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患者心理护理的具体措施

患者心理护理的具体措施

时间:2022-04-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但也可能向患者提示其疾病的严重程度而引起一些心理问题。CCU患者在发病初期全部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焦虑状态,多数因持续疼痛而产生濒死心理恐惧。得知自己身患“绝症”后,患者往往引起巨大的痛苦,这些痛苦本身即可导致死亡。因此,心理护理既为健康人提供心理保健,也为患病的人提供心理康复护理。③消除或降低被护理者不良的心理反应。④心理护理执行。该患者的行为属于病人角色行为的缺如。

一、患者角色和求医行为

1.患者角色 角色是指人在一定社会结构、社会制度下的一个特定的位置,它具有特定的权利和义务。患者角色是指社会人群中与医疗卫生系统发生关系的那些有疾病行为、求医行为和治疗行为的社会人群。患者的权利和义务:①对其陷入疾病状态一般是没有责任的,应受到社会的尊重和理解。②免于承担上学、工作、家务劳动等社会义务。③及时就医、早日康复。④认真遵守医疗部门的规章制度、认真遵守医嘱。

2.患者角色的转化(2002、2004、2007A) 人们希望患者能按患者角色行事,但往往患者的实际角色与人们期望的角色不相吻合。患者角色的变化表现为:①角色行为缺如指意识不到自己有病,依从性低;②角色行为冲突指患者角色要求与其他角色要求发生冲突,有挫折感和情绪障碍;③角色行为减退是指因某些原因,放弃一些患者角色行为或从事一些不应承担的活动;④角色行为强化指希望继续享有患者角色所获得的利益,不愿转为常态角色;⑤角色行为异常指患者受到病痛折磨感到悲观、绝望等,从而导致行为异常。

3.求医行为(2008) 求医行为指因疾病困扰而导致的寻求医疗帮助的行为。求医类型:①主动求医型;②被动求医型;③强制求医型。影响求医行为的因素:①对疾病或症状的主观感受,往往由两个方面决定:a.疾病或症状方面的特点;b.患者的社会心理特征。②经济状况。③医疗保健系统的特点。

二、患者的一般心理问题

1.对疾病的认识和态度 人知道自己患病后,会很快把注意力由外部世界转向自身的体验和感受,由于感知觉的指向性、选择性、理解性和范围都受到情绪和性格特征的影响,所以患者往往只关心本身的功能状态,对各种症状的敏感度都会增强。

2.情绪和情感活动

(1)情绪不稳定,易冲动:患病时,患者心理性应激使得心理冲突明显,焦虑、愤怒、束手无策、绝望、罪恶、羞愧、厌恶等不愉快的情绪,使患者的理智减弱,遇事易冲动,甚至与病友、医务人员发生冲突。

(2)焦虑与恐惧:焦虑是一种防御反应,是“与危险有关而又不知所措”的不愉快体验。有学者用“失助感”来解释焦虑。当人对涉及本身利害的事物失去了控制能力,恐惧与焦虑都是对危险的恰当反应。

(3)悲观与孤独:现代社会要求人们紧紧跟上飞速发展的时代,但是疾病却从根本上动摇着人们的正常生活,把一些人从社会生活中排斥出去。这种情况的结果,患有疾病的人就只能落后于同事,并且失去了应有的社会地位和作用。另外,疾病也加重了人们的经济负担,不仅使家庭沉闷,甚至使家庭生活陷入破裂的危险。疾病会使人感到在人生道路上受到很大挫折,悲观与孤独感油然而生。

三、不同年龄阶段患者的心理活动特征

1.儿童患者的心理 儿童患者的特点是年龄小,对疾病缺乏深刻认识,心理活动多随治疗情境而迅速变化。因为他们注意力转移较快,情感表露又比较直率、外露和单纯,不善于掩饰病情,所以只要依据其心理活动特点进行护理,易于引导他们适应新的环境。

