北边疆史地的研究紧密结合,将西北边疆史地研究放置在中国历史乃至世界历史发展的大背景下进行深入研究;加强西北边疆地区与其他地区的比较研究,加强西北边疆史地与中亚、中东史的比较研究,以此认清西北边疆社会的共性与特殊性,进而揭示西北边疆地区在中国历史上的独特地位。特别需要强调的是,在研究西北边疆史地时,一定要有整体观,要客观揭示西北边疆地区与其他地区的互动关系以及不同区域的互补性。在此视野下,学界在西北边疆史地研究中以往探讨较多的如移民实边、盐粮入中、茶马贸易等问题,就不只是简单的边疆问题,而是涉及西北边疆地区与其他地区区域协调、区域平衡等的重大问题。诸如此类的问题与观察视角,理应引起学界的高度关注。

西北边疆地区民生问题研究 西北边疆地区战略位置重要,在此上演过无数次惊心动魄的战争。为了巩固西北边疆,历代中央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军事、政治与经济等措施。相应的,学界对历史时期西北边疆治理中的政治制度、经济政策、军事活动、商业贸易等问题讨论较多,研究也较深入。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学术界对西北边疆地区的民众生活、赋役负担等民生层面的问题关注明显不够,与商品经济较为发达地区的研究形成了鲜明的差异。实际上,民生问题是西北边疆社会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民生问题与西北边疆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问题紧密联系。探讨历史上西北边疆地区民生问题,对全面、深入认识西北边疆社会无疑具有重要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在以往的研究中,学界的关注点多集中于战争、政治、经济、民族等重大问题,这些问题固然是西北边疆史地研究的重要内容,是直接关系到边疆稳定的关键内容,但若转换视角,我们认为,在西北边疆治理中,民生问题同样发挥着重要作用。民生问题是国家认同中的核心问题。一方面,民生问题是边疆安全的重要环节,西北边疆地区的民生问题能否得到有效解决,直接关乎边疆地区的社会稳定,进而关乎西北边疆的安全。另一方面,保障民生,是西北边疆安全保障的重要内容,历史上西北边疆地区的军事战争、民族冲突、资源掠夺等问题的出现,往往有边疆地区民生问题这一重要因素。历史时期西北边疆地区的民众的基本生计情况如何?民众的基本生活保障与生活资料来源情况怎样?中央和地方政府在解决民生问题方面采取哪些有效措施?西北边疆地区民众的赋役负担有着怎样的演变规律?民生问题与西北边疆安全的互动关系怎样?这些问题尚未引起学界的足够重视。对这些问题的系统研究,无疑有助对西北边疆社会的深入认识。

西北边疆汉族与少数民族互动关系研究 西北边疆地区是多民族聚居地区,不同民族生活在历史上不断演变着的西北边疆地区,包括汉族在内的各民族为西北边疆的稳定、开发和开拓做出了各自应有的贡献。综观相关研究,学界多从少数民族自身发展的历程出发展开研究,取得的成果也较为丰富。但需要指出的是,在已有的研究中,多关注某一少数民族的自身历史的演进,往往限于就“少数民族”而研究“少数民族”,其研究路径较单一,并未将历史时期西北边疆民族史作为一个系统的论题展开讨论。事实上,在西北边疆史地研究中,不仅仅要关注各少数民族自身发展的历史,还应该深入研究各民族之间的互动关系,尤其要关注西北边疆地区汉族与少数民族的互动关系问题。西北边疆史是一部汉族与少数民族互动交流的历史,也是生活在西北地区的各少数民族相互交流和共同发展的历史。民族关系问题是西北边疆地区治理中的关键问题。大量的历史事实表明,历史时期汉族与少数民族的互动关系,直接影响到边疆的稳定与王朝的兴衰。历史上西北边疆稳定和西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时期,即是边疆地区民族关系和谐的时期。一定意义上讲,能否妥善处理西北各民族之间的关系,尤其是能否妥善处理汉族与少数民族之间的关系,是衡量中央政府对西北边疆治理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西北边疆地区汉族与少数民族互动关系研究独特的学术意义与史鉴价值,应当受到学术界的高度重视。

西北边疆地区官吏群体和边疆地区的行政职能研究 在边疆治理中,历代中央政府重视边疆官吏的任命。历史时期,在西北边疆地区涌现出众多运筹帷幄、能征善战的边臣疆吏,他们为西北边疆的巩固和边疆地区的社会治理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相反,边臣疆吏措置失当,也会加重边疆危机。总结其成败得失,是研究边疆社会治理的一个重要课题。目前,学界缺乏对西北边疆地区官吏群体这一问题的系统研究,涉猎的仅仅是极少部分有影响的边疆大吏,对西北边疆地区官吏群体的整体研究重视不够,缺乏高水平成果。西北边疆地区官吏群体的任命、整体素质、特殊作用以及中央的巡视督察制度等问题,需要展开深入研究。通过官吏群体的考察进而探讨各层级行政职能的作用和效能,是深化西北边疆政治研究的重要途径,为边疆制度史研究注入新的活力。

此外,在西北边疆史地研究中,西北边疆地区的文化遗产保护、非传统安全视野下的西北边疆问题等,都需要引起学界的高度重视和深入探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