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实是什么意思

实是什么意思

时间:2022-04-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虚、实是两个相对的概念,它们主要有两个方面的意思。中医学讲的胃肠虚实是最能够说明虚实的这个意思的。医圣在这个药方里之所以用豆豉,第一是要用豆豉的凉性,加强栀子的清热力量。所以呕吐是药效的一种反应。枳实是行气药,具有消腹胀、消积食的作用。这个药方中枳实的用量是3枚。医圣在这个药方的使用说明中有一句话:“若有宿食者,内大黄如博棋子五六枚,服之愈。”

中医学经常讲虚实。虚、实是两个相对的概念,它们主要有两个方面的意思。《黄帝内经》有一句话:“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如果身体里面出现了多余的东西,出现了在正常情况下不应该有的东西,这样的状态叫作“实”。比如身体里面本来是没有痰、没有瘀血的,现在出现了痰,出现了瘀血,这样的状态就叫作“实”。身体的阴、阳、精、气、血、津液、神,它们都是人体的正气。正气如果少于正常,这样的状态叫作“虚”。这是中医学虚和实最常用的意思。

虚、实还有另外一种意思。有形为实,无形为虚。什么是有形?肉眼看得见形状的物体是有形,肉眼看不见的东西是无形。比如风、寒、湿、燥、火等,这些东西都是无形的。谁用肉眼看见风了,谁用肉眼看见火了?由无形之物构成的状态叫作“虚”,由有形之物构成的状态叫作“实”。

中医学讲的胃肠虚实是最能够说明虚实的这个意思的。人吃饭以后,食物进到胃里面去了,一块红烧牛肉,两块土豆,三片馒头,食物都是有形的。所以这个时候是“胃实”。食物没有从胃排空,肠道里面没有食物,空空如也,所以这个时候是“肠虚”。等到胃里面的食物都排空了,食物进到肠道里面了,这就转变成了“胃虚”和“肠实”。

上面讲的胸中烦,由于它是由无形的热邪郁于胸膈中造成的,胸膈中没有水饮,没有宿食,没有瘀血等有形的邪气。有形为实,无形为虚,所以医圣把它叫作“虚烦”。

既然是无形邪热郁于胸膈引起的虚烦,所以在治疗上,就应该用清热的药物把无形的热邪去掉。栀子正好具有清除胸膈热邪的作用。那为什么还要用豆豉呢?医圣在这个药方里之所以用豆豉,第一是要用豆豉的凉性,加强栀子的清热力量。第二是用豆豉的辛味,把处于郁滞状态的热邪给发散开来。

栀子豉汤方

栀子十四个(擘),香豉四合(绵裹)。

上二味,以水四升,先煮栀子,得二升半,内豉,煮取一升半,去滓,分为二服,温进一服。得吐者,止后服。

栀子用14个,我们秤过,总重量约为12克。栀子是植物果实,不能够囫囵入药,应该把它们擘开。现在药店里都是在配药的时候,用铜臼把栀子捣碎。捣碎以后,煎煮的时候就容易把栀子的有效成分提取出来。为什么一定要等到配药的时候才捣碎呢,而不是提前就捣碎呢?之所以不提前捣碎,第一是为了贮藏方便,运输方便;第二是有助于保证栀子的药效成分不损失。如果提前打碎,时间一长,它的药气都跑掉了,效果就差了。香豉四合,重量约为40克。“绵裹”就是用布包的意思。豆豉如果不用布包,它在煮药过程中将会被煮得稀巴烂了,药液会变得很稠,那会很不利于药液过滤。

栀子豉汤的煎煮还有一个要点,就是要先煮栀子。先把栀子煮一二十分钟,然后再下香豉。先煮栀子的道理很简单,因为栀子是植物果实,质地致密坚硬,需要稍长一点的煮药时间。豆豉早已经过蒸煮发酵,质地疏松,所以不宜多煮。另外,豆豉具有辛散的力量,如果煮药的时间长了,它的辛味会损失,发散的力量会减弱。

栀子豉汤煮出来一升半的药液,约300毫升,分成2次服用,每次服约150毫升。如果服药以后,出现呕吐,那是热邪被药物激发引起的反应。患者本来就有烦乱无奈、欲吐不吐的症状,药物一刺激,很可能引起呕吐。不过服了栀子豉汤以后呕吐并不是坏事,在呕吐的过程中,郁滞在胸膈中的热邪被宣散、被透发出来,病情会随之得到减轻。所以呕吐是药效的一种反应。假如患者呕吐了,烦闷减轻了,那就不要再继续服药了。再服药不仅没有必要,而且会损伤胃气。当然这里需要说明,也有一些患者在服了栀子豉汤后烦闷好转,直到痊愈,都不会有呕吐的反应。

