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公共关系演讲的技巧

公共关系演讲的技巧

时间:2022-03-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所谓演讲的技巧,就是演讲者巧妙提高演讲成效的技能和方法。演讲的技巧很多,贯穿于演讲活动的整个过程。在美国,最具演讲能力的总统要数林肯。
公共关系演讲的技巧_公共关系学

7.4 公共关系演讲的技巧

公关演讲是一门综合艺术,演讲者不仅要“胆大”,即敢讲,还要“艺高”,即会讲。这就要求演讲者掌握演讲的基本技巧。所谓演讲的技巧,就是演讲者巧妙提高演讲成效的技能和方法。讲究技巧的演讲往往妙趣横生、生动活泼,听众不仅能得到知识启迪,而且还能得到艺术享受,令人回味无穷。生硬、机械的演讲则枯燥无味、死气沉沉,听众苦不堪言。演讲的技巧很多,贯穿于演讲活动的整个过程。这里主要介绍演讲的开头、结尾、逻辑运用、口语表达、姿态表达和控场等方面的基本技巧。

7.4.1 公共演讲的开头技巧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个引人入胜的开头,至少可以有两方面的作用:一是造成气氛,引起兴趣,控制情绪,开始初步的思想情感交流;二是为所要讲述的主要内容铺平道路。因此,几乎每个演讲者都会无例外地对演讲的开头做出精心的设计和安排。演讲的开头可以千变万化,但也有一些开头的方式比较常用,可作为参考:

1.设问式

以提问的方式开头可以紧紧吸引听众,开启听众的心扉,引发听众的思考,使其思维紧随演讲者的思路。同时此法也是一种有效的控场术,即鼓励听众参与,演讲者又牢牢控制着演讲现场。运用此法,首先,要求所提问题具有一定新鲜感,听众感兴趣,内容最好是听众略有所知的;再者,演讲者本身对问题有比较可信而新颖的答案。语言表达上主要运用设问句式,或设问加排比手法。

例如,1918年李大钊在《庶民的胜利》演讲中是这样开头的:

我们这几天庆祝胜利,实在是热闹得很。可是战胜的,究竟是哪一个?我们庆祝,究竟是问哪个庆祝?

这一问,一下使听者冷静下来与他思考这一问题,同时也在静静地等待演讲者的回答。

2.开门见山式

演讲开始不作任何铺垫,开宗明义,立即进入正题。通常以精练的语言先把要讲的问题作扼要介绍,目的是先让听众对所要讲的内容从整体上有个初步了解。一般来说,这种方式主要以内容的质量、分量取胜,比较适用于严肃庄重的场合发表的演讲。

3.幽默式

以幽默法开头,可以使演讲亦庄亦谐,妙趣横生,既语带双关、又不失犀利,让听众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入演讲。这种方式的运用,须特别注意场合的适应性。

例如,一位黑人演讲者对他的白人听众演讲的第一句话是:

“女士们,先生们——我来到这里,与其说是发表讲话,还不如说是给这一场合增添了一点‘颜色’。”(听众大笑)

4.说明情况、介绍背景式

以阐明题目、介绍事件背景、说明人物或事物的基本情况为开头,以便使听众对演讲的内容,所涉及的人物、事件有一个简要的了解。

例如,有一场关于狄更斯的小说《圣诞欢歌》的演讲是这样开头的:

在82年前,也正是这一时候,伦敦出了一本被公认为不朽的小说杰作,很多人都叫它是“环球最伟大的一本书”,当该书出版之初,伦敦市民在街头巷尾相遇,都要彼此问一声:“你读过这本书吗?”答案一定是:“是的,我已经读过了。”这本书出版的第一天就销出了一千多部,两星期共销去一万五千部。自然,以后又再版了不知多少次,世界各国有了译本。在几年前,大银行家摩根以一个巨大的代价,买到了这部书的原稿,现在这本原稿和摩根的其他无价之宝一并陈列在纽约市的美术馆中。这一部世界名著是什么呢?就是狄更斯的《圣诞欢歌》。

5.以现场素材开端

演讲时以现场素材开端的,往往能很快切入主题。如何利用现场的素材,这是一个技巧问题。

在美国,最具演讲能力的总统要数林肯。在林肯刚当选为总统之初,有一次到参议院演讲,当他刚登上演讲台的时候,突然有一个人站起来说:“林肯先生,在你开始演讲之前,我希望你记住,你是一个鞋匠的儿子。”场内一片大笑,许多议员为自己不能打败林肯却能当众羞辱他而开怀不已。林肯立即利用现场素材,作了一个开场白:

