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辨证为主、证病结合 高血脂为现代医学病名,临床表现不一,可有眩晕、气短、腰酸、不寐等临床症状。高脂血症,阴虚证者多与过度饮酒及喜食辛香、油炸食品有关;阳虚证者常和过食肥甘、嗜好动物内脏有关。2.本虚标实、调补肝肾 高血脂多表现为本虚标实,而与肝、肾2脏最为密切,其标为痰、为湿、为阳亢。
[《江西中医药》]
1.辨证为主、证病结合 高血脂为现代医学病名,临床表现不一,可有眩晕、气短、腰酸、不寐等临床症状。治疗应在中医辨证论治的基础上,参考现代医学对中药的研究成果,加入几味确有降脂作用的中药,则更有利于提高临床疗效。高脂血症,阴虚证者多与过度饮酒及喜食辛香、油炸食品有关;阳虚证者常和过食肥甘、嗜好动物内脏有关。根据这一特点,在辨证的基础上,治疗时,阴虚证者常在处方中加入山楂、女贞子、地骨皮、枸杞子、何首乌等养阴降脂药;阳虚证者则常加入杜仲、淫羊藿、半夏等温阳降脂药。根据高脂血症动脉粥样硬化,常在处方中加入蒲黄、川芎;伴有高血压症,常在处方中选加草决明、夏枯草、虎杖、茵陈、菊花、钩藤等。
2.本虚标实、调补肝肾 高血脂多表现为本虚标实,而与肝、肾2脏最为密切,其标为痰、为湿、为阳亢。其本为肝肾两虚。“肾者胃之关也”,肾的气化,主宰整个津液的代谢,故肾虚易生痰湿。“肝肾同源”,若“水不涵木”,易致肝阳上亢,所以在治疗高血脂时,着重调补肝肾,配以祛痰、化湿、平肝等疗法。
3.痰瘀交阻、化痰祛瘀 饮食偏嗜,过食肥甘;或痰湿之体,易于脾失健运,使水谷精微无以输布,内聚成湿浊黏痰之物;或久病阴虚,内生火热,炼津为痰,痰浊既成,注于血脉,阻塞脉络,终成痰瘀为患,形成高脂血症。此时应当从痰瘀论治,选用泽兰、泽泻、泽漆、莱菔子、白芥子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