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病情观察与护理

病情观察与护理

时间:2022-05-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烧伤患者的病理、生理变化十分复杂,要求护理人员熟悉烧伤各期常见临床症状及体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和各项指标,并客观准确记录,为医生诊治提供依据。轻度烧伤患者病情轻,一般无需特殊处理,修复创面、避免再次损伤即可。头面部烧伤,如无休克给予去枕头正中后仰半卧位;颈部烧伤给予头后仰位;四肢烧伤,给予肢体抬高外展位;会阴部烧伤,给予“大”字卧位;如有休克给予休克卧位。

烧伤患者的病理、生理变化十分复杂,要求护理人员熟悉烧伤各期常见临床症状及体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和各项指标,并客观准确记录,为医生诊治提供依据。

一、轻、中度烧伤患者的病情观察与护理

轻度烧伤患者病情轻,一般无需特殊处理,修复创面、避免再次损伤即可。中度烧伤患者的创面根据其深浅、部位,采用包扎、暴露、半暴露疗法,护理上要注意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如发现体温升高、心率变快、呼吸增快等异常,及时报告医师。还要观察局部创面的渗出、有无感染等情况,保持敷料和创面清洁干燥,必要时给予灯烤,在操作时严格执行无菌技术。

二、重度、特重度烧伤患者的病情观察与护理

根据烧伤后整个病理生理发展过程,临床上一般将烧伤分为4个阶段,即体液渗出期、急性感染期、创面修复期和康复期。

(一)体液渗出期的观察与护理

体液渗出期指伤后48~72h内,以体液渗出、组织水肿、低血容量性休克为主要临床表现。此期能否平稳度过,将直接影响烧伤患者的治疗质量和预后

1.观察项目

(1)心率:心率是有效循环血量灌注情况的体现,正常是60~100/min。血管活性物质分泌增多可使心率增快,可达130/min以上。

(2)呼吸:休克和烧伤后疼痛都会导致呼吸加快,可达28/min以上;头面部烧伤伴有吸入性损伤,会有不同程度呼吸困难的表现。

(3)血压和脉压:休克早期血管代偿性收缩,周围阻力增大,血压往往升高,尤以舒张压升高明显,故脉压变小。随着代偿失调,血压开始下降。烧伤休克血压变化的特点是收缩压下降常常继发于脉压减少之后。

(4)意识:烦躁不安是烧伤休克最早出现的征兆,是血液灌注不足导致脑组织缺氧的表现。

(5)尿量:尿量能较敏锐地反映烧伤休克的严重程度。烧伤休克发生时尿量减少,可至30~50ml/h。主要是因为有效血容量不足,肾血液灌注减少所致。但不要盲目地把尿量当作唯一指标,忽视其他方面的影响因素。

(6)口渴:口渴是烧伤患者伤后最常见的主诉之一。重度烧伤,即使静脉补液,短时间内此症状亦难消失。

(7)恶心、呕吐:常见原因是脑缺氧,呕吐物多为胃内容物。

(8)末梢循环:因为微循环障碍、浅静脉充盈不良,早期表现为四肢末端湿冷、皮肤发白,有时指端轻度发绀。

(9)血气分析:一般行动脉血气分析以了解动脉血氧分压。动脉血氧分压80~100mmHg时,表示体内没有严重缺氧;动脉血氧分压低于60mmHg,表示体内严重缺氧。

(10)血生化指标:烧伤后体液大量渗出,易并发水、电解质紊乱。

(11)并发症:常见的并发症有肺水肿、脑水肿、心力衰竭和消化道应激性溃疡等。原因是创面大量血浆样液体外渗,有效循环血量减少,会引起机体组织细胞缺氧性损伤及液体复苏后的再灌注损伤,导致各脏器功能紊乱。

2.护理要点

(1)评估患者烧伤原因、面积、深度、部位、有无合并症等。

(2)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并做好详细记录,每小时至少1次。有条件可行持续心电监测,对心率、血氧饱和度等进行监测。

(3)体位护理:烧伤部位、伤情不同,体位要求不同。头面部烧伤,如无休克给予去枕头正中后仰半卧位;颈部烧伤给予头后仰位;四肢烧伤,给予肢体抬高外展位;会阴部烧伤,给予“大”字卧位;如有休克给予休克卧位。

