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城市公共服务设施的非公平配置现象

城市公共服务设施的非公平配置现象

时间:2022-03-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此将城市公共服务设施的非公平配置现象归纳为以下四点:1.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数量和质量的空间差异在市场力量的驱使下,城市公共政策表现出显著的区域倾斜性,城市公共服务设施优先集中配置在城市中心或城市新区等优势城市空间。但是由于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的集中性,城市不同空间获得的城市公共服务设施带来的经济效益也有很大差异。
城市公共服务设施的非公平配置现象_城市公共服务设施的空间公平研究:以重庆市主城区为例

城市公共服务资源在市场经济和政策规划的力量下,倾向于集中配置,致使不同区域、不同社会经济条件的居民享有公共服务的成本、质量有较大差异,城市各区域由此获得的经济发展机会也不尽一致。在此将城市公共服务设施的非公平配置现象归纳为以下四点:

1.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数量和质量的空间差异

在市场力量的驱使下,城市公共政策表现出显著的区域倾斜性,城市公共服务设施优先集中配置在城市中心或城市新区等优势城市空间。目前,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规划实践,政府或规划师主要关注如何高效率地满足整个城市对于公共服务的总需求,而很少关注城市内部各个区域的居民需求是否都可以在现有的分配模式下得到满足,致使公共设施分配数量上的空间差距被公共设施供给的总量所掩盖。在这样一种公共服务设施集聚配置的模式下,不同城市区位的居民无法获得相同数量与质量的公共服务。

2.居民对公共服务设施可达性及获取成本的空间差异

在市场法则的驱动下,政府为追求获取公共服务供给的最大效益,通常采用集中配置公共服务设施的方式,忽视公共服务供给的可达性目标。在这种情况下,远离公共设施的居民想要享有优势城市空间提供的优质公共服务,则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若获取公共服务所付出的成本过大或时间过长时,将会对公共设施的可达性造成消极影响,甚至使部分居民放弃享有此项公共服务的权利。

3.不同经济社会背景的居民对公共服务设施的选择能力差异

在住房市场化改革的背景下,市民个人对居住空间的占有能力集中表现为个人的经济能力。[5]受市场经济的作用,集中配置优质公共服务设施的优势城市空间的住房价格远远高于其他城市区域,这些高价格的优质住房通常被经济实力较强的居民拥有,而经济能力较弱的市民只能选择与自己经济能力相当的房屋价格及由此决定的居住空间和配套设施。此外,经济能力强的居民可以通过搬迁的方式改善所处的公共服务区位,而经济能力较弱的居民很少可以有选择居住空间及其配套设施的能力。

4.公共服务设施经济绩效的空间差异

城市公共服务设施不仅具有福利效应,还具有经济效应,表现在城市经济发展上,就是要在经济增长中强调公平与效率的协调,实现以社会公平为目标的效率增长,为城市各区域提供相对公平的发展机会。但是由于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的集中性,城市不同空间获得的城市公共服务设施带来的经济效益也有很大差异。

5.不同经济社会背景的居民对公共服务的公平感知存在差异

在心理学领域,公平作为一种心理感知广泛存在。研究表明,居民无论是任何社会经济背景,如果周边的社会经济环境发生变迁,且变迁与个体最初的价值观不相符,就会对整个社会是否机会公平进行判断,以及自我在社会不平等体系中的地位开展自我评估。[136]本研究对这种心理学视角的公平感知度不予探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