“我非常感谢你使我想起我的父亲。他已经过世了。我一定永远记住你的忠告,我永远是鞋匠的儿子,我知道我做总统永远无法像我父亲做鞋匠那样做得那么好。(场内一片寂静)(对着那个傲慢的提问者)就我所知,我父亲以前也为你的家人做过鞋子,如果你的鞋子不合脚,我可以帮你改正它。虽然我不是伟大的鞋匠,但我从小就跟父亲学到了做鞋子的技术。(然后,又面对所有的议员)对参议院的任何人都一样,如果你们穿的那双鞋是我父亲做的,而它们需要修理或改善,我一定尽可能帮忙。但是有一件事是肯定的,我无法像他那么伟大,他的手艺是无人能比的。”

林肯智慧地反其意而用之,艺术地利用现场素材——嘲讽,巧用假设,一语双关、绵里藏针,终于使那些议员们不得不爆以掌声。

除了上述常见的开头方式以外,还有诸如比照式、倒叙式、悬念式、非常规式、道具式等法。演讲者应根据不同的公关目的、不同的场合、不同的听众灵活运用,创造出独具一格、新颖别致的开头技法。

7.4.2 公共演讲的结尾技巧

如果说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那么好的结尾是演讲走向成功的最后一步,也是极为重要的一步。一个好的结尾应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久久不能忘怀。较为常用的结尾方式有以下几种:

1.归纳总结式

在演讲结束时,演讲者对所述内容作简洁扼要的概括总结,以升华演讲内容,在更高层次上阐发其深远的意义。一则加深听众印象,二则又一次强化了主题。例如,毛泽东的《纪念白求恩》:

“我们大家要学习他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从这点出发,就可以变为大有利于人民的人。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2.呼吁号召式

是演讲者运用富有感召力、鼓动性的语言,向听众发出呼吁、号召,唤起听众激昂的情绪,推动他们的行动。这种方式适用于不仅要“使人信”,而且要“使人动”的目的明确的演讲。

例如,宋庆龄1933年9月30日在上海反战大会上的题为《中国的自由与反战斗争》的演讲,就是这样结尾的:

“最后,我们对全中国人民、对劳苦大众还有一个呼吁,呼吁大家在反对日本和其他帝国主义的斗争中,即在争取中国统一、独立和领土完整的斗争中,团结一致!让我们团结起来,向那些背叛国家、把我们的国土一省一省地出卖给帝国主义的人们作斗争!让我们团结起来,用我们最大的力量来保卫那已经由帝国主义统治和封建剥削的羁绊中解放出来的中国工人和农民,他们现在正受着国民党军队第五次而且是最大规模的进攻。……让我们联合起来保卫苏联,反对干涉苏联的战争!让我们在整个远东,尤其在中国,发动一个强有力的运动,反对帝国主义战争!”

3.名言警句式

这种方式是引用名人的话语或诗句、格言、警句作结尾。该法格调清新高雅,意味深长。它可以把演讲推向一个高潮,给演讲者的思想提供有力的证明。这一方式用好的关键在于:所引语句必须与所述内容相吻合;引句的内容确实高度凝练、精警,且为人熟知。例如,张惠光的《幸福与尽责社会》的演讲,就是引用马克思的话来结束的:

“马克思曾说:‘那些为共同目标劳动因而使自己变得更加高尚的人,历史承认他们是伟人;那些为最大多数人们带来幸福的人,经验赞扬他们为最幸福的人。’”

4.赞颂式

利用人们一般都喜欢听赞扬话的心理,选用合适的语词,对听众加以称赞,感谢听众的支持,以作演讲的结束。只要话语得体,常能使会场气氛达到新的高潮,在双方关系融洽的气氛中,使演讲的内容在听众中留下更为深刻的印象。这种方式要注意适度,防止庸俗,不要哗众取宠。

5.对比式

演讲者运用对比的方式来结束演讲,将事物的前后情况加以比较对照,通过这种对比使听众得到鉴别,更能明辨真伪。这种方法成功的关键在于相比照的两事或两物,或同一事物的前后状况应有较大差异,对比度应该比较明显,这样才能产生征服听众的力量。例如,《强者之歌》的结尾,演讲者运用对比法和排比句阐述自己的演讲主题,铿锵有力,形象生动:

“亲爱的同学们,同是一辆车上,有人在奋进,有人在沉思,有人在昏睡,有人在挥霍,还有人可能中途下车,销声匿迹……生活给与我们每个人的,可能不像天平称量过的那样均衡、准确,我们学习、工作和生活的环境和条件也许有各自的不同,但是通向理想的、成功的道路只有一条,就是我们用什么动力,以什么速度,怀着何种目的,以什么样的方式前进!”