医圣还讲了栀子豉汤的两个加味变化。如果在胸膈烦闷的同时,患者还感到少气,好像说话都没有力量,有气无力,那是因为胸膈里面的邪热消耗了肺气,导致肺气虚少,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往栀子豉汤里面再加一味炙甘草,因为炙甘草能够补气。如果在胸膈烦闷的同时,还有恶心、呕吐的症状,那是因为胸膈里面的热邪向下干扰了胃气,导致胃气上逆,这个时候可以往栀子豉汤里面再加一味生姜,因为生姜具有降逆和胃止吐的功效。

由医圣的栀子豉汤可见,豆豉具有辛凉发散郁热的功效。

2.枳实栀子豉汤 这个药方由栀子豉汤加了一味枳实而成。枳实是行气药,具有消腹胀、消积食的作用。栀子豉汤清宣胸膈郁热,消除虚烦。枳实能行气,它不仅能帮助豆豉把胸膈中的郁热给散开,还能够消除腹部的气滞,消除胃肠里面的积食。所以枳实栀子豉汤适合治疗的病症,既有胸膈郁热引起的烦闷,也有胃肠气滞,或者胃肠宿食引起的胸膈和脘腹胀满。

这个药方中枳实的用量是3枚。我们在研究医圣药方用量的时候,也研究过枳实的重量。在那个时期,药方里写的枳实,在入药时要把瓤去掉,所以用的其实是枳壳。梁代的药物学家陶弘景说:“枳实去其核,只用皮,亦炙之。”医圣在这个药方里面没有讲到这一点,应该是人们抄漏了。一枚枳实有多重呢?陶弘景说:“枳实去核竟,一分准二枚。”一枚枳实,把瓤去掉以后再秤,只有半分重,合今不到2克。如果不去瓤,一枚枳实的重量大约也就4克。

医圣在这个药方的使用说明中有一句话:“若有宿食者,内大黄如博棋子五六枚,服之愈。”宿食就是在胃肠停留时间较长未能消化的食物;“宿”是停留的意思。如果肠道里面有宿食,腹部胀满比较严重,或者还有大便困难,不排便,没有食欲,甚至嗳气,带有食物的嗖味等,那么在用这个药方的时候,就应该再加上像博棋子那么大的大黄五六枚,将宿食从大便排出去。“博棋子大”是多大呢?多数解释都说博棋子像现在我们见到的围棋子那么大。但是唐代的大医学家孙思邈不是这么说的,他在《千金要方》里说:“博棋子长二寸,方一寸”,“棋子大小如方寸匕”。孙思邈讲到了博棋子的长度和宽度,没有讲它的厚度,所以我们还不能以孙思邈的话为依据确定一枚大黄的重量。折中一下,我们可以按一枚大黄重2~3克估算,五六枚大黄的重量是10~18克。《伤寒论》说,枳实栀子豉汤的适应证多发生在伤寒病恢复以后的最初几天里,严格来讲还没有完全恢复。疾病还没有完全恢复,患者就开始劳作,而且还过度劳作,不注意病后的休息和调理,不注意饮食宜忌,结果疾病又复发了。这种情况,医圣把它叫作“劳复”,意思是伤寒病好了之后,因为劳作又复发了。需要说清楚的是,并非不管疾病的表现如何,只要是劳复,就给人家开枳实栀子豉汤的药方。这个药方只适合胸膈烦闷、肚子胀满的情况。

枳实栀子豉汤方

枳实三枚(炙),栀子十四个(擘),香豉一升(绵裹)。

上三味,以清浆水七升,空煮取四升,内枳实、栀子,煮取二升,下豉,更煮五六沸,去滓,温分再服,覆令微似汗。若有宿食者,内大黄如博棋子五六枚,服之愈。

我们对这个药方还有几个知识点需要解说。首先,什么是清浆水?清浆水也是一种食物调料,本书将在清浆水一节详细讲述,这里就不说了。其次,“空煮”是什么意思?把清浆水倒进药罐,不放药材,将清浆水烧开,这就是空煮。用7升清浆水,加热烧开,煮得剩下4升。1升约为200毫升,3升水也就是约600毫升水分挥发掉了。说明空煮的时间比较长。要用这样的方法煮清浆水,目的是既要充分利用清浆水助消化、清胃肠热的功效,又不能要太多的水分。通过空煮,浓缩清浆水,也就把它的效力浓缩了。只能空煮,而不能把枳实、栀子和豆豉放进去一起煮,否则3味药物煮的时间会太长,损失它们的药性。

第三个知识点,“更煮五六沸”是什么意思?看起来“沸”是一个计算时间长短的单位,一沸是多长的时间?还有,如何确定一沸的时间长度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