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突然失语(周光英医案)

突然失语(周光英医案)

时间:2022-05-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家属代诉:突然失语10余天。患者于10天前无特殊诱因出现欲言不出声,曾在上海市某院五官科检查声带、咽喉无异常,并经该科治疗无效。 周老认为,该病发于入夏湿盛之际,湿邪内郁,声带如鼓之皮膜为水湿所侵,故发音不能或低沉。在某些疑难病症中的寒热夹杂之症,周老选药喜寒热并用,称谓“对消方”,虽称之“对消”,但还是根据临床病症,寒热之药有所偏重,每每取得常法所收不到之效果,是谓周老之一得。

王某,男性,69岁,退休工人,1988年6月13日初诊。

家属代诉:突然失语10余天。患者于10天前无特殊诱因出现欲言不出声,曾在上海市某院五官科检查声带、咽喉无异常,并经该科治疗无效。就诊时见:患者体态较丰,步履自如,神清,目光凝滞,口不能言,耳能闻声,问之能以点、摇头作答,并几次以手指咽喉部,示意不语之苦,口干不欲饮,纳可,眠安,小便黄,大便溏,不语前家中无烦郁之扰,否认有精神病史,舌体偏胖、苔腻而黄白相兼,脉弦滑。周老认为该病属湿证,湿阻音闭,治当清利水湿、养阴开音法,方以自拟麻黄升麻汤加减。药用:

茯苓10克,桂枝10克,白术10克,炙甘草3克,黄芩10克,干姜3克,石膏30克,当归10克,白芍10克,升麻3克,天冬10克,玉竹10克,知母10克,生麻黄3克。7剂。

二诊(6月20日):服上药后,语音见开,但吐词不清,音浊声粗,回答简短,口干改善,苔薄白腻,脉弦滑。原方加细辛3克,再服7剂。

三诊(6月28日):患者语音已趋正常,基本能答医者所问,惟语音仍粗浊,患者及家属均称医之神明,脉弦滑,苔薄白。治以“六安煎”。药用:姜半夏10克,茯苓10克,陈皮3克,炙甘草3克,白芥子10克,光杏仁10克。7剂。

7剂后,患者言语如常人,食眠正常。

【按语】 周老认为,该病发于入夏湿盛之际,湿邪内郁,声带如鼓之皮膜为水湿所侵,故发音不能或低沉。患者口干为湿郁气滞,津不上承之象,舌体偏胖、苔腻黄白相兼为内湿郁于寒热之间,治当清利水湿、养阴开音为法,在用药上,重视养阴护嗓,慎用温燥之药,以免温燥灼伤音带,选药上虽有桂枝、干姜、麻黄之温化水湿药,但配以黄芩、石膏以监制,故无温燥之弊,同时配以麦冬、玉竹、知母等养阴护嗓,茯苓、白术健脾利湿,升麻升提诸药至病所,湿去则音开。二诊时,周老认为患者苔薄白腻,语音粗浊,仍属寒湿偏盛,故加细辛以助温化,三诊又以二陈汤加味理气化湿,所加白芥子、光杏仁两味化痰之品,是周老认为“怪病多为痰作祟”之由,湿邪尽则语音开。在某些疑难病症中的寒热夹杂之症,周老选药喜寒热并用,称谓“对消方”,虽称之“对消”,但还是根据临床病症,寒热之药有所偏重,每每取得常法所收不到之效果,是谓周老之一得。

【出处】 叶家瑞. 周光英疑难病案3则. 江西中医药,1993,24(5):14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