7.4.3 公关演讲的逻辑技巧

逻辑在演讲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和多方面的功能。它不仅可以帮助演讲者清楚地说明事理、准确表达思想感情、有效地批驳错误观点,而且还具有一股不可战胜的力量。它能像万能的触觉和钳子一样,“紧紧地抓住听众,一步一步地感动听众,然后就把听众俘虏得一个不剩。”如何增强演讲的这种逻辑力量呢?演讲者除了要掌握一些基本的逻辑知识,提高逻辑修养外,还要懂得一些基本的逻辑技巧。

准确使用概念。概念是思维形式最基本的单位,是组成判断和推理的基石。演讲要表达观点、抒发感情,就必然要使用一系列的概念。而使用概念必须准确,这是基本的逻辑要求。只有概念确切、明晰。听众才听得清楚,理解得确切。相反,如果演讲者对自己所用的概念的含义和适用范围都不清楚,那就不可能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就会出现概念不明确和概念含混不清等逻辑错误。所以,演讲者一定要仔细推敲。明确所使用的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并加以准确地阐明。

恰当运用判断。判断是概念的发展,是概念的有机联系。同时也是组成推理的基本要素。只有判断形式运用得恰当,才能进行合乎逻辑的推理。演讲时随时都会遇到需要做出判断的情况,随时都要应用判断。演讲者只有对客观事物做出恰如其分的断定,才能把真实可靠的信息准确无误地传达给听众。所以,演讲者必须弄清各种判断的逻辑形式和逻辑特征,了解判断的对应关系,在演讲中正确地选择适用。

正确使用推理。演讲时演讲者不能总是堆砌概念,也不能总是简单地判断事物是什么、不是什么,而需要把一些有某种关系的判断联结起来,去反映事物之间的各种复杂关系;需要根据某些已知的判断合乎逻辑地推出新判断。可见,演讲离不开推理。而推理要正确地表达思想和反映情感,就必须合乎逻辑,做到:第一,前提真实;第二,形式正确,并符合逻辑学的有关规律和规则。

例如,毛泽东在中共中央警卫团追悼张思德的会上的演讲,其中讲道:

“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这段话运用的是从一般到个别的演绎推理,将论题(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和论据(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相联系,组成一个严密的网络。

遵守四条基本逻辑规律。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和充足理由律是逻辑学的四条基本规律,它们是人们进行思维和运用思维形式时必须遵守的最基本的准则。演讲作为一种高级智力活动也毫无例外。只有遵守了它们的要求,演讲时才能保证思维和表达的确定性、无矛盾性和明确性,从根本上做到概念明确、判断恰当、推理正确、论证有据。反之,演讲时就会出现偷换概念、转移论题、自相矛盾、模棱两可、虚假理由等逻辑错误。就不可能使演讲具有论证性和说服力,也不可能获得预想的演讲效果。

例如,一位演讲者在讲到“劳动的伟大意义”时,是这样说的:

劳动不仅创造了人类,而且创造了人类社会。人类要生存,就要向自然界索取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而要取得这些资料,不是孤立地个人活动所能完成的。它要求人们按照一定的方式结合起来,共同改造自然,征服自然,这样才能获得吃、穿、住的资料。可见,没有劳动,人类就不能生存,也就没有人类社会。在现代社会里,停止劳动,哪怕是很短暂的时间,也会给社会带来损失。报载:1985年7月9日,重庆市中区邮电局少数领导干部目无法纪,玩忽职守,擅自切断电讯通信,使值班人员停止工作8个小时,使该区与全国各地的电报联系中断,671份电报被积压,给用户造成了很大的经济损失。马克思说得好:“任何一个民族,如果停止劳动,不用说一年,就是几个星期,也要灭亡,这是每一个小孩都知道的。”

