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心室律不整

心室律不整

时间:2022-05-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心室律不整指的是在同帧心电图中R-R间距相差>0.16s,心电图表现为窦性P波不规则发放,P-P间期的最大差距在0.16s以上。心室内异位激动通过异位节奏点与心室的连接区传布至整个心室,产生宽大畸形的QRS波群。紊乱性心室律系指极不稳定的多源性室性心律,是濒死心电图表现,心室率常由多个节奏点所控制。在分析心室律不整心电图时应注意以下几点:①首先应注意心房的活动情况,必须弄清楚P波性质。

第六节 心室律不整

心室律不整指的是在同帧心电图中R-R间距相差>0.16s,心电图表现为窦性P波不规则发放,P-P间期的最大差距在0.16s以上。

一、呼吸性窦性心律不齐

心率快慢变化与呼吸周期密切相关,吸气时心率逐渐加快,呼气时逐渐减慢,暂停呼吸时心律不齐消失,加深呼吸时心律不齐更加明显。

二、非呼吸性窦性心律不齐

心率快慢变化与呼吸周期无关,心率变化的周期常较呼吸周期为长。它可能是自主神经张力均衡的一种表现。

三、精神性窦性心律不齐

多见于神经官能症患者,表现为心率时快时慢,呈阶段性而非周期性的P-P间期不等。同一导联的P-P间期相差不多,而先描记的导联与最后描记的导联却相差显著。

四、室性时相性窦性心律不齐

在二度以上房室传导阻滞或某些房室交界性、室性期前收缩患者,其窦性频率可因心室的激动与否而发生改变,即包含有QRS波群的窦性P-P间期较不包含有QRS波群的P-P间期短,此种现象称室性时相性窦性心律不齐。产生机制不明,可能与冠状动脉供血或神经张力临时变化有关。

五、多源性房性心动过速

有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形态的房性P波和P'-P'间期,心房率在100~250次/min,偶有<100次/min者,P'-R间期多变,常伴有不同程度的房室传导阻滞,但P'-R间期均>0.12s,P'-P'之间有等电位线(图57-11)。

img1148

图57-11 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2∶1~2∶5)

鉴别要点:不同传导比例房性心动过速与心房扑动显著区别在于等电位线

六、心房颤动

窦性P波消失,代之以频率为350~600次/min的心房f波,在右胸导联最明显。QRS波群呈室上型图形,R-R间期绝对不规则。

七、预激症候群合并心房颤动

心室率超过200次/min,R-R间距绝对不规则,最长的R-R间距常大于最短的R-R间距的2倍。当频率极快时,R-R互差缩小,但一般仍在0.04s以上。最短的R-R间期可缩短至0.18s以内,不仅指示房颤合并预激症候群,且有可能发生室颤、电机械分离和猝死。QRS波群可时而宽大畸形,时而正常,转变间可无特殊规律。心室率极快时,相对正常的QRS波群多见于长R-R间期,可有手风琴效应,为心室预激的特征表现之一,常有反复发生的心动过速史。

img1149

图57-12 预激症候群伴心房颤动

鉴别要点:QRS型态多变,时限最宽可>0.18s,中间插入少数狭窄图形,室率极快时容易发生猝死

八、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伴文氏型房室传导

形成机制较复杂,可由心房内折返、房性异位自律性增高和触发活动引起。P'波位于室上型QRS波群之前,P'-R间期>0.12s,频率一般在150~250次/min之间。由于存在文氏型房室传导,可导致R-R间距有规律性周期性变化。

九、并行心律型室性心动过速伴文氏型传出阻滞

此类心电图只有在室性并行心律时才能见到。心室内异位激动通过异位节奏点与心室的连接区传布至整个心室,产生宽大畸形的QRS波群。当房室交界有文氏型传出阻滞时,心电图表现为R'-R'间隔进行性缩短,终至异位激动完全受阻未传至心室而产生长R-R间距,完成文氏周期。长R-R间距间隔小于最短R-R间隔的两倍。

十、紊乱心室律

紊乱性心室律系指极不稳定的多源性室性心律,是濒死心电图表现,心室率常由多个节奏点所控制。此时可能心室内同时存在多种心律失常,如一部分心脏在颤动,另一部分在扑动,而余者可能为室性自身心律,有时还可掺杂有心房或房室交界区产生的异位激动。在分析心室律不整心电图时应注意以下几点:①首先应注意心房的活动情况,必须弄清楚P波性质。②心房活动是否规整,心房活动与心室活动关系如何。③当出现R-R间距长短不一,应考虑是否符合文氏现象规律。④提早出现的P与QRS波群形态是否正常。

img1150

图57-13 心房颤动伴三度房室传导阻滞伴反复激动(aVF导联)

鉴别要点:心房颤动中有规则R-R间距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