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其他螺旋体

其他螺旋体

时间:2022-05-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伯氏螺旋体引起的莱姆病是一种自然疫源性传染病。人被感染伯氏疏螺旋体的蜱叮咬后,螺旋体由蜱的唾液、肠返流物等侵入皮肤并在局部繁殖。以虱为传播媒介的是虱传回归热,或称流行性回归热,其病原体为回归热螺旋体,是国内流行的主要类型。回归热的实验室诊断主要是螺旋体检查。微生物学检查可取局部病变材料,直接涂片,革兰染色镜检,可观察到螺旋体和梭杆菌并存,均呈革兰阴性。

三、其他螺旋体

(一)伯氏螺旋体

伯氏疏螺旋体(Borrelia burgdorfer)为莱姆病的病原体。莱姆病于1977年在美国康涅狄格州莱姆镇首次发现,故称莱姆病。世界上许多国家有莱姆病流行,我国已有十多个省区有该病病例发生。

伯氏螺旋体引起的莱姆病是一种自然疫源性传染病。储存宿主主要是野生和驯养的哺乳动物,尤以鼠类和鹿。主要传播媒介是硬蜱。人被感染伯氏疏螺旋体的蜱叮咬后,螺旋体由蜱的唾液、肠返流物等侵入皮肤并在局部繁殖。经3~30 d的潜伏期,在叮咬部位出现一个或数个慢性游走性红斑,也可通过血液或淋巴扩散至全身许多器官。早期出现乏力、头痛、发热、肌肉及关节炎等症状。不经治疗的病人,约80%可发展为晚期,主要表现为慢性关节炎、心内膜炎、神经系统与皮肤异常等。轻症者可为亚临床感染或仅累及一个系统,重者可出现多脏器损害。本病在不同地区可表现为不同的临床特征。

伯氏螺旋体螺旋稀疏而两端稍尖。在暗视野显微镜下,运动活泼,有扭曲、翻转及抖动等多种形式。革兰染色阴性,但不易着色。Giemsa染色法染色呈淡紫色,也可用Wright染色法染色。营养要求较高,常用BSK培养基(Barbour Stoenner-Kelly medium)进行培养,该培养基含有长链饱和与不饱和脂肪酸氨基酸、牛血清白蛋白及热灭活兔血清等丰富的营养物质。微需氧,5%~10% CO2促进生长。最适的生长温度为32~34℃,pH值7.5。生长缓慢,分裂繁殖一代需12~18 h。一般培养2~3周,可长出细小而边缘整齐的小菌落。

取患者皮肤、滑膜及淋巴结组织切片,用Fontana镀银染色检查伯氏螺旋体,方法 简便快速,但检出率低。可采用PCR技术检测标本内伯氏螺旋体的特异性DNA,进行莱姆病的诊断,该法快速而敏感性高。常用ELISA和间接免疫荧光法。当ELISA阳性时,需用蛋白印迹分析其特异性。

(二)回归热螺旋体

回归热螺旋体是引起回归热的病原体。该螺旋体的螺旋不规则,形似烫卷的头发丝。回归热是以周期性发作为特征的急性传染病,其传播媒介为节肢动物。据回归热传播媒介的不同,可分为两类。以虱为传播媒介的是虱传回归热,或称流行性回归热,其病原体为回归热螺旋体,是国内流行的主要类型。另一类是以蜱为传播媒介的称蜱传回归热,又称地方性回归热。当回归热螺旋体侵入机体后,经3~7 d的潜伏期,在血液中大量出现,患者突然出现高热、头痛、肌肉及关节疼、肝脾肿大。持续一周后发热骤退,血中螺旋体消失,间隔1周左右,又出现高热,血中又出现螺旋体,如此发作与缓解反复出现(3~9次),故称回归热。

回归热的实验室诊断主要是螺旋体检查。在发热期间取外周血1~2滴在暗视野显微镜下观察,或直接涂片行Giemsa或Wright染色,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必要时可做小白鼠试验,取患者血液腹腔接种小白鼠后再查鼠血中的螺旋体。

(三)奋森螺旋体

奋森螺旋体的形态与回归热螺旋体类似,革兰阴性,培养为厌氧性。正常情况下,与梭杆菌共寄居在人的口腔、齿龈及咽部,一般不致病。当口腔组织损伤、维生素缺乏或机体营养不良及免疫功能低下时,则两种菌大量繁殖,协同引起奋森咽颊炎、牙龈炎、溃疡性口腔炎及口颊坏疽等。

微生物学检查可取局部病变材料,直接涂片,革兰染色镜检,可观察到螺旋体和梭杆菌并存,均呈革兰阴性。也可取新鲜材料直接用暗视野显微镜观察。

注意口腔清洁卫生及防止感染。治疗可用青霉素、四环素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