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寄生虫与宿主的相互作用

寄生虫与宿主的相互作用

时间:2022-05-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寄生虫及其产物对宿主均为异物,能引起宿主的免疫反应。特异性免疫是宿主的免疫系统对寄生虫特异性抗原的识别,其结果导致宿主产生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有些寄生虫能逃避宿主的免疫效应,而在有免疫力的宿主体内生存、增殖,这种现象称为免疫逃避。寄生虫在宿主体内可释放大量可溶性抗原,并与抗体结合形成免疫复合物,干扰或抑制宿主的免疫反应。

第二节 寄生虫与宿主的相互作用

寄生虫进入宿主体内,产生不同的损害,宿主可能出现病理变化;同时宿主会对寄生虫产生不同程度的免疫作用,寄生虫可能导致形态与功能的改变。寄生虫与宿主之间的相互影响,常常是综合地作用于对方,经过长期演化的过程,他们之间相互作用的某些特性被保存下来,并反映在双方的种群遗传物质上。

一、寄生虫对宿主的致病作用

寄生虫在宿主的细胞、组织或腔道内寄生,引起一系列的损伤,这不仅见于原虫、蠕虫的成虫,而且也见于移行中的幼虫,他们对宿主的作用是多方面的。

(一)夺取营养

寄生虫在宿主体内生长、发育和繁殖所需的物质主要来源于宿主,体内的虫体愈多,宿主被夺取的营养也就愈多。如蛔虫和绦虫在肠道内寄生,夺取大量的养料,并影响肠道吸收功能,引起宿主营养不良,又如钩虫附于人体肠壁上吸取大量血液,造成宿主贫血

(二)机械性损伤

寄生虫在宿主体内移行、定居均可对所寄生的部位及其邻近组织和器官产生损害或压迫作用。有些寄生虫尤其个体较大,数量较多时,这种危害是相当严重的。例如:蛔虫多时可扭曲成团引起肠梗阻;蛔虫幼虫在肺内移行时穿破肺泡壁毛细血管,可引起出血。

(三)毒素和免疫损伤

1.毒性作用

寄生虫及其代谢产物和死亡虫体的分解物对宿主均有毒性作用,这是寄生虫危害宿主方式中最重要的一个类型。例如:溶组织内阿米巴侵入肠黏膜和肝时,分泌溶组织酶,溶解组织、细胞,引起宿主肠壁溃疡和肝脓肿;阔节裂头绦虫的分泌排泄物可能影响宿主的造血功能而引起贫血。

2.免疫损伤

寄生虫及其代谢产物和死亡虫体的分解物又都具有抗原性,可使宿主致敏,引起局部或全身变态反应。如血吸虫卵内毛蚴分泌物引起周围组织发生免疫病理变化——虫卵肉芽肿,这是血吸虫病最基本的病变,也是主要致病因素;又如疟原虫的抗原物质与相应抗体形成免疫复合物,沉积于肾小球毛细血管基底膜,在补体参与下,引起肾小球肾炎;细粒棘球绦虫的棘球蚴囊壁破裂,囊液进入血液循环,可以引起宿主发生过敏性休克,甚至死亡。

二、宿主对寄生虫的作用

寄生虫及其产物对宿主均为异物,能引起宿主的免疫反应。表现为免疫系统识别和清除寄生虫的反应,如宿主的胃酸可杀灭某些进入胃内的寄生虫。有的反应表现为将组织内的虫体局限、包围直至杀灭。免疫反应是宿主对寄生虫作用的主要表现,包括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一)非特异性免疫

(1)皮肤、黏膜、胎盘等免疫屏障。

(2)吞噬细胞、自然杀伤细胞等的吞噬和杀伤作用。

(3)体液因子如补体、溶菌酶的溶细胞作用。

(二)特异性免疫

特异性免疫是宿主的免疫系统对寄生虫特异性抗原的识别,其结果导致宿主产生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寄生虫感染的特异性免疫大致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1.消除性免疫

宿主能消除体内寄生虫,并对再感染产生完全的抵抗力,临床上表现为完全免疫。这种免疫极少见。

2.非消除性免疫

这是人体寄生虫感染中常见的免疫类型,包括以下两种类型。

(1)带虫免疫:宿主感染寄生虫后产生获得性免疫,体内寄生虫未被清除,仍保持低密度水平,但宿主对再感染时侵入的同种寄生虫具一定的抵抗力,如疟原虫。

(2)伴随免疫:宿主感染寄生虫后产生获得性免疫,体内活的成虫不受免疫效应作用,但宿主对再感染时侵入的幼虫具有一定的抵抗力,如血吸虫。

(三)免疫逃避

有些寄生虫能逃避宿主的免疫效应,而在有免疫力的宿主体内生存、增殖,这种现象称为免疫逃避。其机制可能有以下几种。

1.抗原变异

虫体表面抗原的改变是逃避免疫效应的基本机制,如非洲锥虫能有序地更换其表被糖蛋白,产生变异体,影响免疫识别,从而逃避特异性抗体的作用。

2.抗原伪装

虫体表面结合了宿主的抗原或被宿主的抗原包被,如曼氏血吸虫肺期童虫表面结合了宿主的血型抗原,妨碍了宿主免疫系统的识别。

3.抗原释放

寄生虫在宿主体内可释放大量可溶性抗原,并与抗体结合形成免疫复合物,干扰或抑制宿主的免疫反应。这种复合物能改变宿主免疫反应,如抑制嗜酸性粒细胞介导的对虫体的杀伤、抑制淋巴细胞转化等。

4.破坏免疫效应分子

寄生虫还能直接破坏特异的免疫效应分子,如枯氏锥虫的锥鞭毛体的蛋白酶能分解附着于虫体表面的抗体,使虫体上仅有Fab部分,而无Fc部分,因而不能激活补体而使虫体溶解。

5.产生免疫抑制因子

这种免疫抑制因子来自虫体或存在于宿主血液中,如感染枯氏锥虫的小鼠血清中就有一种物质能在体内或体外激活抑制细胞而抑制抗体反应,引起全身性或局部性免疫抑制。

三、宿主与寄生虫间相互作用的结果

结果一般可归为三类:宿主清除了体内寄生虫,并可防御再感染;宿主清除了大部分或者未能清除体内寄生虫,但对再感染具有相对的抵抗力,这样宿主与寄生虫之间维持相当长时间的寄生关系,见于大多数寄生虫感染;宿主不能控制寄生虫的生长或繁殖,表现出明显的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而引起寄生虫病,如不及时治疗,严重者可死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