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如何选择治疗肝胆病的中药复方

如何选择治疗肝胆病的中药复方

时间:2022-05-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复方是指两方或数方合用而治较复杂之病的方剂。我们在选方之前,首先从祖国医学的角度分析,引起疾病的病因病机是什么。经过诊断、辨证论治再加以选方。例如慢性肝炎的治疗,可根据证型选择,根据不同症状加减,现举例如下。脘痞腹胀,纳食减少,面色萎黄,肢体倦怠。症状 胁肋隐痛,遇劳加重,头晕目花,耳鸣如蝉,鼻齿衄血,五心烦热少寐多梦,腰膝酸软,舌红少苔或有裂纹,脉细数。

如何选择治疗肝胆病的中药复方

复方是指两方或数方合用而治较复杂之病的方剂。我们在选方之前,首先从祖国医学的角度分析,引起疾病的病因病机是什么。经过诊断、辨证论治再加以选方。例如慢性肝炎的治疗,可根据证型选择,根据不同症状加减,现举例如下。

1.肝脾湿热型

症状 口苦而黏,恶心呕吐,厌油纳呆,脘腹痞闷,胁肋胀痛,身目发黄、色泽鲜明,小便短黄,大便黏秽不爽,舌苔黄腻,脉弦滑或濡数。

治法 清肝运脾,泄热化湿。

主方 茵栀苍术汤

药物 茵陈30g 栀子10~15g 茯苓20g 苍术10g 扁豆20g 神曲10g 黄芩10g苦参15g 虎杖15g 鸡骨草30g 板蓝根20g 平地木20g 分早中晚 3 次煎服

加减 胁痛甚者加柴胡10g 川楝子10g;身黄迁延不退者加龙胆草10g 田基黄30g;呕恶不已者加藿香10g 陈皮10g;壮热不解者加金银花30g 蒲公英30g;午后低热者加青蒿15g 地骨皮15g。

2.肝胆郁热型

症状 胁肋胀痛,情绪急躁,口苦而干,心中烦扰,时欲叹息,胸闷脘痞,呕恶厌油,不欲饮食或身目惧黄,小便短黄,大便滞结,舌红苔黄腻,脉弦数。

治法 清肝利胆,泄热疏郁。

主方 龙青丹栀汤

药物 龙胆草10g 青黛(包煎)5~10g 丹皮15g 栀子15g 柴明10g 郁金10g 佛手10g 茵陈30g 金钱草30g 大黄10g 丹参20g 山楂15g

加减 口渴引饮者加天花粉20g 友冬10g;烦扰不宁者加黄连10g 竹茹10g。

3.肝郁脾虚型

症状 胁肋胀满,精神抑郁,口淡乏味,胸闷不舒。脘痞腹胀,纳食减少,面色萎黄,肢体倦怠。大便溏薄,小便短黄,舌苔薄腻,脉沉弦。

治法 疏肝健脾,调营泄毒。

主方 柴佛参术饮

药物 柴胡10g 佛手10g 党参15g 白术15g 扁豆20g 茯苓20g 山药20g当归10g 白芍10g 谷芽10g 陈皮10g 郁金10g 白花蛇舌草20g 叶下珠15g甘草10g

加减 胁肋痛甚者加香附10g 代代花15g;便溏不止者加生鸡内金(后下)15g 砂仁5~10g;口苦而黏者加龙胆草10g 竹茹10g;呕酸泛恶者加黄连6g 吴茱萸3g;下肢浮肿者加泽泻10g 薏苡仁30g。

4.肝络瘀阻型

症状 胁肋刺痛,固着不移,胁下额块,质地较硬,面色晦暗,纳食呆顿,脘腹胀满,面颈胸臂血痣显露,手掌殷红,舌黯红或有瘀点瘀斑,脉沉细涩。

治法 活血化瘀,和肝通络。

主方 参芍四芎汤

药物 丹参30g 赤芍30g 白芍30g 当归15g 川芎15g 生地黄25g 桃仁10g 红花10g 穿山甲(先煎)10g 鳖甲(先煎)10g 丹皮10g 山楂10g 灵芝10g 甘草5~10g

加减 胁痛甚者加延胡索10g 莪术10g;食后胀满者加白术15g 枳壳10g;呕恶欲吐者加半夏10g 陈皮10g;身目黄染者加虎杖15g 金钱草30g;午后低热者加青蒿10g 白薇10g;少气乏力者加党参15g 黄芪30g;下肢浮肿者加泽兰10g 泽泻10g;大便滞结者加大黄5~10g 郁李仁10g;大便稀薄者加扁豆20g 生鸡内金(后下)15g。

5.中虚湿阻型

症状 食少纳呆,口中黏腻,时欲呕吐,脘痞腹满,胁肋胀痛,面色淡黄,周身酸重,下肢浮肿,大便稀薄,舌苔白腻,脉濡缓。

治法 健脾和胃,利湿泄毒。

主方 参术藿苓汤

药物 党参15g 白术15g 苍术15g 藿香10g 茯苓25g 陈皮15g 厚朴10g白豆蔻5g 神曲10g 薏苡仁30g 水飞蓟20g 叶下珠15g 甘草5~10g 猪苓15g

加减 脘腹胀甚者加木香10g 枳壳10g;身目黄染者加茵陈30g 田基黄30g;小便短少不利者加泽泻10g 通草10g。

6.阴虚血热证

症状 胁肋隐痛,遇劳加重,头晕目花,耳鸣如蝉,鼻齿衄血,五心烦热少寐多梦,腰膝酸软,舌红少苔或有裂纹,脉细数。

治法 滋肾柔肝,凉血泄热。

主方 三子地芍汤。

药物 枸杞子20g 女贞子20g 五味子20g 生地黄30g 白芍15g 北沙参15g 麦冬15g 天冬15g 当归10g 酸枣仁20g 丹皮10g 黄柏10g 鳖甲(先煎)10g 水飞蓟30g

img9

加减 胁痛甚者加乌梅10g 佛手10g;烦热甚者加黄连10g 栀子10g;衄血不已者加大蓟30g 旱莲草30g;身目黄染者垂盆草30g 田基黄30g;午后低热者加青蒿10g 银柴胡10g;两目干涩者加菊花10g 山茱萸10g;食少腹满者加白术10g 生鸡内金(后下)10g;腰背酸痛者加桑寄生20g 鸡血藤20g;大便燥结不下者加火麻仁10g 桑椹子15g。

7.阳气虚衰型

症状 畏寒喜暖,肢端欠温,精神疲惫,胁肋疼痛,脘痞腹胀,食欲不振,腰膝酸软,下肢微肿,大便稀薄,舌淡胖苔白腻,脉沉细弱。

治法 益气温阳,健脾补肾。

主方 参芪菟淫汤

药物 党参15~30g 黄芪30~50g 菟丝子15~30g 淫羊藿15g 鹿角片(先煎)10g 白术15g 甘草5~10g 山药30g 熟地黄(砂仁拌)20g 茯苓20g 泽泻10g 灵芝15g 山茱萸15~30g

加减 神疲不支者加生晒参10~20g 冬虫夏草(研末冲服)1g;面浮肢肿者加猪苓15g 制附子(先煎)5~10g;大便溏泄不止者加赤石脂(包煎)20g补骨脂10~20g;嗳腐呕逆者加砂仁5~10,藿香10g;腰脊酸痛者加续断20g 狗脊20g。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