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三角肌滑囊炎

三角肌滑囊炎

时间:2022-04-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三角肌滑液囊位于三角肌筋膜深层与肱骨大结节之间,该肌丰厚有力,但活动范围有限,肌全部收缩时可使肱骨外展70°,使肱骨前屈内旋、后伸外旋及肱骨内收的作用。 40岁以后三角肌滑液囊,极易发生变性。快速刺入皮肤,匀速推进,穿过三角肌及滑液囊壁,有明显落空感即进入滑液囊内;提起刀锋,切开滑液囊壁2~3刀即可。留针期间,每隔10分钟捻转1次,每日治疗1次。

【概述】 三角肌滑囊炎是以肩部酸痛不适,上肢外展疼痛加重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类疾病。由于三角肌滑囊在三角肌上方与深面的特殊位置,加之患者主诉含混不清,临床上常易误诊。又因缺乏有效的治疗措施,而使病情迁延日久。

【解剖】 三角肌起点由三部分组成。肌前部起于锁骨外侧半,中部起自肩峰,后部起自肩胛冈下缘,止于肱骨三角肌粗隆。

三角肌覆盖下有诸多结构,前面有喙突、喙肱肌、肱二头肌、胸小肌与肩胛下肌。外侧部有冈上肌腱、肩峰下囊和喙肩弓。后部有冈上肌、大圆肌、小圆肌、肱三头肌长头、腋神经、旋肱后动脉及桡神经。因此三角肌亦称为外肩袖。

三角肌滑液囊位于三角肌筋膜深层与肱骨大结节之间,该肌丰厚有力,但活动范围有限,肌全部收缩时可使肱骨外展70°,使肱骨前屈内旋、后伸外旋及肱骨内收的作用。

【病理】 40岁以后三角肌滑液囊,极易发生变性。急性期囊液排泄不畅,使滑液囊骤然肿胀,引起严重疼痛、肿胀症状;尤其休息痛明显,慢性期囊壁膜性通道被粘连、瘢痕所堵塞,滑液潴留;或滑膜增生囊壁增厚,滑液分泌减少,造成慢性酸、胀、痛。

【临床表现】

1.急性发作期 三角肌中上部皮肤肿起,重者皮肤紧张、发亮。有明显压痛,上肢外展极度受限。

2.慢性期 肩部酸痛不适,上肢外展有疼痛,但可无明显运动受限。肩关节下缘或三角肌中上段有摩擦音或弹响声。在肱骨大结节下方多压痛。肩关节主动外展上举时,疼痛加重。

针灸针刀疗法】

1.毫针

[取穴] 取患侧肩髃,天宗,肩髎,巨骨,肩前,肩贞,阿是穴,合谷。

[方法] 让患者取坐位,上臂处于外展位,肩髃、肩髎可向极泉方向针刺2~3寸;巨骨、天宗须上臂内收,可针刺0.5~0.8寸;肩前、肩贞亦须内收上臂,可直刺1~1.2寸;合谷直刺0.8~1寸;每次取3~5穴,留针30分钟,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2.针刀治疗

