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此原所以结胸与痞之故。病发于阳者,邪在阳之经;病发于阴者,邪在阴之经也。阳经受邪,郁即成热,其气内陷,则为结胸。要之阳经受邪,原有可下之例,特以里未成实,而早行下法,故有结胸之变证。仲景复申明所以成结胸之故,而不及痞,岂非以阴经受邪,则无论迟早,俱未可言下耶?本条所论述的是结胸与痞证的成因。仲景反复强调形成结胸证的原因,而未涉及痞证的成因,难道只是因为阴经受邪,不管迟早,都不能攻下吗?
【伤寒论原文】
病发于阳而反下之,热入因作结胸。病发于阴而反下之,因作痞。所以成结胸者,以下之太早故也。
【伤寒贯珠集】
此原所以结胸与痞之故。病发于阳者,邪在阳之经;病发于阴者,邪在阴之经也。阳经受邪,郁即成热,其气内陷,则为结胸。阴经受邪,未即成热,其气内陷,则作痞。所以然者,病邪在经,本当发散而反下之,里气则虚,邪气因入,与饮相抟而为病也。要之阳经受邪,原有可下之例,特以里未成实,而早行下法,故有结胸之变证。审其当下而后下之,何至是哉!仲景复申明所以成结胸之故,而不及痞,岂非以阴经受邪,则无论迟早,俱未可言下耶?
【白话解】
本条所论述的是结胸与痞证的成因。病发于阳,是指病邪侵袭阳经;病发于阴,是指病邪侵入阴经。阳经受邪,郁而化热,邪热内陷,发为结胸证。阴经受邪,没有立刻郁而化热,邪气内陷,发为痞证。之所以有这样的区别,是因为病邪在经,本当发汗散邪却反用下法,使得里气虚弱,邪气乘虚而入,与水饮互结而为病。如果阳经受邪,原有可用下法的例子,但在里的邪气尚未结聚成实,却过早地施用攻下之法,故而造成结胸的变证。若能辨清当下之证再攻下,怎会导致如此后果呢!仲景反复强调形成结胸证的原因,而未涉及痞证的成因,难道只是因为阴经受邪,不管迟早,都不能攻下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