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控制慢性病并发症的重要举措

控制慢性病并发症的重要举措

时间:2022-05-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致病因素与传染病、急性病的病因相比要复杂得多。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患者从确诊至机体出现并发症需要经过一段相当长的时间,如果社区居民确诊为某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时,社区医生要及时对患者进行综合防治指导,改正不良生活行为,建立健康生活行为,避免患者并发症发生。

第三节 控制慢性病并发症的重要举措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致病因素与传染病、急性病的病因相比要复杂得多。它表现出患者个人多种不良生活行为因素引起的一种多因单果与多因多果的行为特点疾病。而且由于慢性病防治功能的特异性比较差,病程时间长,并发症后果严重,因而社区医生在实施慢性病患者防治措施时要纵观患者的各个方面的情况,捕捉造成患者致病的主要原因,采用适当的综合防治知识进行传播,并制订相应的综合防治干预措施,使患者逐渐掌握身体康复的行为方式,步入健康之路。

一、早期干预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患者从确诊至机体出现并发症需要经过一段相当长的时间,如果社区居民确诊为某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时,社区医生要及时对患者进行综合防治指导,改正不良生活行为,建立健康生活行为,避免患者并发症发生。由于高血压病、糖尿病、骨质疏松症、骨关节炎与慢性阻塞性肺病的病情进展比较缓慢,慢性病患者在疾病前期临床症状表现比较平和,即使患者身体有某些不舒服,服用些药物也可缓解,从而造成大多数慢性病患者忽视自身疾病综合防治的重要性。例如糖尿病患者在疾病初期不重视糖尿病的综合防治措施,随着时间的推移,有的糖尿病患者从确诊至出现脑卒中时间仅为5年时间,有的糖尿病患者在患病不到10年的时间内发生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危害自身的健康状况。社区医生在实施慢性病综合防治时要特别关注患者疾病时间与并发症的关系,在患者疾病早期就要加强疾病综合防治的教育与行为干预,做到早诊断、早治疗、早干预、早预防。

二、综合性防治和连续性监测

由于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多种致病因素作用于人的机体,使患者的身体组织与细胞发生了病理性改变,并且在致病因素的长期作用下,造成患者器官功能失调,组织发生病理变化。目前,慢性病没有特异的治愈措施,所以社区医生在慢性病防治管理过程中,要根据慢性病的特点,结合患者实际情况,运用治疗、心理、营养、运动、康复等技术,对患者实施综合性防治,通过对患者进行有效的治疗管理,改变患者危害健康的行为和不健康生活习惯方式。通过慢性病防治知识的传授与指导,提高患者对慢性病并发症的认识,提高患者掌握疾病自我康复技能,使慢性病患者能够逐渐恢复自身的健康。

由于慢性病作用于人体产生的危害具有长期性的特点,所以社区医生对慢性病患者实施综合干预要有长期规划,在对患者实施综合防治过程中,要加强健康行为的动力定型训练,促成慢性病患者能够在半年或者一年的时间内养成良好的健康生活行为,并且慢性病患者自己能够掌握疾病综合防治的方法与技术,了解自己疾病的严重程度和预后情况。社区医生要在一定时间内连续监测患者控制效果,对患者在自我综合防治过程中出现的误区能够及时指导,并加以纠正,最终促成慢性病患者自我疾病综合防治效能行为的形成。

三、实施个体化综合防治

社区医生对慢性病患者实施综合防治的环境与条件要优于二、三级医院的医务人员,这是政府赋予社区医生的职责。虽然社区慢性病患者之间有共性因素的存在,但是患者生活在不同背景环境下,其诱发疾病的病因也是有差别的,所以对慢性病患者的共性因素可以实施广谱型指导,但是对患者特异型问题一定要实施个体化综合防治,对患者存在的治疗、饮食、运动、心理等个性化问题要逐一对待,并采用个体化的具体指导,让患者在社区医生个体化的直接防治指导下,逐渐改变患者自身不良治疗行为和不良生活行为,使病情得以控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