演讲者适当地引用名家名言进行逻辑推理,增加了权威性,使论证有理有据,加强了论题的力度。

7.4.4 演讲的口语表达技巧

“讲”是演讲时最主要的活动方式。“讲”即口头语言表达。口头语言也称有声语言,它是演讲信息的主要载体,其表达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听众信息接受量的大小。所以演讲者必须十分重视口语表达。口语表达的水平主要取决于对语音和语义的把握程度。语音的基本要求是字正腔圆、抑扬顿挫、悦耳动听。语义的基本要求是准确贴切、明白易懂、生动形象、感情丰富。要达到这些要求就应掌握咬字、吐词、音色、音量、重音、停顿、节奏、语气、语调、语速等方面的技巧。

首先要恰当地运用重音。重音就是演讲时为了表情达意的需要,有意加重某些词语的读音。通过重读,一方面可以突出这些词语,引起听众的格外注重;另一方面可以使演讲听起来音调高低起伏、抑扬顿挫,避免平淡、刻板的弊病,显示演讲的感人力量。

重音分为语法重音和逻辑重音。语法重音是与语法结构相联系的重音形式。它要求把谓语读得比主语更重一些,有时也要求把句子的定语、状语、补语等附加成分读重一些。逻辑重音是与句子的逻辑结构相联系的重音形式。它要求重读表示句子主要含义的词语。

重音处理的关键在于确定好重音词。重音词要根据一定词语在句子中的地位和作用来确定。一般情况下,表示并列、选择、递进、转折、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语法关系的词语需要重读;具有比喻、夸张、对偶、对应、排比、反复、设问、反问、双关、反语等修辞效果的词需要重读;句子中的关键词需要重读。

例如,高尔基的《海燕》(黑体字表示强调重音的位置):

在苍茫的大海上,狂风卷集着乌云。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的飞翔。

一会儿翅膀碰着海浪,一会儿箭一般地直冲云霄,它叫喊着……

在这鸟儿勇敢的叫喊声里,乌云听到了欢乐。

在这叫喊声里,充满着对暴风雨的渴望!在这叫喊声里,乌云感到了愤怒的力量、热情的火焰和胜利的信心。

……

这是胜利的预言家在叫喊:

——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

适当的重音词的确定,使演讲更加激昂,体现出高尔基对革命的热切渴望的思想感情。

其次,要恰当地运用停顿。

停顿就是口语表述中、句子当中、句子之间、句群之间、段落之间的断顿和停歇。停顿,一方面是一种生理需要,人说话需要换气,换气就必然会有停顿;另一方面是表达感情的需要,在表达异常和复杂的思想感情的“关口”,突然沉默一下,可以渲染某一思想或使情绪转化。

停顿可分为语法停顿、逻辑停顿和心理停顿。语法停顿是根据语法结构的特点而作的停顿。它可以使结构明确、层次清楚。在语法结构中标点符号是表示语音停顿的,凡是有标点符号的地方都应该进行适当的停顿。不同的标点符号停顿的时间长短不一,按由长到短的顺序排列,它们依次为句号、分号、冒号、逗号、顿号。另外,段与段之间的过渡也要有所停顿,其停顿时间要稍长于标点符号停顿。逻辑停顿是为了强调某一语意或某种逻辑关系所作的停顿。逻辑停顿应放在两个词组中间以及两个句子之间,其停顿的长短决定于词组含义的重要程度。心理停顿是为了充分地表达感情,在语言逻辑上不应该停顿的地方有意识地突然停顿。它是由演讲者的心理情绪决定的。心理停顿有三种情况:第一种是,当需要加以强调的意思讲出之前戛然而止,或让听众引起注意或启发听众的思维;第二种是,当演讲者绘声讲述一番后,稍事停顿,让听众鼓起想象的翅膀;第三种是,当演讲的感情处于极度激动、悲痛、愤恨、惭愧之中时,演讲者的内心世界剧烈变化,此刻语言已无法表达出内心的强烈感情,不得不出现暂时的沉默。“此时无声胜有声”,这种停顿对听众具有一种深刻的内在感染力。心理停顿往往不受时间的约束,为了适应思想感情的需要,可以超出原来逻辑停顿的时间很多。

例如,下面一段话语的录音记录(“#”号表示停顿,“#”号的多少表示停顿的长短):

###在人类语言中##有一些词语#被赋予了无限美好的意蕴##自由#就是其中之一###匈牙利著名诗人裴多菲#有一首脍炙人口的短诗##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自由的意义和价值#究竟有多高##由此可见一斑###然而##诗人所歌颂赞美的自由#毕竟是理想化的##而实际上#自由#乃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理论问题###

