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辅助生殖技术对传统观念的冲击

辅助生殖技术对传统观念的冲击

时间:2022-05-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辅助生殖技术打乱了传统的亲属关系,家庭伦理和血缘关系变得难以梳理,给人们带来了伦理难题。众所周知近亲结婚会增加后代遗传性疾病的发病概率,辅助生殖技术导致后代近亲结婚的可能对传统观念优生来说可谓是个致命的打击。比如在2009年卫生部修订的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等规范里规定:为保证后代质量,同一供者的精子或卵子最多受孕5人。辅助生殖技术使未婚、同性恋、离婚的女子、寡妇等非在婚子女生育孩子也成为可能。

三、辅助生殖技术对传统观念的冲击

人类辅助生殖技术在解决不孕不育的难题和提高人口质量的同时,也带来了更多的社会和伦理问题,冲击着人类的传统观念,尤其是非配偶间(异源性)的生殖技术。

(一)辅助生殖技术割裂了生育和婚姻、性的关系

辅助生殖方式似乎表明,婴儿是可以制造的,生殖过程中的各个因素和阶段是可以分开的,生殖过程与性爱、婚姻、人伦、家庭似乎也可以分离。而传统观念认为爱情、婚姻、生育是密不可分的,生育是性的一部分和“只有男女性结合才能生儿育女”,辅助生殖技术却在某种程度上切断了婚姻和生儿育女的必然联系,因而婚姻与性行为的关系、家庭亲缘关系、社会人伦关系等传统观念受到冲击,势必会引发婚姻、家庭、社会等一系列道德和法律问题。

由于辅助生殖技术使外源基因侵入,婚姻本来的排外关系遭到破坏,造成一家多族化,亲子之间的血缘纽带被割断,因而人们对婚姻家庭的价值产生了怀疑。生活中往往会出现某些不孕夫妇在喜得贵子、千金的兴奋平静以后开始探究:这个孩子长得像谁?是我的亲生骨肉么?他和我有没有血缘关系?……然后便是剪不断理还乱的家庭纠纷、医疗纠纷和社会纠纷。据报道上海一对青年夫妇因丈夫精液异常而接受供体人工授精,得一子欢欢喜喜回家,公婆发现孙子不像他们的儿子,在得知真相后拒绝容纳,并将孩子连同儿媳赶回娘家,儿媳携子状告婆家,丈夫却称不知底细,要求离婚。类似这样的案例生活中不在少数,这也提醒我们在实施辅助生殖技术时必须遵守一定的伦理原则和法律规定,严格按照一定程序,采取切实有效地措施,以防止危害婚姻、家庭和社会的行为发生。

(二)辅助生殖技术对传统家庭模式的冲击

传统的家庭模式是通过自然有性生殖的方式生儿育女传宗接代,这样子女和父母保持有血缘关系,辅助生殖技术使这种血缘关系被打破,使得家庭稳定性降低,松散度增加,加剧了家庭多元化倾向。如果供精、供卵、体外授精、代理母亲技术相结合,一个孩子可以有两个父亲(供精者、养育者),三个母亲(供卵者、代理母亲、养育者)。在多个父母并存的情况下,谁是孩子的法定父母?多数国家的立法都肯定养育父母是道德和法律上的合法父母,我国也是如此规定,因为亲子关系是通过长期养育行为建立的。但是,如果养育父母与孩子没有任何生物学上的联系,那么传统的建立在血缘关系的亲子观念就动摇了,从而家庭稳定性也动摇了,孩子的身心健康也会受到影响。

很多时候虽然我们在事实层面上能界定遗传父母、养父母、代孕母亲,但是现实生活中人的感情、权利、义务都是非常复杂的,是不会因为简单的事实明确而能够解决的,例如英国《每日电讯报》报道,因为女儿不能怀孕,英国伯明翰市斯特里特利地区53岁的安妮给女儿爱玛当“代孕妈妈”,在子宫中移植了她女儿和女婿的试管受精胚胎。2005年9月29日,安妮经剖宫产在西米德兰郡一家医院中产下了3.4公斤重的“外孙女”。辅助生殖技术打乱了传统的亲属关系,家庭伦理和血缘关系变得难以梳理,给人们带来了伦理难题。再如大多数国家主张养父母为法定父母,但是对于孩子成年后寻找遗传父母的愿望,家庭、社会能否给予满足?生物学父母该做怎样的抉择才能既不会伤害孩子,又维护双方家庭的利益呢?辅助生殖技术冲击着传统的家庭模式,往往会给家庭的稳定和孩子的身心健康带来威胁。

(三)辅助生殖技术的商品化问题

随着我国辅助生殖技术的展开,捐赠的精子和卵子无论是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难以满足市场需求,而解决这些问题的便捷途径便是使其商品化。对于这个问题目前存在着两种观点。

一种观点赞成精子、卵子、胚胎等可以商品化,他们的理由主要是生殖细胞和血液一样可以再生,适量收集对供体并无损害,那么既然血液可以商品化,为什么精子和卵子不能商品化?

