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景颇族图案花纹

景颇族图案花纹

时间:2022-03-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景颇族妇女能织出绚丽多彩的花纹图案达300余种。在琳琅满目的景颇族织品中,工艺最复杂、用料最讲究、图案内容最丰富多彩的要数景颇族妇女的筒裙,属于织锦中的极品。景颇族织锦筒裙有中老年裙、青年裙、儿童裙之分,成年人的裙子一般由三块横幅拼成,儿童裙由两块横幅拼成。
民间工艺_中国景颇族

第四节 民间工艺

一、雕刻

景颇族的雕刻装饰艺术包括绘画、雕刻、织物图案、刺绣等。民间绘画大多与原始宗教相结合,而且大多绘在目瑙纵歌时用的雌雄牌、寨门和术代鬼的鬼桩上,跳金斋斋舞时的纹身,也属这种绘画类型。鬼桩上的图案大多是太阳、月亮、山坡、河流、鱼虾,飞禽走兽、生产生活用品、农作物等。

(一)绘画

景颇族绘画,大多与原始宗教有关。如“目瑙纵歌”雌雄牌上红、黑、白三色绘画,地鬼的桩上山川河流、动植物及生产生活用具上的象形图案,官庙横梁绘画以及跳金斋斋舞蹈时身上的雌雄花纹。这些螺旋形或直线形花纹图案有的没有实际意义,有的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

(二)雕刻

雕刻有简单的圆雕和竹木刻,如坟头的木鬼、木鸟形象,以及扇子筒、刀鞘、织布木梭上的刻花图案等。

img29

雕 刻

(三)编织

景颇族能织出300多种精美的图案,如筒裙、筒帕、护腿及腰带上各种虎脚印、毛虫脚、树叶、蜂巢等实物图案都出自景颇族人民之手。

(四)刺绣

景颇族刺绣主要有手巾刺绣和护腿刺绣两种。此外,男子裤脚边及包头布两端、年轻姑娘的上衣上,小孩的上衣边、领口、背上和袖口有简单的刺绣,大多模仿植物图案。

景颇族织物和刺绣图案主要以动物及植物花卉为题材,如蝴蝶花、虎脚花、毛虫花、马鹿花、蜂巢花、牛角花、木棉花、木瓜花、斑色花以及各种树木图案。景颇族妇女能织出绚丽多彩的花纹图案达300余种。刺绣品主要有手绢和护腿两种,尤以手绢最为丰富,是姑娘们赠送情人的礼物。

(五)织锦

景颇族传统织锦有筒裙、挂包、包头、护腿、腰带、毯子等品种。

1.筒裙。在琳琅满目的景颇族织品中,工艺最复杂、用料最讲究、图案内容最丰富多彩的要数景颇族妇女的筒裙,属于织锦中的极品。按织法可以分为机排自序图案筒裙“安默”和手工挑花筒裙“课洞默”两大类;按图案内容、形式、色彩和用途可以分为“可东默”(彩裙)、“默并”(素裙)、祭祀垫毯(“拍刚”,得名于其黑红相间条纹;“章喷”,得名于其上图案,两种构成一个阴阳配对)三种。“安默”的图纹属于机排图案,图案内容固定,种类较少;“可东默”的图案是手工挑花制作而成的,工艺相对复杂,花纹图案可以灵活多变,属于景颇族传统织锦中图案内容最丰富最精致,更充满古朴、神秘和原始的织锦,一条筒裙图案可多达300~400个;“拍刚”和“章喷”是祭祀专用垫毯,出于对鬼的无比崇敬,在这种毯子的制作过程中极其忌讳期间有人死亡,所以制作时加班加点,力求迅速制作完成。祭毯比较珍贵,往往只有富有的家庭拥有,有其独特的花纹图案,仅在此处出现。“可东默”是彩裙,相对于“默并”而言,可谓“盛装”,相当于“礼服”,只有在出嫁或盛大的节日、走亲串戚、赶集等社交活动时穿着;“默并”属于日常穿着的便装筒裙,多用于老年人服装,图案简单而少。