如果去掉这些长短不一的停顿,这段话的意思就会变得含混不清而难以理解了。

再次,要恰当地把握节奏。

20世纪的口才大师、英国前首相丘吉尔认为:口头表达艺术主要有四大要素,而其中占第一位的就是口语的节奏。节奏就是演讲时交替出现的声音抑扬顿挫、轻重缓急的有规律变化。口语的节奏像音乐的节奏一样,可以把语言变得悦耳动听。另外,节奏还具有强烈的表情作用,听众可以随着它的演讲者的思想感情一起波澜起伏,增强演讲的感染力。

不同的节奏,其声音的抑扬、停连、轻重、快慢的组合特点也不相同,因而构成了轻快型、凝重型、低抑型、高扬型、舒缓型、紧促型等六种基本类型。它是体现演讲感情基调的主要形式,演讲时的节奏类型不应该是单一的,而应随着演讲内容情节的变化和演讲情感的转换而运用适当的节奏。例如,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宜选择多抑少扬,语调平稳,音强有力度的凝重型节奏,表达深沉含蓄的感情:

在朝鲜的每一天,我都被一些东西感动着,我的思想感情的潮水,在放纵奔流着。它使我想把一切东西,都告诉给我祖国的朋友们。但我最急于告诉你们的,是我思想感情的一段重要经历,这就是,我越来越深刻感觉到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

7.4.5 演讲的体态语表达技巧

演讲,顾名思义,是既有“讲”又有“演”,是二者的有机结合。固然,“讲”是第一位的,但“演”也非常重要。光“讲”不“演”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演讲,其效果也大为逊色。这里的“演”是运用无声的体态语言(面部表情、手势、身姿等)。它们既可以独立表达思想感情,又有协助有声语言共同完成信息传达的作用。通过体态语的运用,可增强演讲的感染力,渲染演讲的环境氛围,更形象地传递信息,更有效地传达感情,更直观地昭示心灵,使演讲更有魅力。古希腊著名的演说家德摩西尼说:“演讲之秘诀在于姿态。”可见,演讲者在注重口语表达的基础上,还应尽力掌握一定的体态语表达技巧,使深刻的语言、得体的表情和灵活适当的手势融为一体。更有效地表情达意,增加演讲的艺术美感。体态主要有站姿、目光、手势等。

站姿。一般情况下,演讲者是站在讲台上进行演讲的,站立的姿势适当,演讲者会觉得全身轻快灵活,呼吸舒畅,发声吐词流利自然,同时还能呈现出一种美的造型来。使演讲者显得稳健潇洒、干练英武,给听众一种气宇轩昂、胸有成竹、生气勃勃的印象。所以演讲者必须使用标准的站姿。演讲时的站姿的基本要求是抬头、挺胸、直腰、收腹、双手自然下垂于身体两侧。演讲者在台上,应该有一个基本的立足点,并且根据演讲内容的需要,围绕这个立足点小范围适当活动。一般来说,演讲者向前移动,可以表示积极的意义,如赞同、号召、进取等;向后退则表示消极的意义,如歉意、否定、退让等;向左或向右移动,表示对某一侧听众的特别关注。要注意的是,演讲者不可过于频繁地移动身体,否则,可能给听众造成忙乱的感觉,也可能会分散听众的注意力,破坏演讲的和谐统一。高尔基在赞扬列宁的演讲时说:“他的演说的和谐、完整、明快和强劲,他站在讲台上的整个形象——简直就像一件古典艺术作品:什么都有,然而没有丝毫多余,没有任何装饰,即使有的话,也看不出来,正如脸上的两只眼睛,手上的五个指头那样天生不可缺少似的。”

手势。一定的手势总是代表一定的心理。手势的运用不仅可以强调和解释演讲的信息内容,同时也可以帮助情感和情绪的表达,使整个演讲更加生动,加强某些内容的力度。手势在演讲中的作用和类型:一类是帮助表达演讲者的情感和情绪,使之形象化、具体化;第二类是用来指示具体对象的“指示手势”;第三类是用以模拟事物的形状,比划事物的大小的“象形手势”。在演讲中,手势的运用应遵循以下几条原则:一是要大方自然;二要简洁易懂;三要富于变化;四要节制频率使用。

