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波茨坦—莱比锡广场中心区的重建

波茨坦—莱比锡广场中心区的重建

时间:2022-03-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波茨坦—莱比锡广场地区位于柏林的中心,第二次世界大战前,这一地区曾是柏林最富活力的商业区之一,是1900年代柏林的“第五大道”,拥有繁华的商业和繁忙的交通,有百货大楼和新中产阶级商务楼。波茨坦—莱比锡广场经过200多年的发展已经变成这个国家最具有识别性的商业街区。此外,可将波茨坦—莱比锡广场地区重新建设成德国首都的商业中心,重新恢复德国在欧洲乃至世界商业中的地位,并以此吸引众多的知名企业前来投资。
波茨坦—莱比锡广场中心区的重建_西欧城市更新

波茨坦—莱比锡广场地区位于柏林的中心,第二次世界大战前,这一地区曾是柏林最富活力的商业区之一,是1900年代柏林的“第五大道”,拥有繁华的商业和繁忙的交通,有百货大楼和新中产阶级商务楼。波茨坦—莱比锡广场经过200多年的发展已经变成这个国家最具有识别性的商业街区。冷战期间,柏林被柏林墙分成了两部分——像一个虚无的绷带从德国国会大厦延伸到莱比锡八角形广场的中央部分——这一地区被划为禁区,其中心区随之衰落。

东西柏林统一后,柏林政府出于政治和商业方面考虑,决定重建这一中心区,因为波茨坦—莱比锡广场地区位于柏林的中心,正好处于东西柏林的分界线上,它的重建不仅对柏林城市的全面复兴意义重大,更重要的是它还从空间上代表了东西柏林和东西德的统一(图8.10)。此外,可将波茨坦—莱比锡广场地区重新建设成德国首都的商业中心,重新恢复德国在欧洲乃至世界商业中的地位,并以此吸引众多的知名企业前来投资(图8.11)。

alt

alt

alt

图8.10 波茨坦—莱比锡广场中心区重建模型

资料来源:作者摄自柏林规划展览馆

alt

图8.11 波茨坦—莱比锡广场中心区重建鸟瞰

起初他们邀请了世界上的一些著名建筑师来研究与证明建设荒废的波茨坦广场的前景和需要(图8.12)。与此同时,柏林也吸引了一大批国际开发商,他们深刻意识到柏林从一个传统的城市转变成国际化经济和综合型城市所带来的巨大利益,其中波茨坦广场被认为是最适合投资的地方,企业和开发商竞相获得文化广场和莱比锡大街之间大面积土地的使用权,并雇用理查德·罗格为这一地区制定总体规划。他规划了放射状的秩序,在波茨坦广场的周围增加了一系列的高层建筑,他对空间、景观以及白色的高层建筑进行了独到的调整。在这之后,这个城市为了重塑其国际形象和威望举办了国际性的重大竞赛,竞赛分两个阶段进行。

alt

图8.12 前来参加波茨坦广场设计竞赛的一批国际著名建筑师

8.4.1.1 第一阶段

第一阶段为概念性的总体规划,要求深化到建筑形体,整个规划设计为的是建立新的城市秩序和个性,这不仅能修复裂痕,还能解决城市长期分裂所带来的深刻的问题。战前,整个地区具有完整统一的城市肌理,城市中的建筑有机连续,城市空间限定清晰;而战后,出现了衰退和混乱。在东柏林,城市破烂不堪,留下了很多残余;在西柏林,则出现有意设计的秩序混乱的文化广场。竞赛提出了一个基本问题:什么样的秩序可以将这些相悖的现状结合与缝合起来?它要求与少数在破坏中幸存的建筑相适应,无论何处的历史街区的标志,在可能的情况下都要得到恢复。八角形的莱比锡广场将得到重建,并且将建造一条重要的公共散步道,它一直延伸到西南部的铁路线,这条铁路线曾经一直通到波茨坦站。

