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导致疾病发生的原因有哪些

导致疾病发生的原因有哪些

时间:2022-05-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病因学是研究疾病发生原因和条件的科学。原因是指引起某种疾病的特定因素,又称致病因素。其致病性与病原体的数量、毒力、侵袭力、逃避抵抗宿主攻击的能力,以及机体的功能状态和免疫功能等有关。10.年龄、性别因素 年龄、性别因素可成为某些疾病发生的条件。如小儿易患呼吸和消化系统疾病;老年人易患心脑血管病、肿瘤、糖尿病、慢性支气管等;妇女易患癔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等;男子易患动脉粥样硬化症、溃疡病等。

第二节 病因学概述

病因学(etioiogy)是研究疾病发生原因和条件的科学。原因是指引起某种疾病的特定因素,又称致病因素。任何疾病的发生都有一定的原因,没有原因的疾病是不存在的;如结核杆菌能引起结核病,结核杆菌就是结核病的原因。有些疾病(或病理过程)的发生除原因外,还需要一定条件作为前提;所谓条件是指在原因存在的前提下,能促使疾病发生发展的因素。

必须指出,疾病发生发展中的原因和条件都是相对而言的,某一因素对某一疾病而言是原因,而对另一疾病则可能为条件或诱因;如营养缺乏是营养不良症的原因,而对结核病而言则为条件。病因的种类很多,可概括如下:

1.生物性因素 是最常见的病因,包括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它们经一定的途径侵入机体,在体内生长繁殖,作用于不同的部位,引起特异性的病变。其致病性与病原体的数量、毒力、侵袭力、逃避抵抗宿主攻击的能力,以及机体的功能状态和免疫功能等有关。

2.物理性因素 包括机械力、温度、气压、电流、电离辐射和光学辐射等。物理因素的致病性以及引起疾病的严重程度,主要取决于这些因素的作用强度、作用时间和作用部位。

3.化学性因素 包括无机、有机和生物性化学毒物等。化学毒物的致病性主要取决于它的毒性与在体内的浓度和剂量。化学因素对机体的作用部位具有一定的选择性,且在整个中毒过程中都起到一定的作用;如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结合导致红细胞失去携氧能力而引起中毒。

4.营养性因素 营养过剩、营养不良或缺乏均可引起疾病。长期大量摄入高热量食物可引起肥胖症;维持生命活动的氧、水、营养素、微量元素和纤维素等供给不足,可引起相应的疾病。如缺碘引起甲状腺肿,维生素D缺乏引起佝偻病等。

5.遗传性因素 遗传性因素致病通常有两种表现形式。①遗传性疾病:这是由于亲代生殖细胞中遗传物质的缺陷遗传给子代所致;如血友病、白化病、先天愚型等;②遗传易感性:即某些家庭成员由于遗传上的缺陷具有易患某种疾病的倾向,在一定的环境因素作用下,机体可发生相应的疾病;如高血压病、糖尿病、精神分裂症等。

6.免疫性因素当机体的免疫防护功能、免疫稳定功能和免疫监视功能异常时,可出现使机体受到损害的免疫反应或免疫缺陷。包括变态反应性疾病(如过敏性休克、支气管哮喘等)、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全身性红斑狼疮等)和免疫缺陷病。

7.社会性因素 社会文明进步、经济发达、医疗卫生状况良好、生活劳动条件优越,可以增进健康、预防和减少疾病的发生。反之,人们的生存条件和心理状态恶化,可直接或间接引起疾病发生。

8.心理性因素 心理因素可作为病因引起人格变态、神经官能症及精神病等,也可作为条件和诱因促使某些心身疾病(如高血压病、冠心病、溃疡病)和某些肿瘤的发生。积极、乐观的心理状态可保持、增进健康、促进康复;焦虑、忧郁、紧张、悲观等消极的心理状态,可引起机体各系统功能失调,促使疾病的发生。

9.自然性因素 自然因素包括气候条件、地理环境、水土特点等。如夏秋气候炎热,易发生消化道疾病(如细菌性痢疾、急性胃肠炎等);冬春气候寒冷,易患呼吸道疾病;内陆、高原缺碘,易发生地方性甲状腺肿等。

10.年龄、性别因素 年龄、性别因素可成为某些疾病发生的条件。这可能与不同性别、年龄人群的解剖生理特点、免疫功能状态、心理承受能力、社会活动范围等方面的差异有关。如小儿易患呼吸和消化系统疾病;老年人易患心脑血管病、肿瘤、糖尿病、慢性支气管等;妇女易患癔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等;男子易患动脉粥样硬化症、溃疡病等。

11.生活因素 良好的生活方式和/或社会行为模式是保持健康的基础。不良的生活方式,如吸烟、酗酒、药瘾、不良饮食习惯、缺少运动等是某些慢性疾病和严重伤残的重要危险因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