(4)持续低流量吸氧,2~4L/min。

(5)静脉输液的护理:迅速建立两条静脉通道,选择粗且直的静脉,以保证快速补液治疗;遵医嘱按补液原则,晶胶水分搭配进行输入,输入过程中根据尿量等临床指标调整补液速度,并做好静脉管道的护理;延迟复苏时的补液量与时间分配,要打破输液公式的限制,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纠正有效循环容量的不足,一般在30~60min内静脉推注1500~3000ml的液体,然后改用静脉滴注,当开始复苏时间在伤后6h或之后,常需在2~3h内补足第1个24h计划输液量的1/2;严密观察休克进展情况,如患者意识清楚,心率100~110/min,呼吸20~24/min,血压正常,尿量80~100ml/h,血红蛋白(Hb)≤150g/L,血细胞比容(Hct)≤0.5;电解质无明显紊乱,说明液体复苏满意,休克好转。

(6)尿管、胃管的护理:留置导尿,保证尿管固定在位通畅;维持成人尿量80~100ml/h,小儿1~1.5ml/(h·kg);观察尿色、性状、尿比重,如有异常,留取标本送检并及时报告医师;尿管更换,每周1次;用0.1%苯扎溴铵擦洗尿道口及尿管外露部分,每日2次;遵医嘱留置胃管,可鼻饲流食,少量多次,每次50~100ml,按胃管护理常规做好胃管的护理。

(7)创面的护理:采用暴露疗法者,保持创面清洁干燥,避免创面受压,定时外涂药物,并用吹风机吹干或灯烤,加速药物吸收,保痂治疗。涂药时要注意温度的控制,这对后期感染和多器官损伤的预防有重要作用。接触创面的物品应无菌。采用包扎疗法者,要观察敷料外观是否清洁、有无渗出,并注意观察肢端末梢血运情况。

(8)严格控制探视和陪护人员,预防感染和交叉感染。

(9)遵医嘱采血检查各项血生化指标,留取尿便、胃液标本,采集创面分泌物做细菌培养,动态观察,如培养阳性及时通知医师。

(10)保证用药安全:如血管活性药物一定要在充分补充血容量的基础上使用;镇痛、镇静药物原则上尽量少用或不用,若疼痛难忍时,可遵医嘱给予吗啡半量肌内注射,用量不可过大,以免掩盖病情,伴有吸入性损伤、颅脑损伤的伤员禁用。

(二)急性感染期的观察与护理

急性感染期主要指伤后1~2周内,感染期的长短与烧伤的严重程度呈正比。感染途径主要有创面、静脉置管、呼吸道、肠道和尿路等。此阶段早期临床以尿量增多、创面变干燥为特征,后期以脓毒症、代谢障碍和内脏并发症为主要特征。

1.观察项目

(1)体温:体温变化为烧伤感染期重要的指标,患者出现体温骤然升高、降低或持续的高体温,经药物或物理降温处理,效果不明显或下降后很快上升,并伴有寒战,尤其注意体温>39℃或骤降至35℃以下的情况,严重者可持续3d以上,是烧伤脓毒症的体征之一。

(2)心率:烧伤后患者心率均有增快,但成年人一般<120/min,小儿<140/min;如成年人>120/min或小儿>140/min,应观察有无心律失常,对诊断全身感染有重要意义。

(3)呼吸:呼吸浅快,>28/min,如表现为张口、抬肩呼吸,呼吸不规则或呼吸暂停,对诊断脓毒症有重要意义。

(4)血压:血压下降,一般预示病情严重。

(5)神志:精神症状的改变是全身感染的早期改变。表现为抑郁、多语,如发展成为脓毒症,则表现为谵妄、烦躁不安、幻觉、意识障碍及昏迷。

(6)尿量:尿量变化多在血压变化之前,往往和低血压伴行。血压低、尿少或无尿,结合全身其他体征,如高热、脉速、呼吸快、血象高等,警惕感染性休克的可能。

(7)消化道症状:应激性溃疡和胃扩张是急性感染期消化道常见并发症,注意观察有无食欲下降、腹胀、腹泻、恶心、呕吐及黏液便等。

(8)创面情况:主要观察创面颜色,有无脓性分泌物和异味。观察创面有无出血点、创缘有无明显的充血水肿。创面色泽加深、创缘下陷、干枯无脓性分泌物、无上皮生长、创面及正常皮肤出现紫黑色的出血坏死斑,都是临床极其危险的症状。

