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农民社会的喜剧市场与文化肿瘤

农民社会的喜剧市场与文化肿瘤

时间:2022-02-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于是,“央视春晚”平台就具有了国家、市场和人气最大聚合的效应,成为中国民众春节期间的“文化大餐”。在“春晚”的巅峰岁月,即1980年代后期到1990年代中期,对全国民众来说,过年的乐趣几乎等于“春晚”的乐趣。
农民社会的喜剧市场与文化肿瘤_文化正义:消费时代的文化生态与审美伦理研究

第四节 赵本山小品的忽悠:农民社会的喜剧市场与文化肿瘤

中国中央电视台“春节文艺联欢晚会”作为“改革开放”后文化建设新成果的年度展示平台,强力集合了国家意志、传媒强势和资本逻辑。同时,“央视春晚”又恰恰是为中华民族最大、最隆重、最具象征意味的传统节日——春节——而制作,在每年的除夕之夜播出,伴随全国民众“守岁”与“贺岁”——辞旧迎新、憧憬来年的美好。于是,“央视春晚”平台就具有了国家、市场和人气最大聚合的效应,成为中国民众春节期间的“文化大餐”。但是,仍然需要注意“文化食品”的安全问题,关注“饱餐”的究竟是“垃圾食品”、“有毒食品”还是“营养套餐”。

这台固定在除夕之夜直播的综艺晚会自1983年开始大规模举办之时,就形成强劲发展的收视热潮。随着电视机在每个家庭的普及,中国人的过年风俗除了合家团圆、吃年夜饭、放鞭炮、给小辈压岁钱等等之外,还多了一个固定项目——看“春晚”。在“春晚”的巅峰岁月,即1980年代后期到1990年代中期,对全国民众来说,过年的乐趣几乎等于“春晚”的乐趣。对除夕之夜还坚守岗位的工作者,人们描述他们的奉献时往往会说:“过年夜,还在工作,不能看春晚……”人们一年的辛劳,似乎就在享受这台晚会中得到报偿;一台晚会没办好,就等于全国人民的年没有过好。全世界没有哪一个电视综艺节目达到这样的影响力。“一项大众文化产品能广泛介入民众现实生活,形成一种民俗,堪称举世罕见。中央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曾经做到了这一点。”[76]央视春晚在成为“新民俗”的同时,也成了法力无边的“造星工厂”,“小品王赵本山”无疑是它一手打造的“明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