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到生活当中去悟

到生活当中去悟

时间:2022-04-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中医源于生活,我们不单要从生活当中看到闪亮的医理,还要把医理用到生活中去。这点是任之堂医学精华中的精华,只不过很多人没有领悟到而已。老师传出了脉法中最重要的一句心得,这是任之堂的不传之秘,是秘诀中的秘诀——脉独大者要顺其性,脉独小者要养其真。老师一般不轻易传这句话,我们在任之堂学习了近半年,老师在一次偶然之中为我们道破,我们豁然开朗,以前的谜团一一扫破。

老师的《万病从根治》这本书中有大量精彩的中医感悟,这些感悟很重要,可掌握这种感悟的思维更重要。中医源于生活,我们不单要从生活当中看到闪亮的医理,还要把医理用到生活中去。每天的生活小事背后,都有深奥的道理。

老师经常叫我们要养成这种思维习惯,没事要多到外面去观观山,看看水,望望天上的云彩,再到微观世界里面去,看看蜜蜂怎么采花,蚂蚁怎么搬家,树叶是怎么掉下来的,甚至去感悟水是怎么变成云彩,空气又是怎么凝成露珠的……这里面都有门道,这些“众妙之门”,只要打开一扇,就受益无穷了。

在第三阶段的跟诊中,老师把这种悟性思维,有别于感性与理性思维的东西教给我们。我们才发现老师给我们的不再是一条条鱼了,而是一招招捕鱼的技巧。

授人以鱼只饱一餐,授人以渔终身受惠。

《阴符经》曰:“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尽矣!”

中国古代是一个农耕的社会,中医就是在这片沃土里孕育出来的一朵奇葩。即便是在耕田种地的过程中也蕴含着非常深奥的医理。

比如,农民种菜,种那些根薯类的作物,如地瓜、山药、马铃薯等,首先就要深翻土,这样根薯类的作物才能最大限度地顺其性,把根往土壤肥沃的深处生长,就能够结出肥硕的根薯来。

如果种的是瓜类的作物,比如丝瓜、苦瓜、黄瓜等,你就要给它搭一个棚,这些瓜类的作物才能够最大限度地顺其性,把藤条往瓜棚四面广阔的空间攀沿,就能够结出很多瓜来。

各种草木都有它生长的习性,有喜阴,有喜阳,有喜湿,有喜干,有冬季生,有夏季长,农谚说:“稻田水多是糖浆,麦田水多是砒霜。”只要能够顺应这些草木粮食的生长习性,就能够收获到丰硕的成果。

岳美中老先生,很喜欢用柳宗元的《种树郭橐驼传》来谈养生治病。“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尊也,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耳。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固,其筑欲密。既然已,勿动勿虑,去不复顾。”岳老感慨道,若医者治慢性病,懂得顺木培土一法,思过半矣。

我们看完这段话后,感触很深。老师常说的“顺其性,养其真”,这在农学里就能得到最完满的诠释。

老师常跟我们说,天地之间,以人为贵,以人居其中。人体之中,肝木、脾土为贵,以肝木、脾土居其中故也。治病就是要顺肝木之性,养脾土之真,使得中焦斡旋,生生不息。常用加强版逍遥散与“脾三药”山药、芡实、炒薏苡仁。

在顺其性的基础上,养其真就很简单了。养其真说白了,就是人渴了就要喝水,饿了就要吃饭,困了累了就要休息。很多人都知道养其真,虚了都知道去进补,生活富裕了,都知道把饭菜搞得很丰盛,但这些养其真的做法,如果没建立在顺其性的基础上,就变成壅补呆补了。结果制造出更多的时代病,如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等。

这就像没有给瓜类作物搭棚,却一下子给它上很多肥料,这些瓜类怎么能放开手脚来成长呢?所以老师把顺其性放在第一位,把养其真放在第二位。即便是要培补,也要通补而不壅补。要让五脏元真通畅,不能让六腑有丝毫阻滞。这点是任之堂医学精华中的精华,只不过很多人没有领悟到而已。

农谚有种说法叫:“深耕胜浇水,搭好瓜棚胜施肥。”这深耕松土跟搭瓜棚,都是给植物更广大的生长空间以顺其性,在顺其性的前提下,当你发现蔬菜的叶子干了,你去浇点水;黄了,你再稍微施点肥;有杂草了,你再锄锄草,这样就不用操心,只等收获了。

那么,在人身上要怎么摸脉定药,以“顺其性,养其真”呢?

老师传出了脉法中最重要的一句心得,这是任之堂的不传之秘,是秘诀中的秘诀——脉独大者要顺其性,脉独小者要养其真。

《黄帝内经》说:“非其人勿教,非其真勿授。”老师一般不轻易传这句话,我们在任之堂学习了近半年,老师在一次偶然之中为我们道破,我们豁然开朗,以前的谜团一一扫破。古人言:“假传万卷书,真传一句话。”这句话绝对称得上是正品的真传。

老师说,持脉之道,知脉过与不及之理,思过半矣!

过,就像植物生命力旺盛,但周围的空间又不够它舒展。在人就会体现出脉独大之象,脉独大就要顺其性,这种作物就该给它搭棚深耕。

不及,像植物营养能量不够,呈萎缩枯黄状态。在人就会体现脉独小之象,脉独小就要养其真,这种作物就该给它施施肥浇浇水了……

“合浦之蕴珠,光华非不灿烂也,不有鲛人之识,谁为珍而藏之。昆山之璞玉,泽色非不温润也,不经玉人之剖,谁为取而用之。珍藏之秘本,济世之良方,非不屡获奇效也,不赖先达之传,又谁为应验而广播之哉。”

古人云:“饶你聪明过颜闵,不遇明师莫强猜。”如果不是老师一步一步循循善诱,我们怎么能够一点一滴地窥视到中医里面的大美呢?古方里面的深意,如果不经老师这番医理的贯通,我们现在可能还在中医门外,等闲视之。懂中医的人,就会重视。不懂中医的人,就会轻贱。但中医里面的精髓,就像玉蕴珠藏一样,不因为时代变化而丝毫褪色,一直就在我们日常生活中。

老师看到任之堂一大群学生们在埋头苦读,便说,要把书读活,就要到生活当中去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