在当时的方案中,奥斯瓦尔德·马蒂亚斯·昂格尔(Oswald Mathias Ungers)建议在3个不同的空间秩序的交叉点组构新的城市结构——历史街区的规划将以密集的方格网状结构延伸下去,方格网定义了大部分的城市秩序,导致大范围的高层建筑以对角线方式排列。它对发展的现实和用途的多样化并没有太多关注。威尔·艾索普(Will Alsop)规划的一组高层建筑群突出于地平线和城市框架,确保了城市未来充满活力的改变,并显示在第三个千年结束之际建设新的商业城市的必要性,因此传统的建筑理论在这种情况下就显得不合适。排名第五的阿克瑟尔·舒特斯(Axel Schultes)认识到“接缝和裂痕”以及“打破和连续”的重要性,将把波茨坦广场上主要的地铁站周围的两个广场结合起来,而莱比锡广场将成为它的前院,他自觉地应用新的计划来改变城市。诺曼·福斯特提出的方案允许公园延伸到蒂尔加滕,并且将分离的序列连接起来,在具有象征性的形式中,他将柏林墙标记了出来,方案并没有加入城市分裂的政治意义,而是用一个水道来分隔公园、道路和建筑。另外两个由库尔霍夫(Kollhoff)和丹尼尔·里伯斯金(Daniel Libeskind)提出的计划则是相对立的,它们争论着重建城市(图8.13、图8.14)。丹尼尔·里伯斯金准备了一个建设工程来显示这个世纪的所有矛盾,并寻找补偿。库尔霍夫将城市重新集中到仿美国摩天楼聚集区,这一区域环绕波茨坦广场设置,另外,人造的柏林墙街区是以洛克菲勒中心为主体建造的——这是企业的象征,而不是不确定的投机活动。丹尼尔·里伯斯金说道:“柏林本身是不可能在破坏历史的情况下改革的,或者说不可能在对过去武断的选择下进行错误的重建”,新的城市必须以镶嵌画般和梦幻般的形式出现。

alt

图8.13 库尔霍夫提出的波茨坦广场重建设计方案

资料来源:Balfour A, 1995: 108.

alt

图8.14 丹尼尔·里伯斯金提出的波茨坦广场重建设计方案

资料来源:Balfour A, 1995: 112.

最终的总体规划是以由慕尼黑建筑师希尔姆(Hilmer)和萨特勒(Sattler)提出的方案为基础,他们的方案秉承了柏林的传统空间特性,它的秩序并没有扰乱它在18世纪城市中扩大城市规模的方式,它主要以传统的“街道/街区/广场”构成的肌理与周边取得协调,采用50m×50m的标准尺度统一不同建筑类型的体量,强调建立一种统一的秩序,产生连续性的街道景观。此外,设计将城市结构的重点放在从波茨坦广场放射出去的大街上,南北向的莱比锡大街得到修复并保持传统林荫大道的形式,通过东西向的波茨坦大街将波茨坦广场与西面的文化广场有机地联系起来,并建议重建八角形的莱比锡广场,这一广场曾是柏林战前最重要的公共空间。

8.4.1.2 第二阶段

希尔姆和萨特勒的规划方案为第二阶段的深化设计制定了总体框架(图8.15)。第二阶段的深化设计主要是对东南部地区的研究,许多国际建筑师提交了方案,由于这些方案是在总体规划的基础上进行的设计,最终的成果彼此之间几乎没有太大区别。矶崎新的方案比较有代表性,他表现出一个有天赋的建筑师努力从历史文脉中寻找个性。库尔霍夫修改的方案较多地参考了希尔姆和萨特勒方案的优点,关注了城市的传统特性。最终胜出的方案出自热那亚建筑师伦佐·皮亚诺(Renzo Piano),这个方案超越其他所有方案的地方是,它谨慎地处理了新的波茨坦广场和文化广场复杂边界之间的连接关系(图8.16)。具体的建筑设计分别由理查德·罗杰斯(Richard Rogers)、拉斐尔·莫尼奥(Rafael Moneo)、汉斯·库尔霍夫(Hans Kollhoff)和阿拉塔·矶崎新(Arata Isozaki)完成。

alt

图8.15 希尔姆和萨特勒提出的波茨坦广场重建设计方案

资料来源:Balfour A, 1995: 230.

alt

alt

图8.16 伦佐·皮亚诺提出的波茨坦广场重建设计方案

资料来源:Balfour A, 1995: 236-237.

今天,波茨坦—莱比锡广场中心区的重建工程已告成功,可以说它的规划与实施过程体现了现代与传统的交融与结合,更多地体现出对历史创伤的缝合,正是这一积极的行动全面带动了整个柏林的复兴(图8.17)。

alt

alt

alt

alt

alt

alt

alt

alt

图8.17 重建后的波茨坦—莱比锡广场中心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