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表演互动论

表演互动论

时间:2022-03-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表演互动论的主要观点戈夫曼认为,社会和人生是一个大舞台,社会成员作为这个大舞台上的表演者,都十分关心自己如何在众多的观众面前塑造能被人接受的形象。
表演互动论_社会学教程新编

二、表演互动论

表演互动论也称拟剧论,戈夫曼就是借助戏剧的类比而对日常生活进行了研究。拟剧论是从符号互动论中发展出来的、具有自身特点的、说明日常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相互作用的理论。其倡导者美国社会学家戈夫曼,把社会比做舞台,把社会成员比做演员来解释人们的日常生活。在戈夫曼看来,人们之间的互动,就是每个人都在表演自己,但不是表现真实的自己,而是表现伪装起来的自己,在他人面前故意演戏,也就是戴着假面具在社会中生活。假面具是同社会公认的价值、规范、标准相一致的前台行为,是一种角色面孔。戈夫曼认为,“假面具”并不等于欺骗工具,两者是有区别的。

(一)表演互动论的主要观点

戈夫曼认为,社会和人生是一个大舞台,社会成员作为这个大舞台上的表演者,都十分关心自己如何在众多的观众面前塑造能被人接受的形象。拟剧论研究的是人们运用哪些技巧在别人的心目中创造印象。

人们在社会生活中以不同的角色、在不同的场次进行表演,如果能够按照剧本表演就按剧本表演,当剧本不明确或不完整时就要随机应变,临时创作。戈夫曼提出,人们为了表演,可能会区分出前台和后台。前台是让观众看到并从中获得特定意义的表演场合;后台是为前台表演做准备、掩饰在前台不能表演的东西的场合。戈夫曼认为,人们不能将前台行为应用于后台,也不能将后台行为应用于前台,而是应该在不同的场合表现出应有的行为,而其标准是社会的规范,即社会的角色行为的规定。

(二)表演互动论的框架

在表演互动论中,戈夫曼所讲的“框架”,是指人们内化了的现存的社会规范和社会准则,是一系列的惯例和共同理解,也就是人们在社会生活舞台上进行演出的依据。表演框架包括以下几个环节或因素:

1.剧本期望

所谓剧本期望,也就是社会规范对各种社会角色的限定。社会是一个一直在演出的戏剧舞台,每一个人都是社会生活舞台上的演员。但是,在个人行动的后面隐藏着强有力的“剧作家”,这个“剧作家”就是社会体系,它不允许个人离开剧本。

2.剧情

所谓表演,就是在某种社会情境中,人们为了给他人留下某种印象而做出的所有活动。我们每一个人都在社会生活舞台上扮演着角色,都是表现剧情的人,即剧情表演者。表演的目的是要表达某种意义。

3.剧组

戈夫曼把在“表演某种剧情时进行合作的一些人”,称为剧组。处理好剧组成员之间的关系是重要的。因为,当剧组正在表演时,剧组中的每一个成员都具有采取不适宜行为而使演出中断或走样的能力,每个成员的演出都依赖于同伴的合适行为。

4.表演区域

表演区域具体包括前台与后台。前台是按固定方式进行表演、为观众规定的特定情景的舞台部分,主要由布景、个人外表和举止三个部分组成。布景是演员表演必需的场景,包括装置、舞台装饰和其他道具等;个人外表是反映表演者的社会地位的那些标志,比如年龄、性别、种族、服饰,以及提示行动者地位的其他信息;后台是不让观众看到的、限制观众和局外人进入的舞台部分。

5.假面具

从拟剧论看来,“假面具”并不等于欺骗工具,两者是有区别的。人们之间的互动,就是每个人都在表演自己,但不是表现真实的自己,而是表现伪装起来的自己,在他人面前故意演戏,也就是戴着假面具在社会中生活。[7]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