另一种观点反对精子、卵子、胚胎等的商品化,理由是:第一,商品化可能会使精子库、卵子库等在竞争中追求赢利重视数量而忽视质量;也可能为追求高质量而只接受被认为是“最佳基因”的生殖细胞,使人类基因库失去多样性;供体也会为了金钱而隐瞒自己的遗传缺陷和传染病。第二,商品化可能使供体为了金钱多次提供生殖细胞,增加后代近亲结婚的比率。第三,精子、卵子、胚胎可以成为商品,那么心、肺、肝、肾等器官是否也可以成为商品?但这就会引申到人体的其他器官、组织是否也可以买卖,这些对传统伦理观念无疑是个强烈冲击。

在美国、墨西哥存在着精液、卵子甚至胚胎的买卖,但目前大多数人都同意最后一种观点,大多数国家包括我国也都反对其商品化,有些国家已经立法禁止其商品化,如英国政府规定,对捐助者只能支付与医疗有关的花费,澳大利亚政府规定,禁止出售精液、卵子与胚胎。这是因为精子和卵子的商品化有损人的尊严,并可能促使其他人体组织和器官的商品化得以蔓延。人们对捐献行为应该抱着完全是人道主义的立场或为科研作贡献的精神来对待。

(四)辅助生殖技术可能导致后代近亲结婚

由于精子库的设立和普及,一个供体可以被多个妇女使用,生育出多个同父异母的子女,而我国卫生部关于人类辅助生殖技术规范有相关规定:受者夫妇以及实施人类辅助生殖技术机构的医务人员均无权查阅供精者真实身份的信息资料,供精者无权查阅受者及其后代的一切身份信息资料。由此可见,供精者和授精者夫妇是互盲的,各子女之间并不知情,这样便增加了后代近亲结婚的比率。众所周知近亲结婚会增加后代遗传性疾病的发病概率,辅助生殖技术导致后代近亲结婚的可能对传统观念优生来说可谓是个致命的打击。

目前我国正在从技术上和管理上对精子库尽力完善,以避免此类情况的发生。比如在2009年卫生部修订的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等规范里规定:为保证后代质量,同一供者的精子或卵子最多受孕5人。卫生部官员还透露,卫生部将建立一个中央信息库,以确保每位供精者只能在一处供精,防止一位供精者在多处供精,最大限度地减少后代近亲结婚的可能。

(五)非在婚妇女能否进行人工授精的问题

辅助生殖技术使未婚、同性恋、离婚的女子、寡妇等非在婚子女生育孩子也成为可能。单身女子或女同性恋者可通过供体人工授精摆脱不能生育和没有家庭的遗憾,单身男士或男同性恋者可通过找人代孕获得有自己血缘的后代,对此,社会上存在两种不同的态度,赞成者认为人有选择独身的权利,也有要求生育的权利;反对者认为单亲家庭是残缺的家庭,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和成长。英国圣公会女牧师Lesley Northrup身体健康,未婚,通过人工授精生出一个男孩,受到责难,但我们又能说她错在哪里?假设两个女同性恋者,想要个孩子,首先用她们的卵和精子人工授精,然后将她们各自的胚胎融合形成具有她们两个人基因的新胚胎,各自植入她们子宫,那么她们各自生出的孩子都带有二者的遗传物质,这些对传统观念都是一个强烈的冲击,同时在单亲家庭,孩子的成长和教育都是不完美的、有缺陷的。所以在我国相关规定中是禁止给单身妇女实施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的。

(六)通过辅助生殖技术出生的孩子的权利地位问题

从理论和法规上讲,通过辅助生殖技术出生的孩子,不管是否有出生缺陷,都应当与自然生殖的孩子享有平等的权利,但由于传统思想的影响,很多人尤其是老年人还不能接受辅助生殖技术出生的孩子,认为有损家族血统,因此事实上这些孩子的一些权利,并不能得到保障,比如他们一生下来就剥夺了对身世的“知情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