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继续鼓足干劲大力开展中医药学术研究工作

继续鼓足干劲大力开展中医药学术研究工作

时间:2022-04-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新中国的医药卫生事业飞速地向前发展着。对中医药学术开展研究是发掘中医学遗产、发展中国新医学的必要途径。此方由紫参与甘草所组成,主药显然是紫参,紫参即蓼科植物之拳参。由此可知,研究中医学,对古代文献之校准考证亦为当前重要的任务,同时结合对本草药物的科学研究,更有其重要意义。通过实践研究中医中药的疗效,从而检验和阐明古人的经验。在研究中药的疗效方面,除了单味药以外,还须研究配伍后的作用。

继续鼓足干劲大力开展中医药学术研究工作

新中国的医药卫生事业飞速地向前发展着。特别是正确地贯彻了党的中医政策后,中西医合作整理发掘中医学遗产,近年来在临床上应用中医中药治疗疾病,发现了很多疗效高、方法简、成绩好的医疗方法,治愈了许多疑难病证,包括现代医学认为难治的或需施行手术治疗的如急慢性阑尾炎、结石症、胆道蛔虫病、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以及传染性肝炎、晚期血吸虫病腹水症、流行性乙型脑炎、高血压等。这些事例说明了中医学都是根据整体性医疗理论作指导的。例如阴阳、虚实、经络、营卫、气血、针灸的十四经和各种穴位、《伤寒论》的六经主证主方和温病的三焦学说等,都是在整体观念上根据人体活动与疾病斗争所表现的证候来诊断的。中医学的临床诊断,完全为治疗而设,因此研究中医学必须密切结合临床,先从典型的证候和显著有效的疗法入手,进行分析研究,中西医分工合作,按照中医理论指导临床,做好详细的病历记录,客观地诊查观察,得出精细详密的总结,肯定某些典型证候和适应疗法,一方面推广应用,一方面进行科学研究,尽可能阐明它的机制。例如阳明病的承气汤证、少阴病的四逆汤证或太阳病的麻黄汤及桂枝汤证、少阳病的大小柴胡汤证等,虽有经文范例,但古文简奥,必须通过临床,详细记录它们的定型证候。在这些定型证候下适应哪些主要方药,然后研究这些证候的发病机理和方药的疗效机制,通过中西医合作的临床研究,总结经验,肯定疗效,不但便于推广应用,并且逐步从现代科学来阐明这些整体医疗机制,这对医学科学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

又如中医学有瘀血、蓄血等病理和消瘀活血等药理,例如桃仁承气汤治蓄血发狂、四妙活血汤治脱疽、大黄牡丹皮汤治阑尾炎等都是饶有研究价值的问题,根据临床实践已经证实了疗效,譬如阑尾炎在西医治疗中是禁用泻药的,而大黄牡丹汤治疗不但不禁泻下,而且在药后排出大便,从而更好地治愈了阑尾炎。脱疽是由动脉管血栓闭塞而来,西医只能手术截肢,而四妙活血汤却能使血行复活,将该病治愈。如果能把这一类疗效机制阐明,将对世界医学做出贡献。

对中医药学术开展研究是发掘中医学遗产、发展中国新医学的必要途径。中医学内容无比丰富,进行科学研究在目前来说不可能全部包下来,但先从临床总结中有卓著疗效的部分着手,是必要和确当的步骤。因为科学来自实践,实践有效的部分一定可以找出它的科学真理。

在辨证治疗复方的研究上,考虑先从典型的方剂入手,例如白头翁汤是由白头翁、秦皮、黄连、黄柏所组成,这四种药物都有抗菌作用,可以说明药物复合的协力作用是不是较单独应用具有更大的威力。乌梅丸治蛔厥,方中既有川椒、乌梅等驱蛔药,又有当归四逆及姜、附、连、柏等;这一个是既有原因疗法又有证候疗法的兼治方剂,这里的蛔厥包含有呕吐而厥逆等厥阴症状,乌梅丸方之治胆道蛔虫病,不但用以驱蛔虫,并且治呕吐而烦、腹痛而厥等症候群。通过这一事例,启发了我们对厥阴病的热深厥深的病理及乌梅丸复方的寒热错杂的药理探讨,可以结合临床做进一步研究。