img30

景颇族织锦

筒裙有中老年裙、青年裙、儿童裙之分,成年人的裙子一般由三块横幅拼成,儿童裙由两块横幅拼成。中老年裙“默并”,左右两头约一尺五长,红色,上面有左右相互对称的花纹图案,中间部分是黑色,没有花纹及图案,不分上下,可以倒转过来围,颜色较深,显得成熟、稳重、深沉。相较中老年裙,青年裙围腰部区域(头一块)纯黑色,左右两端一尺五长,部分呈红色,上面有左右两端相互对称的图案,下来两幅全是红底,织有各种各样的图案,有上下之分,不能倒过来围。一般在一条筒裙上有100~ 400多个图案,造型怪异,色彩浓烈,花纹无拘无束,充满了神秘、浪漫的色彩,斑斓醒目,花枝招展,撩人心魄,展开的筒裙呈长方形,长1.5米,宽1米。儿童裙的款式和青年裙相似,图案相对简单,色彩更加鲜艳、明快,图案醒目。“旁”,妇女来例假时穿的内裙,相当于现在的卫生裤或卫生巾,一般由两块横幅拼成,白底红色线格条,约1.5米长,织作隐蔽,一般不好意思给人见,特别是小姑娘一般在不被人发现的野外去赶织。

2.景颇挂包。景颇挂包是景颇族人民日常生产、生活中的必需用品,分为生产劳动用包(素包)和装饰性包(彩包)两种。生产劳动包为白色,由麻线、自捻棉线和成品白线通经通纬纺织而成,棉线、白线包中间穿插两根黑色或红色经线,将包带和包身隔成一道黑色或红色长条,成品无其他花纹图案,简单素雅,多用于出工劳动时。织一个包一般需要四五天的时间。装饰性包织制工艺则比生产劳动用包复杂得多,通经断纬、挑线起花和机排图纹织造,花纹内容固定,图案相对丰富,一般于上街、集会、做客和节日佩挂。所纺织并使用的彩锦包依所属支系、所在地域的不同而有一定区别,例如茶山即“喇期”支系的传统挂包以黑色为底,其上用各色彩线织花,包身、包带也都有其独特的花纹图案,包身正面上部排吊多块长方形织布条,布条脚边饰有彩带、“可夺”(一种类似芦苇的植物种子),包身下方边角处吊有彩线和红色布条,包带正前方吊几块饰有“可夺”和彩线的织布条。花纹图案独树一帜、与众不同,显得原始、古朴、典雅,色彩素雅和谐。据统计,所有种类的织锦包共有图案27~30种。

3.景颇包头。仅有妇女织锦包头,除景颇支系与众不同外,图案内容和款式大同小异,没有明显的支系和地域之别,花纹图案内容简单,式样比较单调,有手工挑花图案和机排自序图案两种,色彩比较鲜艳,边角绣有彩色饰品。而景颇支系的包头在图案上有明显界限,在边缘有彩色饰品与缀线。据统计,在包头中出现的图案共有25~30种。织一个包头一般需要1~2天的时间。

4.护腿。护腿是景颇族妇女在欢度佳节、参加礼仪性社会活动时穿戴,与织锦筒裙配成一套,图案内容和款式相对固定。传统护腿有景颇支系、“喇期”支系及其他三个支系三大类别,景颇支系的护腿下节部分为黑底彩图,上节部分为红底彩纹,属于挑花图案,花纹图案比较多、密集而细小,式样单一。茶山支系的护腿颜色灰暗、质朴,图案独特。其他支系的护腿,上部五分之一的部分为黑底,无花纹图案,其余部分为红底彩图,花纹图案大而稀少,有手工挑花图案和机排自序图案,图案清晰,式样相对丰富。在护腿中出现的图案共有23~30种,值得一提的是,大多数护腿的图案都是手工挑花制成的。织一个护腿一般需要1~2天的时间。

5.腰带。腰带为条状,男女差异较大。其中男式腰带较宽,红色底布上有重复图案,两侧点缀各色彩色绒球。女式腰带有红布腰带与织锦腰带两大类,织锦腰带由多条线圈围系而成,挎坠各色彩线,显得飘逸轻盈。共发现手工挑花图案8种左右。织一条腰带一般需要2~3天的时间。

