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团队建设如何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

团队建设如何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

时间:2022-09-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Q7团队建设如何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近些年来,居民区群众团队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从实践看,建立什么团队,如何开展活动,最好的方案往往出自居民群众。尊重群众首创精神,主要是充分尊重工作对象的主观意愿和达成意愿的途径与方式。如今在居民区和街道的推广下,“夕阳红”邻里小组在全区已达二百多个。

Q7 团队建设如何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

近些年来,居民区群众团队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从实践看,建立什么团队,如何开展活动,最好的方案往往出自居民群众。那么,在团队建设中,应如何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

1.从个别看到一般

一个居民团队的建立,许多情况下,往往是从少数居民提出的个别希望、个别建议开始的,有的甚至是从随便聊聊的一句话或一件事中得到启发。但这些个别的意向却可能体现出最鲜活的思想潮流,反映出集体性、普遍性的需求。社工应善于从个别看到一般,敏锐地把握它所具有的普遍价值意义。

2.从粗糙导致精粹

居民关于建立团队的意见或方案,开始往往比较粗糙,只是一个初步的意向或几条不成系统的打算。但这种粗糙却可能包含着居民最本源的诉求和最有智慧的点子,社工要善于粗中见细,去粗存精,把握住居民设想的要点、亮点,引导居民按此进一步设计出富有特点的团队建设方案。

3.从无意变为有意

一些团队的建成,既非居民提出希望,更非居民拿出方案,而是社区从居民随意的活动中,意识到把这种松散的形式转变为固定团队的必要性。社工作为有心的观察者,应巧妙地把“无心插柳”演化成“柳成荫”的局面。

尊重群众首创精神,主要是充分尊重工作对象的主观意愿和达成意愿的途径与方式。在组建群众团队时,社工不能凭个人热情,代替群众作出建立团队的决定,也不能凭个人好恶主观地选择团队的方案。一切应以工作对象的需求和想法为第一信号、第一依据。但这不是说社工是完全被动的,他们对群众好的意向或方案,负有鼓励、推动的责任,而对于有问题或有害的意向和方案,则应说服其放弃。

案例

“夕阳红”邻里点为什么红一片

一个偶然的机会,85岁高龄的老党员戴阿婆听一位邻居说,自从老伴走后,家里格外冷清,每天只能对着一盆吊兰说话,话语之中的寂寞哀伤,引发了戴阿婆的深思。她开始与同一楼组的三位老人串门聊天。从中,她深切感受到,居家老人虽然“鸡犬之声相闻”,但彼此既不相识又不往来,生活寂寞,精神苦闷,十分渴望与外界交流,让晚年生活多一点色彩。于是,一个建立邻里互助小组的念头在戴阿婆的心头应运而生。她定期将邻里老人请到家中,一起读报、谈心、唱歌、说社会故事,很快吸引了十多位老人主动参与。

居民区社工敏锐地感觉到这个组织的意义,一开始就支持戴阿婆开展这个活动,而且在党员组织生活上请戴阿婆介绍了她的做法,并与戴阿婆研究,把互助小区正式冠名为“夕阳红”邻里点。其他党员也有意识地分片串联,扩展“夕阳红”邻里点。居委会在经费、场地、车辆等方面也提供有力支持。居民区党总支发动社区青年党员介入“夕阳红”小组,帮助老人展开活动,还与各“夕阳红”邻里点负责人研究,建立三项制度:一是小组核心负责制度,每小组由三位党员集体策划和组织小组活动。二是集中活动日制度,现在每个邻里点每年平均活动都在50次以上。老人们虽然年事已高,但每次都乐此不疲,有的老人到了活动那一天,就早早起来盼着快去参加活动。三是结对互助制度,每个小组骨干人员联系2至3名老人,出入相伴,守望相助。小组对无收入的老人给予资助,并经常送菜送点心;对生病、独居、情绪低落、脾气不好的老人多方探望,解决他们与子女、邻里间的矛盾。一些子女说,有了邻里点,我们工作也安心多了。如今在居民区和街道的推广下,“夕阳红”邻里小组在全区已达二百多个。

点评:“夕阳红”邻里点为什么红?是因为居民自己找到了一个富有活力的团队形式,而社工尊重、支持、推进了这种形式。团队工作属于社会工作小组工作的范畴,它的一个重要原则是案主民主参与和决策,激发案主的互动互助力量,本案成功地运用了这些原则。

(李祥杰文 复四居委会提供案例素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