《金匮要略》说:“下痢腹痛者,紫参汤主之。”此方由紫参与甘草所组成,主药显然是紫参,紫参即蓼科植物之拳参。《苏联药典》收载拳参为治肠炎下痢之要药,紫参治下痢在我国两千年前已有实践经验的记载,可是由于年远代湮,文字脱误,《金匮要略》这条原文作“下痢肺痛者紫参汤主之”,历代注家虽有疑为文字误讹者,亦有人谓下痢属大肠经病,肺与大肠相表里,大肠移热于肺故肺痛,然而肺痛究属少见之症,致《金匮要略》此条成了疑案,字之误而致良方失传,紫参这一味良药,亦湮没不闻,甚至有注家将紫参释为桔梗者。由此可知,研究中医学,对古代文献之校准考证亦为当前重要的任务,同时结合对本草药物的科学研究,更有其重要意义。通过实践研究中医中药的疗效,从而检验和阐明古人的经验。

在研究中药的疗效方面,除了单味药以外,还须研究配伍后的作用。如附子配干姜以回阳、大黄配芒硝以攻下、麻黄合桂枝以解表等,这种配伍是否加强了它们之间的协力作用,又如麻黄合石膏以平喘,附子合白术以治风湿、黄芪合防己以消水肿等,是否转变了它们作用的方向?从这些配伍后的疗效中可以窥测复方配合的规律。中药的医疗效用肯定是在医疗实践中发现和发展起来的。我们必须在原有经验基础上,通过再实践,求得不断地发展。如半边莲原作解毒药,治蛇毒,近又发现能利尿、消水肿,甘草近又发现能治胃溃疡等疾患,由此可知临床实践为研究药效的必要途径。在大搞群众性献方运动中,各地献出的验方秘方、单方草药等,是群众长期实践、行之有效的宝贵经验,必须认真整理。首先应从这数以百万计的庞大资料中,根据来源,追踪访问它的经效事例,做出初步整理,从中发现有特殊疗效的珍贵资料。通过临床再实践,做进一步的科学分析。

临床研究应该是广泛治疗和精密实验相结合,一方面广泛应用各种有效方法解除病人疾苦,另一方面积累大量资料,加以分析总结,阐明证候治疗的一般规律,并为进一步研究疗效机制提供有利条件。在研究过程中,应该按照科学的要求,要有详细的病历记载,客观地诊断检查,周密地临床观察,做必要地对照,定期地追访等,从而找出更明确的治疗规律和更好的特效方药。例如白头翁汤治痢疾,茵陈蒿汤治黄疸,主药白头翁和茵陈蒿应做单味和复方的对照实验,借以窥测药物的单独作用和复方的协力作用之间不同的规律性。

西医学习中医,除有条件的离职学习外,一般可结合业务,边临床边学习,应用中医理论,施行中医治疗,结合西医诊查,观察记录,总结疗效,提供科学研究,同时也要研究中药,因为中药是中医学的组成部分,是医疗方法中的重要武器。研究中药,一般来说,虽然也应该分析其成分,但是目前看来,还不能用西药观点,即从单纯成分来看待中药。由于中药是生药,其医疗作用是天然的复合的多种成分的综合,它对人体起着多方面的作用。经验证明,有的中药发汗而兼利尿,有的止血而兼治痢,有的抗菌也兼有解毒,有的泻下又兼健胃等,在用法及用量上,也处处值得研究。从某些中药和方剂已可窥测到多数中药是对人体起调整平衡、改善体质、增进抗病力、恢复正常生理机能的;也有针对病原的功能,如杀虫、制菌、抗病毒等。由此可见,今后研究我国丰富的药物,首先应从临床观察以及动物实验研究它复合的药理作用,然后再进行化学分析。

中医中药研究得以迅速开展和上面所述成绩的获得是中西医团结合作的成果。科学研究必须为广大劳动人民的健康和生产服务。理论研究与医疗实践相结合;经典医学与群众经验相结合;总结经验与科学分析相结合。我们的共同目的是为了战胜疾病,保障人民健康,中西医必须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江苏中医》1959年第9期16-17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