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重症监护病房的感染控制

重症监护病房的感染控制

时间:2022-03-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降低ICU院内感染的发生率是提高抢救成功率的关键,因此在ICU设计、管理、护理上均应考虑有效的感染控制措施。ICU应严格管理和限制人员出入,严格控制人员的流动。院内感染可以通过医护人员的双手传播,ICU的医护人员应有较强的感染预防意识。13.建立ICU院内感染监控和管理组织,定期分析感染发生情况,细菌耐药情况,修订和落实各项隔离消毒措施。

ICU是院内感染的高发区,也是细菌耐药区域。其原因为:患者病情重,各科患者并存,感染的患者相对集中;患者机体功能受损,免疫力降低,易患性增加;常驻细菌大都是对多种抗生素耐药的菌株。降低ICU院内感染的发生率是提高抢救成功率的关键,因此在ICU设计、管理、护理上均应考虑有效的感染控制措施。

1.设计合理。ICU应与外界隔离,空气流通,最好安装层流净化装置,空气经过滤进入病室,空气应从清洁端流向非清洁端。无条件的医院可采用循环风紫外线空气消毒器或静电吸附式空气消毒器,将消毒后的空气引入室内。入口处铺设吸尘垫,设置缓冲间,每室装备洗手设备,最好用感应水龙头。设单间用以收治严重创伤、感染及免疫力低下的患者。

2.限制人员出入。ICU应严格管理和限制人员出入,严格控制人员的流动。除ICU专职医护人员外,尽可能地减少其他人员在ICU内流动,限制探视人员的数量及停留时间,患者家属进入ICU后在室内停留时间不应超过10min,减少较多人参加大查房活动。同时在保障有效治疗护理的前提下,减少医师、护士不必要的出入。

3.严格更衣、换鞋制度。医护人员进入ICU必须穿工作服、戴工作帽、换工作鞋。外出时换外出工作服和工作鞋。治疗、护理感染患者时,应穿隔离衣。探视者进入ICU也应更换医院备用的清洁外衣和鞋子。

4.有效的洗手制度。院内感染可以通过医护人员的双手传播,ICU的医护人员应有较强的感染预防意识。在接触患者时、各种技术操作前后、护理两个患者之间、进入或离开ICU时,均应认真执行洗手制度或使用免洗手部消毒剂。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排泄物、分泌物必须戴一次性手套

5.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各项操作均应严格执行无菌技术。凡患者使用过的器械均需进行消毒—清洗—灭菌。感染患者使用后的器具与非感染患者使用的器具要分开处理。呼吸机湿化液、湿化瓶每日更换,呼吸机管路每周及每个使用者更换。氧气湿化瓶每日更换。各种抢救及监护仪器使用后应进行表面消毒或浸泡。了解和掌握感染监测的各种知识和技能,定期进行手、物体表面及空气培养,严格控制细菌菌落数,手及物体表面≤5cfu/m3,空气<200cfu/m3。

保证工作人员手、物体表面及空气细菌菌落数符合卫生学标准是ICU感染控制的重要措施之一。

6.重视室内卫生。室内应采用湿式清扫,防止灰尘飞扬。每日以含氯消毒液拖地4次,每周彻底清扫室内卫生1次,每月进行1次密闭式消毒。室内空气每日紫外线照射消毒,每日开窗通风2~3次。

7.尽量使用一次性器械及护理用品,使用后集中消毒处理。

8.引流物及分泌物常规反复做培养,有创导管拔出时均应常规做细菌培养,以便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研究。

9.保持创面、穿刺和插管部位干燥无菌。在病情允许下,尽早终止侵入性治疗。

10.合理使用抗生素。

11.加强患者基础护理,防止皮肤、口腔、肺部、泌尿道感染。

12.患者转科或出院后需彻底消毒房间及床单元,患者死亡后要严格按要求进行终末消毒。

13.建立ICU院内感染监控和管理组织,定期分析感染发生情况,细菌耐药情况,修订和落实各项隔离消毒措施。发现感染暴发应迅速查清原因,组织力量给予控制,防止其进一步蔓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