(1)体位:侧卧位,患肢放于侧胸壁上。

(2)肩胛冈点

定位:肩胛冈点定于肩胛冈骨面的压痛点上1点。

操作:刀口线与躯干纵轴平行,刀体与皮面垂直,快速刺入皮肤与皮下组织直达骨面。调转刀口线90°,纵行疏通、横行剥离。刀下有松动感后出刀。

(3)肩峰点

定位:肩峰点定于肩峰的压痛点上1点。

操作:刀口线与躯干纵轴平行,刀体与皮面垂直,快速刺入皮肤与皮下组织直达骨面。纵行疏通、横行剥离。刀下有松动感后出刀。

(4)锁骨外侧点

定位:锁骨外侧点定于锁骨外侧压痛点上1点。

操作:刀口线与躯干纵轴平行,刀体与皮面垂直,快速刺入皮肤与皮下组织直达骨面。调转刀口线90°,纵行疏通、横行剥离。刀下有松动感后出刀。

(5)三角肌止点

定位:定于三角肌粗隆压痛点上1点。

操作:刀口线与躯干纵轴平行,刀体与皮面垂直,快速刺入皮肤与皮下组织直达骨面。纵行疏通、横行剥离,刀下有松动感后出刀。

(6)三角肌肌腹点

定位:定于肌腹压痛点上,可定1~3点。

操作:刀口线与躯干纵轴平行,刀体与皮面垂直,快速刺入皮肤与皮下组织直达骨面。纵行疏通、横行剥离,刀下有松动感后出刀。

如有条索、结节等物可调转刀口线90°,切开2~3刀,力求消除之。

(7)三角肌肌间沟点

定位:定于三角肌两侧,边缘压痛点上,可各定1~3点。

操作:刀口线与肌间沟走行方向一致或与躯干纵轴平行,刀体与皮面垂直,快速刺入皮肤与皮下组织直达骨面。纵行疏通、横行剥离。刀下有松动感后出刀。

(8)三角肌滑囊炎急性期定点

定位:于三角肌中上部即肱骨大结节下方压痛或肿胀最明显处,可定1~3点。

操作:刀口线与上肢纵轴(即与三角肌纤维走向)平行,刀体与皮面垂直。快速刺入皮肤,匀速推进,穿过三角肌及滑液囊壁,有明显落空感即进入滑液囊内;提起刀锋,切开滑液囊壁2~3刀即可。出刀后可能溢出滑液,可任其流尽为止。

(9)三角肌滑囊炎慢性期定点

定位:于肱骨大结节中上份交界处的压痛点上。

操作:慢性期点进刀法同急性期相同,刀锋到达骨面后稍提起,纵行切开2~3刀,再纵行疏通,横行剥离1~2次即可出刀。

3.梅花针

[取穴] 肩髃,肩髎,肩贞,肩前,阿是穴周围,疼痛循经部位。

[方法] 阿是穴(引发点)重叩,使局部皮肤发红或微出血,叩后可拔火罐。疼痛循经部位叩刺,以局部皮肤红晕而无出血为度。

4.耳针

[取穴] 肩背,压痛点,神门,内分泌肾上腺

[方法] 每次选2~3穴,用强刺激捻转数秒后,留针30分钟。留针期间,每隔10分钟捻转1次,每日治疗1次。此外,也可选好穴位,用王不留行子类药物进行耳穴贴压。每日按压数次,每次2~3分钟,5~7日换穴。

5.腕踝针

[取穴] 取患侧腕部2~5区。

[方法] 用1.5寸毫针沿皮下平刺,并快速捻转,留针30分钟,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6.火罐

[取穴] 取肩髃,肩髎,肩贞,阿是穴。

[方法] 根据不同部位肌肉的厚薄,选择大小合适的火罐,用镊子夹住点燃的乙醇棉球,伸入罐内旋转2~3圈,立即拿出,随即将罐扣住治疗部位,留罐5~15分钟,隔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7.刺络拔罐

[取穴] 取阿是穴,肩髃,肩髎,肩贞。

[方法] 每次选2~3穴,以梅花针叩刺或以三棱针点刺所选腧穴,然后火罐拔吸10~15分钟。隔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8.药罐

[取穴] 取阿是穴,肩髃,肩髎,肩贞等穴。

[方法] 煮罐所用药物处方:白芷12g,威灵仙12g,桑枝9g,细辛9g,乳香6g,没药6g,千年健6g,透骨草9g,伸筋草9g。将上述药物煎煮至沸腾,然后投入大小不等的竹罐煮5~8分钟,迅速夹出,使口朝下,甩净水珠,迅速投入另手持的毛巾中,将水吸干,立即将干热的竹罐扣在所选腧穴处,每次选5~7穴,留罐10分钟,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9.皮内针