2.青年患者的心理 青年人正是人生朝气蓬勃的时期,对于自己患病这一事实会感到很大的震惊。他们往往不相信医师的诊断,否认自己患病,直到真正感到不舒服和体力减弱时才逐渐默认。

3.老年患者的心理 尽管理解衰老是生物体不可抗拒的规律,但一般老年人都希望自己尽量健康长寿。他们自己不服老,也不希望别人说自己衰老。老年人一般都有慢性疾病,所以当某种疾病较重而就医时,他们对病情估计多较悲观,心理上也突出表现为无价值感和孤独感。有的情感变得幼稚起来,甚至和小孩一样,为不顺心的小事而哭泣,为某处照顾不周而生气。

四、特殊患者的心理问题

1.危重患者 危重患者入院后自然受到特殊的对待,这些特殊对待对于他们的救治是必要的。但也可能向患者提示其疾病的严重程度而引起一些心理问题。国外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监护病房(CCU)及加强监护病房(ICU)的患者心理研究说明,这种病房中的患者心理问题除疾病本身的影响外,环境因素也参与其中。

CCU患者在发病初期全部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焦虑状态,多数因持续疼痛而产生濒死心理恐惧。焦虑的原因据分析主要是环境所致。

2.不治之症患者 每个人都有求生的本能欲望,因此,当患了“绝症”面临死亡时总会产生一些心理变化。当前死亡的主要原因是心血管病、肿瘤、脑血管疾病及呼吸系统疾病等,其中引起濒死感最强的疾病是癌。得知自己身患“绝症”后,患者往往引起巨大的痛苦,这些痛苦本身即可导致死亡。

3.患者痛苦的原因 ①意识到死亡的逼近;②丧失的预感;③疾病过程的躯体后果,如呕吐、疼痛、呼吸困难、严重的不适应以及当病情进展时的绝望和失助感。

五、心理护理的概念、原则与程序

1.概念

(1)定义:心理护理是指在整个护理过程中运用医学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通过以护士为主体的医护人员的言语、表情、姿势、态度和行为等来影响或改变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与行为,使之有利于其疾病的好转、痊愈和康复,以发挥医疗护理的最佳效果的过程。

(2)对象:包括所有的护理对象,既可以是身体健康的人也可以是患各种疾病,需要治疗及护理的病人。因此,心理护理既为健康人提供心理保健,也为患病的人提供心理康复护理。

2.原则

(1)基本原则:①交往性原则;②针对性原则;③健康教育原则;④自我护理原则;⑤保密性原则。

(2)目标:①满足被护理者的需求。②给被护理者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③消除或降低被护理者不良的心理反应。④提高被护理者的适应和调节能力。

3.程序 ①广泛收集和分析患者的心理信息。②护理诊断。③心理护理计划的制订。④心理护理执行。⑤心理护理效果评价。

历年考点串讲

近十年考了5题,为A1、A2型题。病人角色的变化、求医行为的类型是考试的重点,应熟练掌握。常考的细节有:

1.角色行为缺如指意识不到自己有病,依从性低。

2.角色行为减退是指因某些原因,放弃一些病人角色行为或从事一些不应承担的活动。

3.角色行为异常指病人受到病痛折磨感到悲观、绝望等,从而导致行为异常。

4.角色行为冲突指病人角色要求与其他角色要求发生冲突,有挫折感和情绪障碍。

5.求医行为:①主动求医型;②被动求医型;③强制求医型。

6.病人安于已适应的角色,小病大养,该出院而不愿意出院,此时病人的状态被称为角色行为强化。

7.在病人常见的心理问题中,常表现为行为与年龄、社会角色不相符合,像回到婴儿时期,此病人的心理状态被称为退化。

8.典型病例:男性,61岁。刚刚从岗位上退休,被诊断患有肝硬化合并腹水。他承认有病,但他仍想完成某本书的写作任务,甚至搬到办公室住,废寝忘食而忽略了治疗。该患者的行为属于病人角色行为的缺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