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反复搏动的发生机制

反复搏动的发生机制

时间:2023-05-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解剖或功能上不同径路具有不同的电生理特性或存在单向传导阻滞,是产生反复搏动的基础。反复搏动最常见部位是房室交接区,现以房室交接性反复搏动为例,说明反复搏动的发生机制。减慢环内传导速度有利于折返的持续,而延长折返环的不应期则有利于折返的终止。β径路存在单向阻滞,房室交接区激动后下传到心室,从α径路逆传到心房,又从β径路下传至心室引起一次反复搏动

第四节 反复搏动的发生机制

解剖或功能上不同径路具有不同的电生理特性或存在单向传导阻滞,是产生反复搏动的基础。如果没有单向传导阻滞,不同径路的应激性和传导功能又相同,即便存在两条径路,也不会出现折返,反复搏动也就不会发生。反复搏动最常见部位是房室交接区,现以房室交接性反复搏动为例,说明反复搏动的发生机制(图38-3、4)。

房室交接区内的折返现象极为常见。房室结细胞的动作电位和窦房结相似,也属于慢反应电位。在房室结内传导速度也较慢,细胞群之间的不应期也有很大差异。当过早的激动传入房室结上部时,在不应期较长的细胞群受阻(单向阻滞),而在不应期较短且已部分恢复应激性的房室结纤维中通过。这种改变可以出现于生理状况下,也可以是药物或病变作用的结果。

如图38-3、4所示,由交接区起搏点发出的激动一方面下传到心室,引起一个QRS波群;另一方面,激动缓慢地通过抑制较轻的交接区(A区)逆传到心房,产生一个逆行性P波。在逆行上传通过交接区的过程中,激动又折返回来,通过受抑制较重的交接区(B区),即单向传导阻滞区(斜线示),再次激动心室,引起第2个QRS波群,这一组搏动即为交接性反复搏动。同理可推论窦性、房性和室性反复心律。

折返现象能否持续下去,取决于冲动在折返环内作环行运动时的波长与折返的环长两者之间关系,凡环长>波长,则折返得以持续;反之,如环长<波长,则折返即告终止。因此凡能改变环内传导速度或折返环不应期的因素,就有可能使折返持续或终止。减慢环内传导速度有利于折返的持续,而延长折返环的不应期则有利于折返的终止。实际上,任何因素可同时影响传导速度和不应期,因此它对折返的影响取决于两者综合作用的结果。

img587

图38-3 房室交接性反复搏动的形成机制示意图

β径路存在单向阻滞,房室交接区激动后下传到心室,从α径路逆传到心房,又从β径路下传至心室引起一次反复搏动

img588

图38-4 房室交接性反复搏动的梯形图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