目光。“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是最能传达信息的“表情语言”。演讲者应不断用眼神来与听众交流,用眼神去影响听众的心理。许多成功的演讲证明,与听众建立交流关系最快的方法就是坦然地看着他们。听众可以从演讲者的目光中揣测出他的自信程度、待人态度等心理特征,因此演讲者在与听众的视线接触中,应该以友善、坦诚和自信的目光注视听众。

常用的目光接触的方法有四种:一是前视法,即视线平直向前看去,扫过全场听众。实现的落点一般落在最后一排听众的头顶部位。主要用来统摄全场的听众,可以使听众感到演讲者的指向性,也有利于演讲者保持端正优美的身姿。二是环视法,就是环顾场内的所有听众,与他们保持目光接触,增强感情联络。但要避免摆动过多,幅度过大,而分散听众的注意力,也不能冷落某一角落的听众,这些都会影响到演讲的效果。三是点视法,即有选择、有重点地注视某些听众,主要用以观察听众对演讲的反映,起到启发引导和批评制止的作用。但不可长时间盯着某一个听众,那样会使听众感到局促不安,同时会使其他听众感觉被冷落。四是虚视法,指的是运用一种并非完全指向性的目光对听众“视而不见”,似看非看,尽管什么也没有看清楚,但作为一种过渡性手段,可以有效地用来消除演讲者的怯场心理。总之,演讲时切忌目光呆滞或情绪紧张,回避听众的目光。

例如,1775年3月,美国独立战争前夕,国务卿菲特瑞克·亨利在弗吉尼亚州议会上的演讲,以传神的体态表达了为自由奋战到底的决心。当他说道:“难道生命这么珍贵,和平如此可爱?甚至不惜以戴锁链、受奴役的代价来换取吗?”时,语调深沉而痛苦,声音微弱而嘶哑,他身躯佝偻着,双手捧着胸口,缓慢地走向讲台的前沿,似乎被沉重的镣铐压得直不起腰来。台下的听众被感染了,似乎也被奴役与屈辱压迫得透不过气来,整个会场鸦雀无声。忽然,亨利挺起胸,站直身,双手高举仿佛拽下镣铐,他高声喊道:“万能的上帝啊,阻止这种妥协吧!”接着,他扫视全场,大声说道:“在这场斗争中,我不知道别人会如何行事,至于我,不自由,毋宁死!”他那发人警醒的语言和极富感染力的体态控制了全场,极大地激励了听众,给听众以强大的震撼力。当他的话音刚落,先是全场愕然,随后就响起了“拿起武器”的呼声。这种感召力与亨利撼人心魄的体态语是分不开的。

7.4.6 演讲的控场技巧

演讲时,演讲者一般是有备而来的,但“天有不测风云”。由于主观和客观诸方面的原因。在演讲过程中出乎意料的情况总是难免会发生的。出现了不利的意外情况,演讲者首先要处变不惊,镇定自若;其次要冷静分析,找出缘由;最后要采取相应措施及时对情况加以控制,以使演讲更顺利或更有成效。这就要求演讲者具有一定的应变能力,并针对性地运用一些控场技巧。

控场技巧即演讲者对演讲场面进行有效控制的办法和技能。基本的控场技巧主要有以下这些:

1.处理怯场的技巧

有的演讲者登上讲台心里就害怕,不知所措;也有的演讲者一开始能沉着冷静,但开讲以后就会紧张、害怕,声音发颤,手脚发抖,这些都是怯场现象。怯场会严重影响演讲效果,必须及时克服。可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选择采用以下几种有效调控紧张情绪的方法:如,呼吸松弛法、情绪发泄法、语言暗示法、满不在乎法、集中注意法、排除刺激法、心情调节法、回避目光法等。

2.静场技巧

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有时演讲一开始会场会闹哄哄的,有时演讲过程中有的听众也会私下讲话,这不仅会影响演讲者的情绪,而且还会严重影响演讲者的声音传播。出现这种情况,演讲者可以运用无声静场的方法,即站在讲台上,面对听众,不言不语,用目光巡视会场,把每一位听众都看到,或对说话的听众进行点视。这样能使会场很快静下来。

3.处理失误的技巧

俗话说:“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再高明的演讲者在演讲时也难免会有失误,如出现忘词、讲错、讲漏等情况。如果是忘词,演讲者要强使自己集中思想,争取在极短的3秒钟左右回忆起应讲的内容。假如一时想不起,千万不要僵持着不说话,应即兴连缀下去,或果断地“另起一行”,即把下面的内容提上来讲。如果遗忘的内容比较重要,而且后来又想起来了,还可以采取结尾补充的做法,简要陈述几句。如果是讲错,演讲者既不能置若罔闻,我行我素,一味讲下去,也没有必要声明讲错了。最好的办法是按照正确的讲法再讲一遍,借以纠正错误,挽回影响。

