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构建儿童从容成长的社会环境

构建儿童从容成长的社会环境

时间:2022-03-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三、构建儿童从容成长的社会环境“童年是人生最重要的时期,它不是对未来生活作准备的,而是真正的光彩夺目的一段独特的、不可再现的生活。“今天的孩子将来会成为什么样的人,这里起决定性作用的是他的童年是怎样度过、童年时期由谁携手带路、周围世界的哪些东西进入了他的头脑和心灵。”[4]童年,应该是儿童从容成长的一个时期,童年时期不应该成为儿童为未来作准备的紧张而忙碌的竞争时期。只有构建起儿童从容地成长的社会环
构建儿童从容成长的社会环境_童年的隐忧:来自童年社会学的观察

三、构建儿童从容成长的社会环境

“童年是人生最重要的时期,它不是对未来生活作准备的,而是真正的光彩夺目的一段独特的、不可再现的生活。“今天的孩子将来会成为什么样的人,这里起决定性作用的是他的童年是怎样度过、童年时期由谁携手带路、周围世界的哪些东西进入了他的头脑和心灵。”[4]童年,应该是儿童从容成长的一个时期,童年时期不应该成为儿童为未来作准备的紧张而忙碌的竞争时期。只有构建起儿童从容地成长的社会环境,儿童才能像儿童一样生活,才能享受到成长的快乐。

构建儿童从容成长的社会环境,需要着眼于社会、学校和家庭三个层面的环境优化。首先,必须为儿童营造一个从容成长的社会大环境,最为关键的是,要形成让儿童身心全面发展的价值导向。长期以来,我国社会在儿童成长方面缺乏科学的符合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价值导向,导致一些家长容易用成年人的评价标准衡量儿童,看待儿童,无形中忽视了儿童的特性,使儿童不合时宜地加入了成人世界的各种竞争之中,一些儿童只能在忙碌、紧张、压力下度过童年。据一项比较研究表明:中国父母心目中好儿童的形象所重视的是有上进心、竞争意识、领导才能、头脑聪明等具有明确自我意识、强调个人成功方面的行为习惯和品质,日本父母心目中对好儿童的形象所重视的是同情心、开朗性格、与人互助合作等人际关系方面。在一定程度上,正是这种不符合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价值导向,影响着家庭和学校对儿童发展的评价,使儿童在成长的道路上失去了应有的从容。与此同时,改革现在学校教育评价机制也是一个十分迫切的问题,如今社会对学校教育质量的评价主要还是以考试通过率为主要指标,在现行学校教育评价机制下,考试成绩往往隐含着对学校、对老师工作的评价,直接关系着教师的职业前途。在某种程度上,学生的考试也是在考老师、考学校。在现行的学校教育评价机制下,学校要想成为重点,就必须考出好成绩,教师要想获得较高的报酬、获得继续被聘用的机会,就必须使所带的班级、所教的学生取得骄人的成绩。对教师而言,要想不被考核到末位,要想使自己的工作取得成绩,就必须通过一再加大学生的学习压力,因为教师工作的成绩就是通过学生来体现的。

也正是受这种不符合教育规律、不符合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价值导向的影响,我国社会生活中普遍存在着漠视儿童特点、忽视童年的倾向,以至于我们常常在为此而吃后悔药。现如今,由于对儿童身心全面发展的忽视,由于对童年的漠视,许多儿童在童年时期就缺失了应有的思想道德教育和情感培养,尤其是家庭教育中对儿童情感和行为习惯的养成重视不够,造成了一些儿童在社会融入和社会适应方面存在一系列问题。比如,直到今天,我们不得不在厕所里写上“随手冲洗”等字样。而现如今,随处可见的儿童心理治疗机构、随处可见的儿童减肥中心、各种形式的感恩教育,难道不是我们为漠视儿童及其童年在补课,在吃后悔药吗?

其次,必须构建儿童从容成长的学校教育环境。从学校教育的角度分析,并不是学校教育内容本身超过了儿童的承受能力,而是整个学校教育中存在的“应试教育”倾向导致了儿童不能够从容地成长。接受学校教育,是任何一个儿童成长过程中必然要经过的重要阶段,学校也是儿童社会化的重要社会机构。学校教育究竟应该如何才能适应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和阶段特征,古今中外的教育家对此都做过精彩的论述。问题在于,只要学校教育过程中存在应试教育的倾向,儿童就永远无法摆脱过度教育所造成的身心压力和困惑。因此,克服应试教育倾向的有效途径是让学校教育回归到以儿童身心发展的需要为起点,使学校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放在儿童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需要上,学校教育不应成为儿童求学道路上难以逾越的“题海”,而应该成为儿童终身学习的起点和催化剂。柏拉图认为教育就是“照料人的心魄”。德国哲学家卡尔·西奥多·雅斯贝尔斯在其《什么是教育》一书中指出:“所谓教育,不过是人对人的主体间的灵肉交流活动。(尤其是老一代对年轻一代),包括知识内容的传授、生命内涵的领悟、意志行为的规范,并通过文化传递功能,将文化遗产教给年轻一代,使他们自由地生成,并启迪其自由天性。”[5]学校教育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因社会的变化而异化其应有的功能。

最后,优化家庭环境的关键是让家庭成为儿童心灵的港湾,精神的乐园。一方面,应为儿童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采取一系列措施减少家庭解体、家庭结构与功能残缺对儿童的影响;另一方面,必须端正家庭教育的价值取向。家长应该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应把儿童的道德修养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放在家庭教育的中心地位,“细节决定成败”,家庭教育不能成为学校教育的延伸。家长应不断弱化对儿童的过高、过早的心理预期,弱化家庭教育的功利化倾向,减少不良家庭人际关系、家庭气氛对儿童的负面影响,让儿童拥有快乐、从容地度过童年的家庭环境。家长应该具有童年意识,在儿童成长的关键阶段,让儿童拥有一个快乐、幸福的童年生活经历。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曾经做过中国148个杰出青年的童年教育的调查,也做过115名死刑犯的童年的调查,比较发现,他们的差异跟他们的童年生活经历和他们的习惯有很大的关系,杰出青年都有独立性,把诚实作为做人的最重要的品质,有非凡的意志力等,而那些死刑犯几乎100%在少年时期都有劣迹。

此外,让儿童拥有一个快乐、从容的童年,还需要整个社会为儿童提供丰富多彩的童年生活资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