6.毯子。毯子和生产劳动筒帕均为白色,用自捻的麻线和棉线织成,织品结实厚重。毯子长约2米,宽1.3米左右,由三幅匹块横拼而成,四根黑色或四根红色条带分两组从毯子的一头到另一头构成一个色带并把毯子格成三股长条。织一条毯子一般需要一个月左右的时间(不包括捻棉花线的时间)。

二、景颇背箩

景颇背箩是景颇族妇女实用的工具和美的装饰品,背箩里装着景颇族妇女的整个世界,也装着景颇族小伙对姑娘真挚的爱。

景颇族妇女不论是上山干活、下坝种田,还是林中采集,或是上街赶集、走亲串戚,但凡出门都会挎上背箩。景颇背箩一般都是用上好的竹篾皮精心编制而成,油光滑亮中显示出精美的图案。谁的背箩图案最漂亮,谁就成了景颇族妇女们谈论景颇族男子智慧和技艺的最好话题。如果哪家的妇女出门不背背箩,人们对她的评价就会低三分。所以,背箩也成了景颇族妇女勤劳持家的象征。

景颇背箩形状独特,十分精致,主要有竹篾箩和藤篾箩两种。竹篾箩比较一般,而藤篾箩图案较为丰富且精致。背箩上口呈圆形且较大,随锥体下行至长方形,箩底是略小于上口的正方形;背带头是用竹篾或藤篾编成的约5厘米宽、一尺长的扁带子,然后用棕绳套在背带头口,再将绳子穿过背箩两边的锁箩扣勒在箩腰下,便可随心所欲地使用了。

img31

背箩

景颇人多居住于山区、半山区,山高坡陡、林密路窄,翻山越岭时,像傣家人一样用扁担挑担子是不可行的。生活在山里的景颇人,世世代代用背箩背东西,行动敏捷而灵巧,已成了习惯。景颇族妇女背背箩时,不放垫肩、垫背,只将背带往头上一放,背上百斤重的什物往返于山间小路,也可快步如飞,达到轻装而快速的目的。

景颇族妇女出门,从不空着背箩而归,不是背着沉甸甸的丰收果实,就是家里适用的物品。赶街归来时,她们的背箩里装满了烟、酒、糖果和日用品,一家之用囊括其中。年年岁岁,景颇族妇女就这样自豪地背着背箩,背出了景颇族的幸福生活,也背出了景颇族的历史文化……

三、织锦图案

(一)图案名称

景颇族织锦花纹图案取材广泛,内涵精睿,内容广博浩瀚,有动物、植物、生产生活用具、几何纹和自然现象,现代又增加了旅游文化等新内容,主要有“同嫩课”(挎包包口图案)“课米”(花纹主图)“同当课”(间歇挎包花纹图案)“静破波”“同都课”“包起课”(螃蟹脚印)等,纹样多达300余种,琳琅满目,不胜枚举。

(二)图案特点

织锦图案绝大多数由点、面、线组成。织锦图案上的点可以是各种形状的点。线也可以是粗、细、直、曲、折、弧等多种多样的线,曲折线居多,弯弧线极少。各种线同时使用,加上间隔的变化,色彩的对比,线的形态是多姿多态、千变万化的。同样,面的变化也是形态各异的,一般有方形、三角形、折形、多角形、菱形、圆弧形(很少见)、扇形等等。几何图案编排十分巧妙,比例尺寸协调,讲究对应关系,有的相互连贯、连接成体。多数图案具体而形象生动,少数图案则比较抽象,看不出图案所表达的内容和含义。值得一提的是,菱形、菱角图案几乎是所有传统织锦作品的底纹图案,其由折线围成,有3、4、5、6、7折之分,载瓦、勒期、浪莪、波拉四支多用7折图形,景颇支系多用4折图形。同样,这样的菱形、菱角图案用于织对比彩色的装饰图案也很多。

(三)图案种类

花纹图案分为机排自序图案和手工挑花图案两种,有半花、满花之分。手工挑花图案,浪莪话称为“课喔课”,载瓦语称“归赶课”或“罗谷课”,纹样灵活多变,花纹图案更为丰富,多姿多彩,制作烦琐,费时费工;机排自序图案,载瓦话叫作“安课”,是相对先进、简单的制图技术,图案式样较少,有些机排自序图案也可以采用手工挑花法织图。随着技术不断发展更新,原本采用手工挑制的图案机械化制作得以实现。花纹图案按图形可以分为连续图案和格律体图案两大类。