(9)检验:关注肝肾功的化验指标,白细胞有无骤升、骤降,血培养是否阳性等。

2.护理要点

(1)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当体温>38.0℃时即给予物理降温,例如酒精擦浴,头置冰帽,颈两侧、腋下及腹股沟放置冰袋,饮温开水等;如物理降温效果不明显,体温仍不断升高,当体温>39.0℃时遵医嘱给予药物降温,如吲哚美辛栓纳肛、口服布洛芬混悬液或肌内注射柴胡注射液等,用药后30min复测,必要时采血,进行细菌培养。

(2)创面护理:烧伤后创面是全身感染的主要来源。接触创面的敷料应经过灭菌处理,污染后随时更换,保持清洁干燥;避免创面受压,定时给予翻身,必要时遵医嘱卧悬浮床或使用翻身床;保持创面周围正常皮肤的清洁,保持床单位清洁、整齐。双手接触创面时戴无菌手套

(3)加强呼吸道管理:保持呼吸道通畅,保证有效氧供,吸氧管每天更换1次,氧气导管一旦污染,立即更换。注意预防肺部感染,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嘱患者主动咳嗽、排痰;协助翻身、叩背;痰液黏稠者,可遵医嘱行雾化吸入。

(4)静脉通道的护理:有外周静脉者尽量避免静脉切开和深静脉置管。可行留置针穿刺,置管时间一般不超过72h。如病情需要深静脉置管者,应做好置管部位的护理,每日换药至少2次,保持局部无菌状态,用后肝素钠盐水冲管。

(5)预防消化道并发症:早期加强胃肠道营养,或遵医嘱应用胃黏膜保护剂,以预防应激性溃疡;合理口服补液,避免过量,造成胃扩张。

(6)加强口腔护理,观察口腔黏膜有无改变。

(7)加强消毒隔离制度,限制探视人员,医务人员严格无菌操作,减少医源性感染。

(8)使用抗生素的注意事项:使用抗生素,必须现用现配;两种以上抗生素联合使用时,要注意配伍禁忌;注意用药的时效性,以保证体内有效的血药浓度;长期使用抗生素时,注意观察口腔黏膜。

(9)营养供给:烧伤后经创面水分蒸发,体温高,心率、呼吸增快,耗氧量增加,氮平衡失调,导致患者的代谢率增高,比正常人增加2~2.5倍。临床上越来越注重营养的供给,来补充能量的消耗,主要采用口服、静脉、鼻饲法。

(三)创面修复期的护理

烧伤创面修复期是指休克期度过,感染得到基本控制后,创面开始愈合的阶段。创面修复期的长短与烧伤深浅度有着直接关系。Ⅰ度烧伤1~3d愈合,浅Ⅱ度烧伤1~2周愈合,深Ⅱ度烧伤3~5周愈合,Ⅲ度和Ⅳ度创面需植皮或皮瓣组织转移术才能修复,修复时间依植皮、皮瓣的情况而定。修复期烧伤创面的坏死组织和渗液已形成痂皮,浅Ⅱ度和深Ⅱ度痂皮完整无感染可自行脱落,痂下愈合;如果感染,可发生溶痂现象,坏死组织与健康组织分离后创面裸露,如创面尚存有残存的上皮岛,可依靠上皮岛上皮的爬行而愈合,但如感染非常严重,上皮岛被破坏,则形成肉芽创面,只能依靠植皮或皮瓣移植来修复。

1.观察项目 主要为创面情况,了解创面愈合情况,有无疼痛、瘙痒、发热等不适,创面细菌培养结果。

2.护理要点

了解创面有无疼痛、瘙痒、发热等不适。

检查新愈合创面颜色有无改变、有无皮肤充血或瘢痕形成;了解瘢痕部位、面积、大小、硬度以及对功能的影响。

了解是否有影响创面愈合的其他慢性疾病,如糖尿病等。

残余创面的护理:较小的创面遵医嘱涂外用药,使之远离耐药菌聚集的环境;反复破溃,甚至糜烂融合成片的创面可行浸浴疗法,以彻底清除残余创面分泌物、坏死组织及脓苔,去除角质化上皮,明显减少创面细菌量,改善全身及局部血液循环,促进残余创面的愈合。浸浴前应注意向患者说明治疗的必要性和过程,解除患者的心理负担,浸浴时应使浸浴液浸没创面,动作轻柔,避免形成新的创面;较大的创面(直径>5cm),确定基底部无上皮组织时,应行植皮手术治疗,这不仅缩短病程,也利于功能康复。

