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脱髓鞘性假瘤

脱髓鞘性假瘤

时间:2022-04-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脱髓鞘性假瘤又称为肿胀性脱髓鞘病变,是介于多发性硬化和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的中间型病变。本例脱髓鞘性假瘤的诊断较为困难,但其强化较具特征性,病变强化似指向侧脑室,且近白质面强化更明显,考虑到患者年龄较轻,应想到本病。

【临床资料】

患者男,38岁。入院4d前蹲位起身时突然跌倒、意识丧失伴右侧颈部肌肉痉挛,持续10~20min后好转,清醒后无特殊异常。

神经科查体:左侧不全性中枢性面瘫,左侧视盘稍充血,四肢肌力正常,腱反射阳性,病理征阳性。实验室检查无阳性发现。

【影像学检查】

1.CT 平扫右额叶见低密度病变,其内密度不均,可见线样等、高密度影,病变边界不清,邻近脑沟、脑质受压(图33a)。增强检查病变周边可见不规则环状强化,内部强化不均(图33b)。

2.MRI 增强检查示病变周边呈明显不规则环状强化,病变近白质侧强化更明显,似呈锥形指向侧脑室,病变内部多发中度强化分隔,周边见少量低信号水肿带(图33c、d)。

【诊断及鉴别诊断】

本例为中年男性患者,右额叶脑内占位性病变,水肿及占位较轻,显著环形强化。首先考虑肿瘤性病变,须鉴别的包括:

1.混合性胶质瘤或少突胶质细胞瘤 单纯少突胶质细胞瘤较少见,以混合性胶质瘤更为多见,好发于额叶表浅部位,易发生钙化,79%~90%可见条带状或团块状钙化,常有囊变,水肿和占位较轻,轻到中等强化,本例CT平扫病变内可见高密度影,不排除为钙化,支持此类肿瘤。

2.间变性星形细胞瘤或胶质母细胞瘤 发病年龄一般偏大,好发于深部脑白质,呈浸润性生长,肿瘤一般均可见囊变坏死或出血,钙化少见,水肿和占位更明显,呈不规则环状强化,本例患者年龄及病变占位效应轻不支持此二者。

3.转移瘤 近一半为单发,好发于大脑半球皮质和皮质下区,以不均一环状强化及明显水肿为其特征。另外本例尚须除外单发脑脓肿,首先病史及临床资料不符合,其次脓肿的环形强化一般较为规则。因此,本例考虑为肿瘤性病变,混合性胶质瘤可能性大。

图33 脱髓鞘性假瘤
a、b.CT:平扫,右额叶低密度病变,伴线样等、高密度影;增强检查病变周边不规则环状强化;c、d.MRI:增强检查,病变周边明显不规则环状强化,近白质侧强化更明显,似呈锥形指向侧脑室,并内部多发中度强化分隔

【手术记录与病理】

肿块位于中央沟静脉前1cm左右,局部脑组织肿胀,于中央沟前1cm旁中线约0.3cm切除肿块4cm×4cm×4cm,肿块位于髓内,无边界,无包膜,色灰,中央有坏死组织,小囊性变,血运中等。切除肿块后再取后界(相当于中央沟前)组织,连同大块肿瘤组织送病理。

病理诊断:考虑为脱髓鞘性假瘤,不除外胶质瘤可能性,请务必密切随访。术后随诊患者无复发。

【讨论】

脱髓鞘性假瘤又称为肿胀性脱髓鞘病变,是介于多发性硬化和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的中间型病变。其病理特征如下:急性期表现为血管周围淋巴细胞浸润,髓鞘破坏区单核、巨噬细胞浸润,伴肥胖型星形细胞增生,轴索相对完整;随病程延长,巨噬细胞和肥胖型星形细胞减少,纤维型星形细胞明显增生。一种特殊染色方法——Luxol-fast-blue可将其与胶质瘤鉴别。免疫组化染色HAM-56、CD68也有助于诊断。

脱髓鞘性假瘤的影像学诊断较为困难,常规MRI序列一般仅能发现病变并定位,很难进一步鉴别,功能性MRI检查对诊断可有一定帮助,如可通过PWI来观察病变的灌注情况,进而与肿瘤鉴别,但鉴别效果各家报道不一。因此临床表现就更为重要,如有以下几点应想到脱髓鞘性假瘤的诊断:起病急、病程短;脱髓鞘疾病病史;疫苗接种、病毒感染史;儿童及青少年幕上呈明显强化病灶;但均不具特异性

本例脱髓鞘性假瘤的诊断较为困难,但其强化较具特征性,病变强化似指向侧脑室,且近白质面强化更明显,考虑到患者年龄较轻,应想到本病。

(孙志华 张云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