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对社会的批判

对社会的批判

时间:2022-03-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同时,对人性的探讨与西方社会的民主化进程紧密联系在一起,是对旧有的神权统治的反抗。这一时期的思想家在对这些内容进行探讨的时候,提出了许多有启发性的观点,尤其是他们已经意识到了心理需求的满足程度是判断社会合理与否的一个重要标准,为以后政治心理学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社会的批判_西方政治心理学史

我们可以给马克思许多称谓——革命家、政治家、经济学家、社会学家等,几乎在所有人文和社会科学中,马克思(包括恩格斯)提出的理论都具有重要的影响,同样,马克思的理论对政治心理学的发展也具有重要的影响。

马克思主张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他同样把逐利看作人性的重要假定。基于此,他把资本主义的社会矛盾解读为资产阶级与工人阶级的矛盾,在资本主义社会中,某些特权阶层依赖自己的特殊地位获得了特殊的利益。马克思始终以批判的眼光看待资本主义社会。正是这种批判精神影响了诸多政治心理学者,马克思主义成为诸多政治心理理论的重要来源,在本书中介绍的法兰克福学派的三位重要代表人物——阿多尔诺、弗洛姆和马尔库塞,都深受马克思的影响。除此之外,赖希、莱恩等也受马克思的影响颇多。可以说,马克思给这些学者提供了批判的眼镜,让他们看到现代社会存在的诸多问题。有关马克思主义对这些学者的影响,将会在介绍这些学者的思想时进行详细的分析。

卡尔·马克思(1818—1883)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在西方漫长的思想流变中,思想家们对政治心理学的各个方面几乎都有所涉猎,但又有所侧重,主要集中在对人性的探讨上。究其原因在于,有关一个社会民众的教育培养问题始终是每个社会关注的核心内容,培养社会所需要的民众,就必然涉及政治社会化问题,涉及对人性的认识问题。同时,对人性的探讨与西方社会的民主化进程紧密联系在一起,是对旧有的神权统治的反抗。对人性的讨论促进了民主权利的发展,而对民族心理的探讨有助于建立在民族基础上的现代国家的形成。这一时期的思想家在对这些内容进行探讨的时候,提出了许多有启发性的观点,尤其是他们已经意识到了心理需求的满足程度是判断社会合理与否的一个重要标准,为以后政治心理学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在众多探讨中,思想家们关注的主题又有所集中,这就是在人性中肯定人们逐利的倾向,认为人们追求利益最大化是理性的行为。这成为西方政治思想中最有特色的方面,与中国传统社会所主张的重义轻利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同时,逐利的观点对以后的政治心理学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成为解释人们的政治行为占据主导地位的观点,尤其在分析选民的投票行为时,利益的考量成为主要的解释模式,其他投票模式或者继承和发展了逐利的观点,或者对该观点进行了批评。

当然,这一时期的政治心理学研究也有很大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思辨占主导地位,实证性的研究相当缺乏;对政治心理研究得出的某些结论,多是源自日常社会生活的观察与猜测,缺乏透彻的说明和科学的论证。”[20]而且政治心理学,只是思想家们在探讨重大的哲学、政治学问题时偶尔触及的一部分,他们的精力并不在于此,对此的研究是无意识的。

【注释】

[1][古希腊]柏拉图:《理想国》,郭斌和、张竹明译,商务印书馆,1986年,第272~274页。

[2][古希腊]柏拉图:《理想国》,郭斌和、张竹明译,商务印书馆,1986年,第128、148~151、214页。

[3]参见[古希腊]柏拉图:《理想国》,郭斌和、张竹明译,商务印书馆,1986年,第313~347页。

[4][古希腊]柏拉图:《法律篇》,何勤华、张智仁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第26页。

[5]参见[古希腊]柏拉图:《理想国》,郭斌和、张竹明译,商务印书馆,1986年,第73、98~104页。

[6][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政治学》,吴寿彭译,商务印书馆,1965年,第81、402~403、406页。

[7]同上,第7~9页。

[8][意]马基雅维利:《君王论》,徐继业译,光明日报出版社,1996年,第87、93页。

[9][意]马基雅维利:《君王论》,徐继业译,光明日报出版社,1996年,第97~98页。

[10]卢梭还在《忏悔录》中给我们呈现出了思想家真实的一面。由于同情,他与一个低贱的侍女结婚,生育了五个孩子,却把自己的五个孩子都送到了孤儿院,后来尽管经过多方查找,但仍不知所踪。他受到华伦夫人、瓦朗宁夫人的庇护,与她们保持两性关系。卢梭告诉我们,人性皆有弱点,你对许多思想家的理解更多地基于对其作品评价的延伸,与现实中的人是有距离的。同理,我们可以理解许多领导者,其刻意维护的形象与真实的现象是有距离的。

[11][法]卢梭:《社会契约论》,何兆武译,商务印书馆,1980年,第9页。

[12][法]卢梭:《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李常山译,商务印书馆,1962年,第132页。

[13][法]卢梭:《社会契约论》,何兆武译,商务印书馆,1980年,第71、73页。

[14][英]霍布斯:《利维坦》,黎思复、黎廷弼译,商务印书馆,1985年,第94、131~132页。

[15][法]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上),张雁深译,商务印书馆,1961年,第5页。

[16]同上,第19~27页。

[17]同上,第228~231页。

[18][德]黑格尔:《法哲学原理》,张企泰、范扬译,商务印书馆,1961年,第29、73页。

[19]同上,第355~356页。

[20]刘松阳、刘锋:《政治心理学》,河南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37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