[取穴] 取阿是穴(痛点)。

[方法] 用1.5寸毫针,在疼痛部位沿经络走行沿皮并排刺入3针,轻轻按压下针体,用拇指抵住针柄顶端,用中指刮动针柄,以加强刺激,留针30分钟。每日1次,5次为1个疗程。

10.火针

[取穴] 取压痛点。

[方法] 让患者取坐位,将处于不同部位的压痛点取准并标记,常规消毒后,医者一手持燃着的酒精灯,一手持夹住大针头的持针钳,在酒精灯上烧红,并迅速在每处压痛点点刺3~5下,隔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11.艾条灸

[取穴] 取阿是穴,肩髃,肩髎,肩贞。

[方法] 每次选2~3穴,点燃艾条,以适中距离悬灸于穴位上方,灸至皮肤潮红为度,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12.隔姜灸

[取穴] 取阿是穴,肩髃,肩髎,肩贞。

[方法] 选取合适的体位,然后将姜洗净切成厚1~2mm的薄片,并用针扎眼若干,放置在穴位上,将艾炷制成如枣核大,置于姜片上点燃,燃尽再换另一个,每次施灸5~10壮,每日或隔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13.温针灸

[取穴] 取阿是穴,肩髃,肩髎,肩前,肩贞,秉风等。

[方法] 每次选取3~5穴,选好合适的体位,根据不同腧穴的不同针灸要求,将针刺入所选腧穴,然后在针柄上插一块长约2cm的艾条段,点燃,燃尽后可再换1次。亦可医者手持艾条,熏烤穴位,均以局部皮肤出现潮红为度,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14.浮针

[取穴] 阿是穴。

[方法] 颈项部疼痛从下向上进针,背部疼痛多取横刺,针尖对向脊柱,肩臂部疼痛、麻木多从上肢远心端向近心端进针,也可根据情况向远端进针,上肢痛麻在治疗时一般均需在颈部治疗,两侧颈背酸痛需要两侧同时治疗,眩晕等症可从上位胸椎两侧向头项部平行进针。

【其他疗法】

1.按摩

(1)拿松筋:患者正坐位,术者站于其患侧,用小指、环指、中指背侧及掌指关节着力于肩部,以小指掌指关节背侧为支点,肘关节伸直,靠前臂的旋转及腕关节的屈伸,使产生的力作用于治疗部位上。先由病变远端或健侧逐渐向主痛部位接近,力量由轻到重,时间5~8分钟。亦可在肩部施以拿法约3分钟以放松局部肌肉。

(2)环揉肩关节:患者正坐位,术者站于其患侧,两手分别置于肩前和肩后,同时相对稍用力夹住肩部后,两手交替逆时针环揉肩关节,至局部透热为度。施术时两手需吸定于治疗部位,力度以患者感觉舒适为宜。

(3)弹拨痛点:患者正坐位,术者站在其患侧,确定痛点位置后,以拇指指端垂直于肌肉走行方向弹拨痛点,约5分钟,力度以患者能耐受为度。施术时力集中于指端,以拇指端施力,其余4指放置于肢体另一侧起辅助支撑作用,将着力的指端插入肌筋缝隙之间或肌筋的起止点,由轻而重,由慢而快地弹而拨之。

(4)摇肩关节:患者正坐位或卧位,术者站于患者侧后方,用摇法在患侧肩关节上操作,注意在生理范围内施术,时间约1分钟。施术时术者一手托住患侧肘关节,另一手轻压在患侧肩关节上,使肩关节沿前下→前上→后上→后下的方向摇动。注意摇动的范围要逐渐加大。

(5)擦法温通:患者正坐位,术者站于其身侧,以正红花油为润滑剂涂抹于患处,双手相对放在肩轴的两侧做掌擦法约1分钟,施术时以手掌着力,要做直线往返快速擦动,以局部透热为度,作用层次在皮肤及皮下。