(四)康复期的护理

烧伤创面愈合后需要一个恢复锻炼和整形的过程,称为康复期。康复期的长短根据具体情况而定。例如,大面积Ⅲ度烧伤创面经植皮愈合的伤员,由于丧失了汗腺,不能通过出汗散热,以致机体调节温度的功能发生紊乱,一般要经过2~3年的适应过程。这种适应过程可能是通过其他部位的汗腺分泌增加,以及呼吸道蒸发水分增加等途径来实现的。

1.观察项目 主要为新愈皮肤有无颜色改变、有无瘢痕形成,瘢痕部位、面积、硬度以及对功能的影响等;伤员的心理状态,评估其心理承受能力和应对能力,以及对瘢痕的认知程度和烧伤愈后的了解程度等。

2.护理要点

(1)评估:全面评估患者心理承受能力和应对能力,对瘢痕的认知程度和烧伤预后的了解程度,对整形美容、自我护理等知识的掌握程度,患者家庭情况及经济收入,对今后工作和生活的态度,家人及单位对其关心、支持的程度等,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

(2)饮食护理:保证足够的热能供给和营养需求,宜进食清淡、高蛋白的食物,避免进食刺激性食物。

(3)主动活动:待病情平稳后教给患者自己活动的方法,使之坚持各关节的功能锻炼,保持各关节的抗挛缩位,对防治瘢痕挛缩有极其重要的意义。颈前烧伤时,仰卧位时肩背下垫小枕头,使颈部过伸以牵拉颈部皮肤,俯卧位时抬头使颈前过伸;颈部侧面烧伤时,头向健侧倾斜和转动;腋部烧伤时,上肢外展90°或上举过头,仰卧位时双手交叉于头后,使腋伸展;肘部烧伤时,做伸、屈、旋转运动,休息时保持伸位;手部烧伤时,锻炼握拳动作及拇指与其他四指做对掌运动,休息时置于功能位置;手背烧伤时用夹板使腕背屈、掌指关节屈曲、各指关节伸直,拇指外展;掌侧烧伤时腕、指、掌、指间关节均伸展,以夹板保持;全手烧伤时,腕至微背伸位,指掌关节屈曲80°~90°,指间关节微屈5°~10°,平时夹板固定,活动时取下;膝部烧伤时,使膝伸直,腘窝伸展,并作屈膝活动;足部烧伤,仰卧位或坐位进行背屈、趾屈、外展、内收活动;踝部烧伤时,以夹板或足托保持旋中背伸位。

(4)被动活动:通过按摩、推拿、牵拉等方法放松痉挛肌肉、活动关节,同时牵伸相应的组织,防治挛缩和粘连形成。被动活动时,要注意手法和力度,从弱到强,循序渐进,活动量视病情而定。浅度烧伤应从伤后10d左右开始,手术患者从术后2周左右开始。

(5)温水疗法:创面愈合后早期运动时可用温水疗法,因为水的浮力使患肢容易活动,在温水中患肢活动时疼痛明显减轻,同时可减轻瘢痕挛缩。一般水温高于体温1~2℃,以38~39℃为宜,每次20~30min,1~2/d。

(6)预防瘢痕增生:包括加压疗法、外用药物治疗和局部按摩等。烧伤创面愈合后应尽早佩戴弹力套。遵循“一早、二紧、三持久”的原则,一般3个月更换一次,以保证压力,并且做好患者的健康教育,避免由于疼痛间断治疗。

(7)皮肤康复护理:对于浅Ⅱ度烧伤后皮肤色素沉着,可采用洁面、普通按摩膏按摩、涂祛斑中药面膜3个步骤进行康复护理,隔日1次;深Ⅱ度烧伤后则用预防瘢痕的药物代替按摩膏进行按摩,其余步骤同上。

(8)社会支持:烧伤后瘢痕,不仅影响了外观,最主要的是给患者生活自理、社会交往、工作环境等各方面留下隐患,所以要调动患者的社会支持系统。要使康复治疗落到实处,关键要调动医护人员、患者、家属三方面的积极性,缺一不可。出院后也要制订切实可行的康复治疗计划,加强随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