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巨核细胞形态和功能

巨核细胞形态和功能

时间:2022-05-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巨核细胞是骨髓中最大的造血细胞,其功能就是形成血小板,每个巨核细胞产生血小板量的多少与巨核细胞的倍体数有关。在不同血液系统疾病中,巨核细胞数量及形态常有改变,如再生障碍性贫血、遗传性巨核细胞再生不良等疾病的骨髓中巨核细胞明显减少;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缺铁性贫血、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等疾病的骨髓中巨核细胞明显增生;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各种白血病、骨髓增殖性疾病等骨髓中可见异常巨核细胞。

第一节 巨核细胞形态和功能

巨核细胞系统由髓系干细胞发育而来,包括原巨核细胞、幼巨核细胞、颗粒型巨核细胞、产血小板型巨核细胞、裸核型巨核细胞及血小板。巨核细胞的生长和成熟包括胞核的分裂和成熟、胞质的成熟及血小板生成。巨核细胞增殖时,细胞核内 DNA 含量成倍增加、核分裂,但胞体不分裂,形成多倍体细胞,故胞体明显大于其他血细胞。巨核祖细胞增殖时,DNA 由 2N 变为 4N,4N巨核细胞大量地增殖为8N,其多数又增殖为16N,16N少数增殖为32N,极少数32N增殖为4N 、128N。随着巨核细胞的发育成熟,其胞体和胞核逐渐变巨大,胞质量变得极为丰富,最后巨核细胞的胞质脱落形成血小板(见图7-1-2)。故正常人骨髓中,16N巨核细胞占多数约50%~55%,8N和32N占10%~30%,2N、4N、 64N 、128N均少。

一、巨核细胞形态

巨核细胞形态包括正常巨核细胞形态和异常巨核细胞形态。

(一)正常巨核细胞形态

1.原巨核细胞(megakaryoblast) 胞体直径15~30μm,不规则,常可见指状胞质突起,周边常有少许血小板附着;胞质较少、深蓝色,周边深浓,无颗粒;胞核较大,圆形、豆子状或不规则,可有凹陷、折叠,胞核1~2个,染成紫红色,染色质较粗,排列较紧密且分布不均匀,核仁2~3个,常不清晰,呈淡蓝色。

2.幼巨核细胞(promegakaryocyte) 胞体直径30~50μm,常不规则,也可有指状突起,有时细胞周边有少许血小板附着;胞质较丰富,深蓝色或淡蓝色,近核处常有较明显的淡染区,胞质中出现细小、大小一致的淡紫红色颗粒,颗粒一般在近核处首先出现而使此处的胞质呈淡红色;胞核不规则、有重叠或扭曲,呈肾形或分叶状,核染色质粗颗粒状或小块状,排列紧密,核仁常无(见图有时可达 100μm以上,常不规则,胞膜完整;胞质极丰富,呈淡红色或淡蓝色,胞质中充满大量淡紫红色颗粒,早期细胞的边缘呈狭窄的嗜碱性透明区,形成外浆,而内浆充满颗粒;胞核巨大、不规则,核分叶后常重叠,核染色质呈粗块状或条状,无核仁。在血膜厚的部位,颗粒非常密集而使核、浆很难辨认;有的颗粒型巨核细胞周边有少许血小板附着,故要注意与产血小板型巨核细胞加以鉴别。

3.产血小板型巨核细胞(thromocytogenic megakaryocyte) 胞体直径40~70μm,有时可达100μm,胞膜不完整,呈撕破、毛边状,或呈伪足状;胞质极丰富、淡红色,胞质边缘的颗粒可聚集呈簇(称为雏形血小板),其胞质的外侧常有被释放出来的 。血小板;胞核巨大、不规则,核分叶后常重叠,核染色质呈条状或块状,无核仁。

4.裸核型巨核细胞(naked megakaryocyte) 胞核同产血小板型巨核细胞,胞质无或有少许。裸核型巨核细胞有时是由于涂片制作时,将胞质推散所致,此核最终被巨噬细胞吞噬。

5.血小板(platelet) 形态见本章第一节。

(二)异常巨核细胞形态

1.微小巨核细胞 又称为淋巴样巨核细胞。其胞体在15~20μm,周围常有血小板;核单个,圆形或椭圆形,核如淋巴细胞大小,无核仁;胞质少,呈浅红色或灰蓝色,常含有淡紫红色颗粒。此细胞几乎都出现于恶性血液病,如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性红白血病、全髓细胞白血病等。

2.小巨核细胞 胞体 20~40μm;核小、1~2个,呈圆形或椭圆形;胞质多少不一,有少量淡紫红色颗粒或血小板。见于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全髓细胞白血病等。

3.多小核巨核细胞 胞体40~80μm;胞核小,多个,无核丝相连,圆形;胞质丰富,有少量淡紫红色颗粒,多无血小板形成。见于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等。

4.大单核巨核细胞 胞体 20~40μm;胞质丰富,有淡紫红色颗粒,多无血小板形成;核大,圆形,偏位见于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骨髓增殖性疾病等。

5.巨核细胞核分叶过度 胞体大小似颗粒型巨核细胞,其核分为多叶,其中有的以核丝相连,分叶的核常大小及形态不一,常无核仁,故要注意与破骨细胞加以鉴别。见于巨幼细胞性贫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等。

6.变性巨核细胞 指巨核细胞胞质及或胞核中形成空泡(多少不一)、颗粒明显减少。见于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感染等。

二、巨核细胞功能

巨核细胞是骨髓中最大的造血细胞,其功能就是形成血小板,每个巨核细胞产生血小板量的多少与巨核细胞的倍体数有关。骨髓中巨核细胞的增殖受许多因子调节,其中促进巨核细胞生成的因子有干细胞因子、促巨核细胞生成素、巨核细胞集落刺激因子、促血小板生成素、白介素3、白介素6、白介素11、白介素1、粒巨集落刺激因子等,抑制巨核细胞生成的因子有血小板第4因子、转化生长因子β、凝血酶、干扰素、白介素4等。

巨核细胞虽然在骨髓细胞中所占的比例很小,但它在调节细胞生成和炎症免疫反应中的作用不可忽视。巨核细胞能合成多种特异性蛋白质,如血小板第4因子、β-血小板球蛋白,这些因子能抑制巨核细胞本身及内皮细胞的生长,参与造血与血管形成的调控;且具有细胞趋化作用,参与炎症反应及免疫调节等作用。巨核细胞还能合成转化生长因子、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碱性纤维母细胞生长因子等具有广泛生物学作用的因子,在细胞生长、核酸代谢、血管形成、骨髓纤维化等生理及病理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巨核细胞还具有摄取细胞外物质的功能,可被摄取的物质有纤维蛋白原、纤维连结蛋白、凝血因子Ⅴ、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凝血酶敏感蛋白、血清蛋白、IgG等。巨核细胞也可见于其他器官如肺、脾脏及肝脏等,至于巨核细胞在这些器官中的起着什么作用不清楚。在不同血液系统疾病中,巨核细胞数量及形态常有改变,如再生障碍性贫血、遗传性巨核细胞再生不良等疾病的骨髓中巨核细胞明显减少;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缺铁性贫血、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等疾病的骨髓中巨核细胞明显增生;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各种白血病、骨髓增殖性疾病等骨髓中可见异常巨核细胞。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