肩峰下滑囊炎在急性发作时,肿胀与疼痛明显,宜使上臂处于外展位置固定休息,同时用局部热敷与轻按摩疗法。本手法适用于亚急性期和慢性期。

2.肩胛上神经阻滞法

定位:患者取坐位,手臂靠在椅子扶手上,或上臂下垂亦可。摸清肩胛骨,从肩胛骨的内缘到肩峰的顶端,在冈上缘画一线,并将肩胛骨下角的分角线延长与冈上线交叉,此两线形成的外上角做两等份,在此分角线上1.5cm处做标志,此点相当于肩胛切迹处,或者将冈上线两等份,再将外上角做两等份,在此分角线上1.5cm处做标志也可。

操作方法:常规消毒后,在标志处做局麻皮丘,用10cm长的7号腰穿针,垂直刺入皮肤,然后取向下向前略向内的方向刺入,直至触到喙突根部,表明针尖已达切迹外侧。将橡皮标记放在距皮肤0.5cm处,将针拔至皮下,再向内侧0.5cm的方向刺入,直至有异感发生,表示针尖已接触到肩胛上神经,或者橡皮标记已与皮肤接触,表示针尖已通过切迹。该种治疗在注药前一定要回吸无气时,方可注药,以防气胸的发生。

药物:1%利多卡因8ml+维生素B12500μg,对急性病例可加入地塞米松5mg,同时在局麻药制剂中可酌情加入山莨菪碱5mg,其目的是为更有效的改善局部的血液循环。

疗效:注药数分钟后即见显效,肩部及上臂出现温暖感,肩部疼痛明显减轻,关节活动范围增大。

疗程:每周治疗2次,5次为1个疗程,一般需要连续治疗1~2个疗程。症状轻者1个疗程即可治愈。

3.肩关节囊内阻滞术 肩关节囊内注入类固醇类药物,特别是在肩峰下关节囊内注入类固醇类药物,可以有效地治疗顽固性的疼痛。类固醇类药物可以减轻毛细血管的扩张和降低其通透性,抑制渗出和结缔组织的形成,从而抑制炎症反应,防止再粘连。

定位:可有多个定位点,可以一点阻滞也可多点同时阻滞。

常用的定位点有:①患侧肩峰下3~4cm处,肱骨结节间沟下方;②肩峰下滑囊处,肩峰外下方1cm处,与肩的矢状轴平行进针1~2cm;③结节间沟滑囊,患侧上肢下垂、外旋,从肱骨大结节内侧2cm处进针2~3cm。

操作方法:皮肤常规消毒后,用7号腰麻穿刺针进行穿刺,进针3~5cm后有一个落空感,回吸无物,注药无阻力,即认为已进人关节囊。

药物:2%利多卡因5ml,地塞米松5mg混合液。

疗程:每周1次,3~4次为1个疗程。

4.浮针配合推拿疗法 浮针进入皮下后,可轻轻地拨动针芯,待患者感觉疼痛减轻或消失后,拔出针芯,然后留置软套管于皮下,1~2天拔出(嘱咐患者起针前不要洗澡,以免感染)。留置于体内的软套管柔软,一般不影响患者作息,但留针期间患者要注意避免做剧烈运动,避免针体折弯在体内或过度刺激局部。拔出软套管后行推拿手法,拿捏冈上部、肩部、上臂部,然后用法以冈上肌及肩部为重点进行揉,最后以抖法或摇法作为结束手法。如疼痛未消失,休息1天后再按上述方法行第2次治疗。

【评介】 三角肌滑液囊炎易与肱骨骨髓炎或肱骨上端的恶性肿瘤相混淆。前者症状重,常伴有严重的炎症症状,如高热,严重肿胀,疼痛,白细胞明显增多等,试穿可得脓液,穿刺液镜检有脓细胞等。

肱骨上端的恶性肿瘤则多侵犯青少年,肿胀不明显,多疼痛较重,X线片可发现肿瘤改变。

一般地说,本病若疼痛轻者,经中药内、外治法,包括推拿、中药离子导入等疗法皆可治愈,针灸亦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若疼痛较重,小针刀疗法可为首选。针刀术后,用手指垂直下压滑囊,以排出囊内的滑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