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医对肝的认识

中医对肝的认识

时间:2022-04-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中医学认为,肝为五脏之一,是人体中重要而最大的脏器,其阴阳属性为阴中之阴,又称厥阴。中医学将这一特性称之为“主疏泄”。肝的疏泄功能正常是保持脾胃升降枢纽能够有条不紊的重要条件。胆附于肝,内藏胆汁,促进消化。肝气郁结,可影响胆汁分泌、排泄,导致脾胃功能障碍。肝还能调节人体生殖功能,女子月经与男子排精与肝疏泄气机的功能密切相关。肝具有储藏血液和调节血量的作用,又称“血海”。

中医学认为,肝为五脏之一,是人体中重要而最大的脏器,其阴阳属性为阴中之阴,又称厥阴。肝为魂之处,血之藏,筋之宗。肝在五行属木,主动、主升,与胆、筋、爪、目等构成肝系统。

(一)主疏泄

中医学对肝有很有意思地描述:“将军之官,谋略出焉”。将军的职责是保证国家的安定,所以需要用各种谋略来协调各方面的关系,这与肝在人体内的角色非常相像。肝对全身脏器之间起着疏导和协调的作用。分析一下“肝”字的构成,“月”字旁表示至肉质的器官,“干”则为干预、冒犯的意思,也就是说肝的特性在于能够干预、协调其他器官的活动。中医学将这一特性称之为“主疏泄”。疏,即疏通、疏导。泄,即升发、发泄。疏泄,即舒畅、伸展、条达、宣泄、畅快。肝的疏泄功能一方面表现在对脏腑的疏导和调节上,另一方面表现在调节情志,使情绪畅快。

1.调节精神情志 正常情况下,肝的疏泄功能正常,肝气升发,既不亢奋,也不抑郁,舒畅条达,人体就能够较好地协调自身的情志活动,表现为精神愉快、心情舒畅、思维灵敏、血气和平。若肝失疏泄,则就会引起精神情志活动异常。疏泄不及,肝郁气结,表现为抑郁不乐、多愁善感、胸胁涨闷;疏泄太过,肝气上逆,表现为烦躁易怒、失眠多梦、头胀头痛。反之,外界的刺激,常可损伤肝,导致肝气郁结、气机不调等表现,因此有“暴怒伤肝”(图5-1)“肝喜条达而恶抑郁”之说。

图5-1 暴怒伤肝

2.调节脏腑功能 胃主收纳,主降;脾主运化,主升。肝的疏泄功能正常是保持脾胃升降枢纽能够有条不紊的重要条件。肝失疏泄,怎会引起“肝胃不和”和“肝脾不和”。胆附于肝,内藏胆汁,促进消化。肝气郁结,可影响胆汁分泌、排泄,导致脾胃功能障碍

肝能通利三焦。三焦为体内水盐代谢的通道,肝能调畅三焦的气机,“三焦气治,则脉络通而水道利。”肝失疏泄,则三焦气机阻滞,气滞则水停,从而导致痰饮、水肿、腹水等。

肝还能调节人体生殖功能,女子月经与男子排精与肝疏泄气机的功能密切相关。肝失疏泄则气血不和、冲任失调,形成月经、带下、胎产之疾,以及不孕。精液的封藏在肾,排泄在肝,气机调畅,则排精通畅。肝失疏泄,则可出现排精障碍,甚至不育。

(二)主藏血

肝具有储藏血液和调节血量的作用,又称“血海”。 血是人体一切脏腑组织进行生理活动的物质基础,也是人体精神意志活动的能量提供者,肝的“主疏泄”作用正是通过“血”来实现的。肝具有肝动脉和门静脉双重血液供应,具有丰富的血窦。肝正是通过对所藏的血的调节和分配,来起到对各脏腑的疏导、协调作用。《素问·五脏生成篇》中说:“故人卧,血归于肝,肝受血而能视,足受血而能步,掌受血而能握,指受血而能摄。”人体在休息和睡眠时,机体需要量减少,大量血液储存于肝;人活动时,机体需血量增加,肝就将储藏的血液排出,以供机体活动需要。如肝血不足、肝不藏血,则血海空虚,易倦乏力、不耐劳累或出现呕血、便血、鼻出血等。

(三)在体主筋、其华在爪、开窍于目

筋,即筋膜,是联结关节、肌肉的组织。肝血充盛,则筋膜得到充分的濡养,维持其坚韧刚强之性,肢体关节才能运动灵活、强健有力。肝血不足,血不养筋,则会出现肢体麻木、屈伸不利、手足震颤;或发生四肢抽搐、牙关紧闭等。

爪,指爪甲,包括指甲和趾甲。“爪为筋之余”,肝血的盛衰可以影响爪甲的枯荣。肝血充足,则爪甲坚韧明亮,红润光泽。肝血不足,则爪甲软薄,甚至脆裂。

《灵枢·脉度篇》曰:“肝通气于目,肝和则目能辨五色。”肝血不足,则视物模糊或夜盲;肝阴亏损,则两目干涩;肝火上延,则目赤肿痛;肝胆湿热,则双目发黄等。

(四)与胆相表里

肝的疏泄可直接影响到胆汁的分泌和排泄。疏泄正常,则胆汁循常道而行;反之,可造成胆汁上逆或外溢,导致口苦、黄疸等。

(五)与春气通应

春季阳气始生,自然界生机勃发、万物生长,而肝主升发,喜条达而恶抑郁,当春季阳生之时,有助于肝气升发,所以说肝气通于春。素体肝阳亢旺者,在春季多易发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