1.连续图案。连续图案分为二方连续和四方连续两种,它是以一个花纹单位,向上下左右,或四面八方连续或重复而成。四方连续图构图方法有成角、直线、斜线、相交和弧线交织两种。传统织锦图案变化层出不穷,它充分利用图案创作上的形式法则,就能在设计上得到美的效果。景颇族妇女织图时充分利用色彩对比;利用方折或弧对比、曲直线对比,方中有折或弧,折或弧里有方,使图纹富有变化,千姿百态;用同一纹样,进行方向和位置上的变换,让画面更加活跃;线面结合,对比强烈,细致变化,效果出色;同一形(花纹)整半对比或叫“一整二割式”,突出主体,如主体是菱形,宾体则是半菱形等;间隔,用不同的图形,交替间隔出现,或同一图形,红色、白色、黑色、蓝色等其他颜色交替出现,能够产生一种活泼的节奏感。

2.格律体图案。格律体结构图利用米字格、对角线等格式划分区域,从四面八方填入各种各样的点、线、面构造千变万化的图案,然而又统一在一定形体里,成为格律严峻的图案。

3.图案的创作。从规律中求变化,从同形中求多变,推陈出新,以此创造出新颖的图案。这样,图案的变化就无穷无尽,如自身变化、外形变化、位置变化、组合变化、综合变化等等。

(四)织锦的用途和含义

景颇族织锦花纹图案是一部结构宏大、语言文字瑰丽的史诗,景颇族古社会生活的灿烂画卷,记载着景颇人的思想感情、人生追求,是景颇族日常生产生活、居住环境等的一种再现。凝结着景颇族古代社会的历史、自然知识、美学艺术、意识观念、习俗礼仪、伦理信仰、宗教哲学、思维方式、行为心理等古老精神文化,它以丰富多彩的内容,多姿多态的形式,多方位、多角度地展示了景颇族古社会的灿烂文明。

四、工艺色彩

景颇族在工艺品上习惯用红、黑、白等色彩勾勒。景颇族对黑、红、白的颜色,有着一套完整的应用概念和心理感觉。红、黑、白贯穿整个祭祀柱中,红色象征血,代表勇敢顽强,另象征凶兆;黑色代表驱邪除恶;白色代表吉祥、平安,用在祭祀活动上表示行礼、崇敬并求神灵保佑。

1.漆器。景颇族的漆器色彩有红、黑、白三色。景颇族人民喜爱红色,它象征勇敢、热情;黑色表示尊贵、庄重;白色代表美丽、光明。三色错综调配,间隔使用,色泽明快艳丽。

2.漆器的方法。漆器的上包方法,是在底色上勾画结构,再绘纹饰轮廓,最后再片涂铺色,无渐次色和混合包,这种上包方法比较简单,较之先铺色再据不同的物体绘出不同的颜色形态,更显得粗放、简略。这样红、白两色在黑漆底上形成鲜明的冷暖、强弱、明暗的对比,并形成一定的空间感,从而产生出和谐的韵律。

五、乐器

景颇族民间器乐较丰富,有独奏和民间吹打乐合奏。民间乐器有吐任、筚总、洞巴、三弦、竹簧、铁簧、赠疆和象脚鼓等。景颇族最早的器乐吐任,多用一根无节细竹管制作,管长50厘米左右,在其中间开一椭圆形吹孔,无按音孔。吹奏时,左手拇指和右手掌心分别控制两端管口,通过吹气的强弱、缓急变化和两手开闭孔的巧妙配合以及泛音超吹等技法,音域达3个8度,音色与竹笛相似,脆亮而高亢,富有山野风味。景颇族青年不论在林间赶路或山上放牛,还是男女恋爱,都要伴着悠扬的吐任声。吐任传统独奏曲有《情歌调》《放牛调》和《山歌调》等,它还常同象脚鼓等乐器合奏《配歌调》。吐任已由景颇山寨登上了我国民族音乐的大雅之堂,颇受国内外观众的喜爱和赞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