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神秀悟禅偈

神秀悟禅偈

时间:2022-12-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此偈出于《六祖法宝坛经》。神秀提出“净心”“离念”“看心”,主张“一念净心,顿超佛地”,影响深远。他按照弘忍的要求,精心制作了此偈,题于壁上。神秀是唐代著名僧人,禅宗北宗创始人。神秀的偈诗,尚未悟出禅的真谛,所以没能得到弘忍认可。弘忍去世后,神秀便到江陵当阳玉泉山弘扬禅法,倡“渐悟”之说。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

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

【注释】

①菩提树:又称“觉树”,指荜钵罗树。相传释迦牟尼在荜钵罗树下得道,大彻大悟,证得菩提(觉悟),所以佛教把此树视作吉祥之树。

②尘埃:随风飘扬的灰土;此处比喻污染。《楚辞·渔父》云:“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

【出处】

此偈出于《六祖法宝坛经》。经中说:唐高宗咸亨年间,禅宗五祖弘忍要挑选一个衣钵传人,命令门下弟子每人作一偈,规定偈中必须反映自己的学佛心得,以此来观察弟子们对佛学的悟性。他的上座弟子神秀,以刻苦勤劳、聪颖好学而受到赏识,故有“东山之法,尽在秀矣”之说。神秀提出“净心”“离念”“看心”,主张“一念净心,顿超佛地”,影响深远。他按照弘忍的要求,精心制作了此偈,题于壁上。

【赏析】

神秀是唐代著名僧人,禅宗北宗创始人。俗姓李,尉氏(今属河南)人。从小博览经史,又赴黄梅(今属湖北)双峰山师事弘忍,成为上座弟子。神秀认为:“众生本有觉性,如镜有明性;烦恼覆之不见,如镜有尘。若依师言教,息灭妄念,念尽则心性觉悟,无所不知,如磨拂昏尘,尘尽则镜体明净,无所不照。”当弘忍选法嗣时,他受命作偈,将身比作“菩提树”,把心喻为“明镜台”,看上去好像悟彻了佛性,但却在无意之中,肯定了物质世界和心的存在。既然世界万物唯心所生,所以最为省要的法门,就是以坐禅观心来对治妄念、烦恼,达到“了心”“无心”的境地,最终进入佛境。神秀的偈诗,尚未悟出禅的真谛,所以没能得到弘忍认可。弘忍去世后,神秀便到江陵(今属湖北)当阳玉泉山弘扬禅法,倡“渐悟”之说。他仍然坚持要经常拂拭蒙于心灵的“尘埃”,主张以修行磨炼,不断清除各种世俗的妄想杂念,以达到佛教理想的“真如”之境。然而,“渐悟”修行毕竟太繁琐,数传之后,即被南宗简捷方便的“顿悟”所取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