4.调解气氛的技巧

演讲时如果过于沉闷,听众听讲的兴趣会减退,变得疲倦,他们要么交头接耳,要么反应冷漠,出现东张西望、看书报、织毛衣、打瞌睡、溜号等冷场现象。演讲者活跃演讲气氛的最有效方法就是运用幽默诙谐的语言。或者讲生动有趣的故事,让听众笑起来。笑,可以使听众的面部肌肉乃至全身肌肉得到放松,解除疲劳;笑,可以刺激听众的神经,使大脑兴奋起来,振作精神。另外,演讲者也可采用提问的办法来改变会场冷场现象,但提问不可滥用或乱用。

5.处理听众对立情绪的技巧

由于某些原因,特别是当听众对演讲者或其所代表的组织有误会、有成见时,听众对演讲者的观点会持怀疑,抵触乃至对立的情绪,这时演讲者千万别与听众“顶牛”,也不要强迫听众接受自己的观点。而应创造一个和谐、宽松的气氛,对听众进行循循善诱的疏导,慢慢地扭转这些听众的戒备心理,进而说服他们。

6.处理听众不礼貌、不友善情况的技巧

在演讲中,某些缺乏修养的人,可能会有一些不礼貌、不友善的行为,如鼓倒掌、吹口哨、跺脚、起哄、嬉闹、大声喧哗鼓噪、敲击东西等。如果这是由于演讲者的言辞平庸、乏味,或者发生了政治性、知识性、逻辑性的语言失误和差错而引起的,演讲者就应该持虚心的态度,认真纠正,并从中吸取经验教训,决不应去斥责听众。如果是某些听众出于无知的偏见,故意刁难,有意寻衅捣乱,演讲者就要根据场合和对象,有的需要保持沉默,有的需要善意规劝,有的则需要义正词严地批评。例如:著名剧作家萧伯纳在他的《武器与人》首演成功后,应观众要求,上台接受人们的祝贺,当他正准备讲话时,突然有一个人对他大声喊道:“萧伯纳,你的剧本糟透了,谁要看?收回去,停演吧!”萧伯纳不但不生气,反而笑容满面地向那人深鞠一躬,彬彬有礼地说:“你说得对,我完全同意你的意见。”说着用手指着观众说:“遗憾的是,我们反对这么多观众有什么用呢?我们能禁止这剧本演出吗?”说完,全场响起暴风雨般的掌声,那个捣乱者灰溜溜地跑了。

7.处理内容多、时间少矛盾的技巧

演讲一般都有一定的时间限制。但有时内容较多。在预定的时间内讲不完。这时怎么办呢?有的演讲者采取拖延时间的办法,其实这是演讲中最忌讳的。它往往会使听众产生烦躁情绪,引起骚动,影响演讲的顺畅进行,讲的效果也不好。有的演讲者则“虎头蛇尾”,胡乱结束演讲。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在不影响整个演讲体系完整的基础上,演讲者要多用概括语,并果断地压缩某些次要内容,删除某些句段和事例。

8.对答技巧

在演讲过程中,听众当场往往会采用递条子或口头质疑的形式向演讲者提问,有时甚至是恶意的诘责。听众中途提问虽会打断演讲,但并非不是好事。有时还可以借宣传纸条或回答口头质疑的时机,进一步激发听众的情绪,把演讲气氛推向高潮。而且这里还有一个尊重听众的问题。所以演讲者必须重视听众的提问。对于听众的提问,演讲者应根据演讲的主旨、气氛、环境、时间、与演讲内容相关的程度以及自身的能力等因素来决定答还是不答以及如何答。不能一概不答,也不能一概都答。一般来说,对于那些易于解答的问题,经过简短思考后,应迅速、果断地作答;对于那些比较深奥、怪诞、离奇或者离开演讲主旨很远的问题,可以暂时搁置起来,待演讲完毕后视情况再作处置;对于那些带有主观片面性的问题,应做出科学、有理有据的回答,使提问者从中受到教育和启迪;对于那些别有用心的人提出的有意刁难或挑衅性的问题,一般情况下应不予理睬,以保证演讲有条不紊地进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