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肝脏良性肿瘤

肝脏良性肿瘤

时间:2022-04-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肝脏血管瘤发生率在0.35%~2%,女性多见。肿瘤较小时多为体检发现,较大肿瘤造成压迫后可出现压迫症状,或出现上腹部包块。肝腺瘤可来源肝细胞或胆管细胞,较少见,多见于女性,病因不明,可能与避孕药有关。肝腺瘤发展缓慢,临床表现与肿瘤大小、位置、有无并发症而不同,可有上腹部不适、疼痛、上腹部包块等症状,破裂时可有急腹症、腹腔内出血、休克等表现。目前认为FNH是一种良性病变,一般不出血也不癌变,可定期随访。

肝的良性肿瘤可来自肝本身的各种细胞也可来自于胚胎发育过程中异位于肝内的肌肉、骨、软骨等。分为3类。

1.实质性肿瘤 ①肝细胞腺瘤;②胆管细胞腺瘤(包括囊腺瘤);③混合腺瘤;④局灶性结节性增生。

2.脉管瘤性肿瘤 ①血管瘤;②淋巴管瘤。

3.间质性肿瘤 ①脂肪瘤;②纤维瘤;③平滑肌瘤;④畸胎瘤;⑤错构瘤。

(一)肝血管瘤

【临床表现与诊断】

肝脏血管瘤发生率在0.35%~2%,女性多见。90%单发,一般为海绵状血管瘤,可能为先天性畸形病变,可逐渐增大,也可能闭塞钙化自行痊愈,但甚少破裂出血。肿瘤较小时多为体检发现,较大肿瘤造成压迫后可出现压迫症状,或出现上腹部包块。主要可依据CT、MRI、超声造影等检查来诊断。CT出现“早出晚归”征象、MRI出现“灯泡征”征象。

【治疗】

对于5cm以下的血管瘤可定期观察,>5cm有临床症状可考虑手术切除。>10cm以上由于对肝造成压迫多需手术治疗。目前手术方式可采用:沿血管瘤被膜的血管瘤剥除术、肝部分切除术、和血管瘤缝扎术等。也可考虑在腹腔镜下完成手术方式。

【示范医嘱】

入院医嘱及手术前医嘱(以体重60kg为例):见表9-5-1;手术后医嘱:见表9-5-2,表9-5-3。

表9-5-1

(续表9-5-1)

表9-5-2

(续表9-5-2)

表9-5-3

【重要提示】

1.液体的补充需充足,可根据病情、出入量、引流量、尿量、血流动力学的稳定性来考虑补充胶体液和晶体液。

2.术后常规给予H2受体阻断药或质子泵抑制药,手术创伤较大给予质子泵抑制药奥美拉唑40mg,1/d,静脉滴注或滴斗入。

3.术后营养支持,患者可根据病情给予适量的营养支持。

(二)肝腺瘤

肝腺瘤可来源肝细胞或胆管细胞,较少见,多见于女性,病因不明,可能与避孕药有关。多为单发、球形,一般有完整的包膜。

【临床表现与诊断】

肝腺瘤发展缓慢,临床表现与肿瘤大小、位置、有无并发症而不同,可有上腹部不适、疼痛、上腹部包块等症状,破裂时可有急腹症、腹腔内出血、休克等表现。检查无特异征象。有时与肝癌难以鉴别,需手术切除。

【治疗】

与其他肝脏良性肿瘤不同,肝腺瘤有可能恶变或出血,故应尽早手术。

【医嘱】

入院医嘱及手术前医嘱(以体重60kg为例):见表9-5-4;手术后医嘱:见表9-5-5,表9-5-6。

表9-5-4

(续表9-5-4)

表9-5-5

(续表9-5-5)

表9-5-6

【重要提示】

1.液体的补充需充足,可根据病情、出入量、引流量、尿量、血流动力学的稳定性来考虑补充胶体液和晶体液。

2.术后常规给予H2受体阻断药或质子泵抑制药,手术创伤较大给予质子泵抑制药奥美拉唑40mg、每日1次,静脉滴注或滴斗入。

3.术后营养支持,患者可根据病情给予适量的营养支持。

(三)局灶性结节性增生

局灶性结节性增生(FNH)是一种少见的肝细胞来源地良性肿瘤,病因不清楚,多为直径<5cm,宜发于肝被膜下,与肝组织有分界,一般无包膜。女性20—50岁多发。

【临床表现与诊断】

多无症状,少部分患者有上腹部不适,多于查体或手术发现。诊断多依据CT、MRI等检查。

【治疗原则】

目前认为FNH是一种良性病变,一般不出血也不癌变,可定期随访。对于有症状或随访中肿瘤生长较快的可手术切除。如诊断不明确也应手术切除。多行局部切除。

【示范医嘱】

入院医嘱及手术前医嘱(以体重60kg为例):见表9-5-7;手术后医嘱:见表9-5-8,表9-5-9。

表9-5-7

(续表9-5-7)

表9-5-8

(续表9-5-8)

表9-5-9

【重要提示】

1.液体的补充需充足,可根据病情、出入量、引流量、尿量、血流动力学的稳定性来考虑补充胶体液和晶体液。

2.术后常规给予H2受体阻断药或质子泵抑制药,手术创伤较大给予质子泵抑制药奥美拉唑40mg、1/d,静脉滴注或滴斗入。

3.术后营养支持,患者可根据病情给予适量的营养支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