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

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

时间:2022-05-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中枢性高热为由中枢神经系统体温调节功能受损,导致体温达39~40℃,持续居高不退的一种严重临床症状。当颅脑感染、出血、外伤、手术和中毒等病因损伤以上有关体温调节神经时,可因散热机制受到抑制而出现39℃以上的高热。如损害严重可导致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功能衰竭,以致丧失通过呼吸和心率增快以及大量出汗等反应机制促使机体高热下降的能力时,可因极度高热而危及患者生命安全。

第一节 中枢性高热

体温升高不超过38℃为低热;38~39℃为中等热;39~40℃为高热;超过41℃为过高热。中枢性高热为由中枢神经系统体温调节功能受损,导致体温达39~40℃,持续居高不退的一种严重临床症状。

一、发病机制

视前区-下丘脑前部是体温调节的基本部位。下丘脑前部的热敏神经元和冷敏神经元既能感受它们所在部位的温度变化,又能对传入的温度信息进行整合。因此,当外界环境温度改变时,可通过:①皮肤的温、冷觉感受器的刺激,将温度变化的信息沿躯体传入神经经脊髓到达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②外界温度改变可通过血液引起深部温度改变,并直接作用于下丘脑前部;③脊髓和下丘脑以下的中枢温度感受器也将温度信息传给下丘脑前部。通过下丘脑前部和中枢其他部位的整合作用,由下述三条途径发出指令调节体温:①通过交感神经系统调节皮肤血管舒缩反应和汗腺分泌;②通过躯体神经改变骨骼肌的活动,如在寒冷环境时的寒战等;③通过甲状腺肾上腺髓质的激素分泌活动的改变来调节机体的代谢率。

当颅脑感染、出血、外伤、手术和中毒等病因损伤以上有关体温调节神经时,可因散热机制受到抑制而出现39℃以上的高热。如损害严重可导致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功能衰竭,以致丧失通过呼吸和心率增快以及大量出汗等反应机制促使机体高热下降的能力时,可因极度高热而危及患者生命安全。

二、临床表现

临床常有严重的脑部病变,同时伴有高热,体温达39~40℃以上,持续不退,深昏迷、去大脑强直、全身性痉挛发作或持续痉挛发作,无汗,应用解热药无效,血压时高时低,血糖升高等表现,常可因循环、呼吸功能迅速衰竭而死亡

三、治疗

除病因治疗外,主要是降温疗法。

(1)物理降温:因本病对退热药无效,故可先试行物理降温,使中枢性高热获得暂时性下降。如冰枕、冰敷、冰毯等,可降低脑和全身的基础代谢率,减少脑组织耗氧量,并减少脑组织乳酸堆积,防止细胞内酸中毒,抑制内源性毒性产物对脑细胞的损害作用,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保护血脑屏障。

物理降温时要防止冻伤发生。做到勤观察,用冰枕前应先检查冰枕的质量,有无渗漏,冰枕外面用布套套好,侧卧时可用棉花垫在耳下,以免耳廓冻伤;冰敷处应经常检查皮肤,防止冻伤。

(2)药物降温:如病情十分严重,在严密观察下可用小剂量吗啡(2 mg皮下注射)或4℃的5%葡萄糖注射液缓慢地静脉点滴。低温液体的输入,可以吸收体内大量的热量,从而使温度下降,而其余生命体征均无明显变化。

(3)亚冬眠疗法。

(4)全身支持疗法:应给予营养丰富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鼓励患者多饮水,并做好口腔护理等。

(5)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每日通风2次,15~30 min/次,并注意保暖。保持室温在18~22℃,湿度50%~70%。夏季炎热季节,可采用空调或放置冰块,使室温下降。

(6)输液:颅内高压者不可输入过多的液体,要求输入低温液体500~1500 ml。

(7)多巴胺能受体激动剂:溴隐亭,5 mg,3次/d,口服,用药后均有效。

(8)硝苯呋海因:用法为0.8~2.5 mg/Kg,肌注或静注,每6~12 h一次,缓解后改为100 mg,肌内注射,隔日1次。

(徐丽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