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环氧乙烷中毒

环氧乙烷中毒

时间:2022-05-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环氧乙烷在正常生产环境中多以气态形式经呼吸道吸收,液态可经皮肤和消化道吸收。国外曾报道一例铁路危险品搬运工接触环氧乙烷后引起哮喘发作;另一例女性患者长期从事环氧乙烷工作,在10年中反复发生吸入性、阻塞性变态反应。有确切的环氧乙烷接触史,有头痛、头晕、恶心和呕吐、流泪、呛咳、胸闷、呼吸困难等中毒表现,有中枢神经抑制作用、皮肤黏膜刺激表现、过敏现象。

第四十节 环氧乙烷中毒

一、理化性质

环氧乙烷又名1,2-环氧乙烷,氧化乙烯,常温下为气态,4℃以下为无色液体,低浓度时有醚样气味,高浓度时有甜味感。分子量44.05,密度0.8966g/cm3,蒸气密度1.49g/L,凝点-112℃,沸点10.4℃,蒸气浓度超过3%~50%时易发生燃烧和爆炸。本物质气态具高浓度化学活性,液态比较稳定,易溶于水、乙醇乙醚、苯、丙酮、二硫化碳等有机溶剂。

二、职业接触

本物质由乙烯催化和氧化反应生成,是生产乙二醇及其衍生物、乙醇胺、表面活性剂等的化工原料。与二硫化碳混合可生产熏蒸杀虫剂和杀菌剂,并可用作医用消毒剂。

三、吸收、代谢及排泄

环氧乙烷在正常生产环境中多以气态形式经呼吸道吸收,液态可经皮肤和消化道吸收。在体内分布和转化情况目前不完全明了。可能通过血液循环被细胞吸收,而后转化成甲醛或二乙醇,再氧化为草酸从尿中排出。

四、发病机制

环氧乙烷在体内可与蛋白质的氨基作用,或与三甲胺结合形成乙酰胆碱,从而干扰神经功能,出现神经系统抑制。其代谢产物乙二醇在体内可抑制氧化磷酸化,影响葡萄糖代谢和蛋白质合成,从而引起细胞功能失调。代谢产物中甲醛和甲酸能凝固蛋白质产生细胞原浆毒作用,并对皮肤黏膜产生强烈刺激作用。环氧乙烷的活性基团环氧基是直接烷化剂,无须代谢活化即可引起遗传损伤。

五、临床表现

(一)急性中毒

1.呼吸系统:早期表现为上呼吸道刺激症状,出现流泪、流涕、咳嗽、气急、眼结膜及咽部充血。X线胸片示肺纹理增强。病情进一步进展,出现呼吸困难和紫绀,肺部湿啰音,X线胸片示支气管炎、支气管周围炎或肺炎。严重时可出现肺水肿。血气分析有低氧血症、呼吸性酸中毒或碱中毒。国外曾报道一例铁路危险品搬运工接触环氧乙烷后引起哮喘发作;另一例女性患者长期从事环氧乙烷工作,在10年中反复发生吸入性、阻塞性变态反应。

2.神经系统:初期头晕、搏动性头痛、乏力、萎靡不振,随后全身肌束震颤、出汗、手足无力、步态不稳、四肢感觉减退、跟腱发射减弱或消失。严重时出现语言障碍、谵妄、共济失调、意识障碍、昏迷。个别病例于意识清醒后72~96小时出现中枢性肢体瘫痪、膝反射亢进、锥体束征阳性、脑电图轻度异常,或暂时性精神失常。

3.循环系统:初期心动过速或过缓,以后可出现各种心律失常。心电图可有T波、ST段改变、QT间期延长,或心肌损害。

4.消化系统:恶心、呕吐、腹痛、腹泻,重症病例可出现肝损害或一过性肝功能障碍。

5.皮肤改变:直接接触可出现红肿、水疱或渗出,自觉疼痛。反复接触可致皮肤过敏。蒸气对眼结膜有强烈刺激,高浓度可引起结膜和角膜损害,严重时可发生角膜灼伤。

(二)慢性影响

1.神经系统:长期接触可引起神经衰弱综合症和自主神经功能紊乱。

2.晶体混浊和白内障:据法国巴黎41年间16家医院对55名从事环氧乙烷消毒的工人的调查资料表明,接触组与对照组比较,前者晶体混浊和白内障发生率明显上升。

3.细胞遗传学和血液学影响:Parera以某大学医院从事环氧乙烷消毒工34名为观察组,23名该大学图书馆工作人员为对照组,分别对其外周血细胞中环氧乙烷血红蛋白加合物(Eto-Hb)、姊妹染色体交换(SCEs)、尾核(MN)、染色体畸变、DNA单链断裂及DNA修复指数等指标进行8年监测,结果发现接触组在TWA接近或低于1.97mg/m3状态下,调整吸烟影响因素后,Eto-Hb和SCE的变化与环氧乙烷接触水平明显相关(P<0.01),SCEs改变与吸烟和环氧乙烷接触有相互促进作用。此外,接触者DNA修复能力受到明显抑制,其他指标未见明显改变。

4.接触者肿瘤流行学调查:有报告对生产工人进行2次肿瘤流行病学调查,发现工龄10年者,肿瘤、胃癌和白血病发生率明显升高。

5.生殖系统:有报道接触环氧乙烷女工自然流产率升高,可能因胚胎毒性导致早期胚胎死亡而流产。

六、实验室检查

贫血、外周血淋巴细胞增高。

七、诊断及分级标准

目前国家还没有职业性环氧乙烷中毒诊断标准,可参考以下几点:

有确切的环氧乙烷接触史,有头痛、头晕、恶心和呕吐、流泪、呛咳、胸闷、呼吸困难等中毒表现,有中枢神经抑制作用、皮肤黏膜刺激表现、过敏现象。

结合有关实验室检查结果,参考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资料,进行综合分析,排出其他病因所致类似疾病后,方可诊断。

八、鉴别诊断

应与上呼吸道感染相鉴别。确诊关键在于接触史询问和同工者集体发病的倾向性。

九、治疗

目前尚无特效解毒剂,主要是对症治疗。吸入中毒者,脱离环境后要绝对卧床休息,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此间可用糖皮质激素、抗生素、解痉剂的混合液雾化吸入,每天1~2次。监测生命体征变化,低流量鼻导管间歇给氧,必要时行X线胸片检查。若出现化学性肺炎者应给予短疗程、足量糖皮质激素。一般用地塞米松30~60mg/24小时溶于10%葡萄糖液中静脉滴注,同时给祛痰剂、支气管解痉剂和抗生素预防感染。必要时行血气分析。肺水肿和脑水肿治疗给予利尿脱水剂,静脉滴注脑活素、乙酰谷酰胺、胞二磷胆碱、ATP等有利于促进脑代谢,改善脑循环。皮肤接触者用大量清水冲洗后,外涂地塞米松霜、苯海拉明霜或其他灼伤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