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公共关系演讲者的心理素质

公共关系演讲者的心理素质

时间:2022-03-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由此可见,良好的心理素质对演讲者成功地完成演讲任务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的调查结果表明,“死亡”只名列第二,而“当众演讲”却赫然名列榜首。因此,演讲者应积极克服恐惧心理。
公共关系演讲者的心理素质_公共关系学

7.3 公共关系演讲者的心理素质

正式讲话,其成败事关组织和个人的声誉、形象,演讲者心理承受着巨大的压力。有的人心理素质好便能承受住这份压力,演讲时从容不迫、娓娓道来;有的人心理素质差则承受不住这份压力,演讲时控制不住自己,只能草草收兵。由此可见,良好的心理素质对演讲者成功地完成演讲任务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良好的心理素质最主要包括敏锐的观察能力、诚挚的情感品格及高度自信的意志品格。

7.3.1 敏锐的观察能力

善于观察是演讲者应具有的最基本的心理素质。演讲的整个过程都需要有敏锐的观察能力。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只要演讲者是个有心人、细心人,就能掌握大量的素材,并从中提炼出既能符合听众的兴趣、爱好、需求和特点,又能反映生活本质和社会主流的演讲题材;在演讲中,演讲者只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就能从听众的眼神、面部表情、身体姿态的表露中,感受到听众的文化素养和听讲态度,以便及时调整演讲的内容、形式、节奏等;演讲结束后,演讲者若多加留意,就能搜集到大量的听众反映,并从中综合分析出自己演讲的成败得失,从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使自己的演讲水平不断得到提高。可见,敏锐的观察能力在演讲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是演讲活动顺利、有效进行的有力保证。一个闭目塞听、麻木不仁的演讲者是不可能完成精彩的演讲的。

敏锐的观察力主要包含以下几方面的具体要求:

1.观察要准确

演讲过程中出现的情况复杂多样,演讲者要善于“去粗取精,去伪存真”,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准确把握听众的状况。如果观察的结果不能正确地反映听众的实情,演讲者就会做出错误的判断和行为。

2.观察要及时

演讲过程中出现的情况变化多端,有的甚至稍纵即逝。如果演讲者捕捉得不及时,就会错失有效调控演讲的大好机会。

3.观察要全面、细致

俗话说:“众口难调”、“青菜萝卜各有所好”。演讲题材、内容、形式不可能符合所有听众胃口,而只能满足大多数听众要求。所以,个别或少数听众对演讲不满或兴趣不浓厚是很正常的。如果演讲者在演讲过程中观察得不周全、不仔细,仅着眼于个别或少数听众的兴趣、爱好,只看到现场出现的个别情况,一叶障目,就会错误地估计形势,误导自己。

一个优秀的演讲者所具有的敏锐的观察力不是先天的,而是后天培养的结果。只要演讲者热爱生活、追求事业、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自然会事事关心、处处留意,进而达到明察秋毫之境界。

7.3.2 诚挚的情感品格

众所周知,演讲的目的是感召人、打动人,使听众与演讲者产生强烈的共鸣。唐代诗人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于情。”可见,在演讲时,演讲者不仅要“晓之于理”,更要“动之以情”,以自己的感情火花去燃听众的感情火花,以自己的心声去呼唤听众的心声。如果演讲者不注重情感的表达,演讲时表情冷漠,语言空洞,平铺直叙,其结果是将演讲变成了说教,听众就无法接受,更不用说产生共鸣了。即使演讲者注意到了情感的重要性,但如果演讲时乱用情感,其结果只能适得其反,令听众反感不已,甚至倒胃口,无从接受。可见,演讲时不仅要重视运用情感,而且还要善于运用情感。

情感表达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要真实自然。情真意切才能牵动听众的心,自然而然才能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矫情虚情,无病呻吟,则会使听众拒之千里。

要明晰准确。人的情感丰富多彩,而且不同的情感具有不同的含义。演讲者必须根据演讲的内容、时境和听众的特点正确选择运用,并努力表达清楚明白。含含糊糊、张冠李戴,听众则无所适从。

要深沉凝练。情不深,仅仅停留在一般化程度上,只能引起听众浅浅的感情涟漪,对听众的触动转瞬即逝。而发自内心的、经过长期体验和感受的深刻的情感,则会引起听众感情的波澜,对听众产生强烈的心灵震撼。

要适时适度。情感的表达无论在何时何地、对何人都应讲究“度”,把握住“分寸”,“发于当发、止于当止”。情不满,当发不发,则达不到“快者掀髯,愤者扼腕,悲者掩泣,羡者色飞”的效果;情太满,当止不止,则会“有情反被多情误”。

要积极向上。演讲的目的在于鼓舞人、激励人,催人奋发进取。因而演讲者应多表达积极、乐观、反映社会主流的情感,而不应散布消极悲观情绪,或把演讲当成发泄个人不满情绪的途径。

7.3.3 高度自信的意志品格

自信是行为者对自己的能力以及行为的结果所作的一种积极的、肯定的判断。它是演讲者最重要的心理素质。自信心强,演讲者就能不慌不忙、坦然自若,按部就班地照计划行事,顺利完成演讲任务。由于具有充分的自我认可,演讲者会精力充沛、轻松自如,没有心理负担,往往能创造性地发挥,增添演讲魅力。相反,自信心不强,即便知识再渊博、能力再超常,也不敢登台演讲。勉强上了台,也不能达到满意的演讲效果。

演讲者如何才能做到高度自信呢?

1.认真做好各项准备工作

演讲的准备工作主要有:了解听众、熟悉演讲场所、搜集演讲材料、写好演讲稿、熟记演讲稿、搞好试讲、带好演讲道具等。一旦演讲者做了充分准备,他就能胸有成竹,稳操胜券。而准备不充分,自然就会信心不足,怕讲不好,怕露馅,怕出洋相,严重分散精力。

2.克服恐惧心理

不少人把演讲看得高不可攀,非常害怕演讲。据美国的一项“你最害怕的是什么?”的调查结果表明,“死亡”只名列第二,而“当众演讲”却赫然名列榜首。害怕的必然结果便是胆怯、紧张,本来精心准备好了的演讲就会大乱方寸,出现“口欲言而嗫嚅,足欲行而趔趄”的现象,严重影响演讲的效果。因此,演讲者应积极克服恐惧心理。

3.充分肯定自己

在演讲前,演讲者要善于自我暗示,相信自己完全能够胜任演讲,也要相信自己演讲的内容、形式是听众感兴趣的、愿意接受的。千万不能自己给自己泼冷水,自己给自己泄气。不要以“我不会演讲,可能会讲不好,请大家原谅。”之类的话作为演讲的开场白。这类话表面上是谦虚之意,而实质上是缺乏自信心的一种表现。

4.正确看待成功与失败

每个演讲者都希望自己的演讲能成功。但“胜败乃兵家常事”,没有常胜将军,所以不要把成败看得过于严重。即使失败了也不要气馁,“失败是成功之母”,总结经验继续实践,相信自己终能成功。只要抱着这种积极乐观的态度,就能增强信心,不至于患得患失。值得一提的是,这里所说的高度自信不同于盲目自信,而是必须建立在充分准备、正确评价自己和客观分析实际情况的基础之上的自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