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急性起病和以突然发热为首发症状

急性起病和以突然发热为首发症状

时间:2022-05-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临床上常出现发热、咳嗽、气促、肺浸润、炎症体征及X线改变等。病情严重者气体交换亦有不同程度的障碍。非典型肺炎患者主要表现为急性起病,以突然发热为首发症状,体温38℃~40℃。有逐渐明显的呼吸道症状,干咳、少痰,个别病人偶有血丝痰,部分病人出现呼吸急速、气促等症状,个别病人可发展成为低氧血症、呼吸窘迫综合征,导致呼吸衰竭、休克。多数病人症状较轻。少数病情发展迅速的病人,X线可呈现大片阴影,并为双侧改变。

2.急性起病和以突然发热为首发症状

当多种因素损伤免疫防御功能及人体免疫力时,病原菌直接抵达下呼吸道,孳生繁殖,引起肺泡毛细血管充血、水肿,肺泡内纤维蛋白渗出及细菌浸润。

临床上常出现发热、咳嗽、气促、肺浸润、炎症体征及X线改变等。病情严重者气体交换亦有不同程度的障碍。除某些由葡萄球菌或革兰染色阴性菌所致的坏死性病变外,肺炎治愈后多不遗留瘢痕,肺的结构与功能均可恢复如前。

非典型肺炎患者主要表现为急性起病,以突然发热为首发症状,体温38℃~40℃(发烧越高,病情发展将越重,偶有畏寒)。同时伴有关节痛、关节酸痛和全身酸痛、乏力,可有胸痛或腹泻。有逐渐明显的呼吸道症状,干咳、少痰,个别病人偶有血丝痰,部分病人出现呼吸急速、气促等症状,个别病人可发展成为低氧血症、呼吸窘迫综合征,导致呼吸衰竭、休克。多数病人症状较轻。

肺部体征变化不是很明显,听诊时可有一些干罗音或湿罗音,但不明显,发病10到14天为病情进展期,14天后逐渐恢复,体温正常。

非典型肺炎的初期诊断较为困难,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公布了“非典型肺炎病例的临床诊断标准(试行)”。

非典型肺炎的诊断标准

(1)流行病学史:发病前2周曾密切接触过同类病人或者有明确的传染给他人的证据;生活在该病流行区或发病前2周到过非典型肺炎正在流行的地区。

(2)症状与体征:发热(高于38℃)、咳嗽、呼吸急速、气促或呼吸窘迫综合征,肺部罗音或有肺实变体征。

(3)实验室检查:早期血WBC计数不升高或降低。

(4)肺部影像学检查:X线胸片显示肺部有不同程度的片状、斑片状浸润性阴影或呈网状样改变。

(5)抗菌药物治疗无明显效果。

根据以上非典型肺炎的诊断标准,在临床上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综合判断。

非典型肺炎的重症病例

(1)多叶病变或X线胸片48小时内病灶进展高于50%。

(2)呼吸困难,呼吸频率大于30次/分。

(3)低氧血症,吸氧3~5升/分条件下,SaO2小于93%,或氧合指数小于300mmHg。

(4)出现体克、ARDS或MODS(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非典型肺炎的X线表现大多是以肺脏两侧下叶为主的间质性浸润(interstitial infiltration),可有不同程度的片状、斑片状阴影或呈网状的改变。少数病情发展迅速的病人,X线可呈现大片阴影,并为双侧改变。一般病人不出现肺部的实质化(consolidation)与胸腔积水(pleuraleffusion)。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