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放开心胸,颐养性情

放开心胸,颐养性情

时间:2022-03-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二)放开心胸,颐养性情博白客家人十分重视养性。所谓“身外之物”,指名位、钱财等身体之外的东西。他们认为这些东西,既不能随人生而带来,也不能随人死而带去,所以把它称为“身外之物”,表示轻视之意。此外,“儿孙自有儿孙福”也是客家人自我安慰的一种方式。正因为客家人的自我调节使得自己始终能保持着良好的平和心态,因而博白的长寿者很多。
放开心胸,颐养性情_客家文化与和谐广西

(二)放开心胸,颐养性情

博白客家人十分重视养性。使精神情绪处于安静、乐观,没有过分欲望的状态,叫做保养精神,亦称养性。它源于老子“少私寡欲”的思想。道家认为,人们在精神情绪方面,做到心胸开阔、性格爽朗、不图名利、排除私心就能达到长寿的目的。当今生理学、医学也证明:只有良好的心态才能有助于身体的健康,特别是生病的人更应保持良好的心态,这样才有助于病情的好转并达到长寿。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在得知自己患病后都是郁郁寡欢,吃不下,睡不着,有的竟是抑郁终日,这就严重影响了身体的健康和病情的好转。博白多数客家人就不一样,他们秉承了祖先天生乐观的性格,对生老病死很看得开,就算得了重病也不忧,日常起居照常,且能乐悠悠地谈笑风生:“生死有命,多想冇益,一餐三碗饭,食得落就是福。”

客家人也很轻视“身外之物”。所谓“身外之物”,指名位、钱财等身体之外的东西。他们认为这些东西,既不能随人生而带来,也不能随人死而带去,所以把它称为“身外之物”,表示轻视之意。在日常生活中,客家人常言:“功名利禄、生冇带来,死冇带去。”所以每当人们官场失意或者市场竞争失败后,常常会听到一句话:“名利不过身外物,有命就是福。”这些话语,会使一时失意者在心理上得到调节和平衡,起到自我安慰的作用。此外,“儿孙自有儿孙福”也是客家人自我安慰的一种方式。这种方式在老人中很常见。他们以乐观的态度看待人生,乐观的精神态度亦有益于他们健康长寿。正因为客家人的自我调节使得自己始终能保持着良好的平和心态,因而博白的长寿者很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