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大数据时代的编辑素养

大数据时代的编辑素养

时间:2022-02-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大数据时代的出版传媒具有什么样的特征呢?出版机构将在大数据时代提供用户体验良好的数字内容服务,出版机构在数据汇聚、分析、处理能力上的普遍提升也将是一种不可避免的总体趋势。依托大数据,出版社分析人们的需求,针对其问题设定数据专属服务,提供一揽子解决方案。
大数据时代的编辑素养_现代出版的探索与创新

张 玲

摘要:大数据时代对各行各业将产生巨大影响,本文通过对大数据时代、大数据时代出版传媒转型的几个方向的分析,预测作为媒体中心的编辑在大数据时代所应具备的素质。具体包括专业基础方面的素质、数据分析预测的能力、内容创造重组的能力、内容呈现的能力以及团体协作的能力等。

关键词:大数据;编辑;素质;传媒

近来,“大数据”成为一个闪亮的焦点,受到热议。每个行业都在了解和评估其对自身的潜在影响。对于出版业的主体之一的编辑来说,如何在以“大数据”为特征的新形势下把握自我,弄潮其间,适应新的时代,是一个陌生而又令人神往的话题。

一、什么是“大数据”

美国网络电视台Netflix(网飞)的网络定制剧《纸牌屋》取得了巨大成功,制作方宣称该剧是基于海量用户数据的积累和分析。Netflix用逻辑和计算取代了依赖传统和直觉的做法,每天会对3000万次“播放”,注册用户的400万次评级,300万次搜索以及一天中用户观看视频的时间和所使用的设备进行观测。每一个动作,都会被记录成为可供分析的原始资料,帮助网站分析用户,针对不同用户推荐节目。这是他们成功的关键。

这种对大量的人机数据进行捕捉、存储和分析,并根据这些数据做出预测的能力就是我们所说的大数据[1]。维基百科定义“大数据”为巨量资料(big data),指的是所涉及的资料量规模巨大到无法透过目前主流软件工具,在合理时间内达到撷取、管理、处理,并整理成为帮助企业经营决策更积极目的的资讯。

早在1980年,著名未来学家阿尔文·托夫勒便在《第三次浪潮》一书中,将大数据热情地赞颂为“第三次浪潮的华彩乐章”。但大数据的重大进展主要发生在近几年,到2013年,这一年被国外媒体称为“大数据元年”。美国政府投资2亿美元启动“大数据研究和发展计划”,更将大数据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

二、大数据时代的出版传媒

大数据出版是伴随着海量数据、网络等众多概念的演进而产生的一个新概念。“大数据”具有3V特点(Volume、Velocity、Variety),这也促成了大数据的第四个特点:大价值。由于“大数据”覆盖广泛且类型多样,数据成为日常管理和重要决策的主要依据,并由此成为价值提升不可或缺的资源[2]。然而许多出版传媒并没有真正做好迎接大数据时代的准备,例如《大数据时代》书中提到了出版数字化,“出版社没有看到数据化的需求,也意识不到书籍的数据化的潜力”[3]。这是值得传统出版业深思的问题。从内容的质地角度要求,我们认为图书出版的“滞后”有其合理性,但不能因此就排斥图书出版的“与时俱进”与“争先恐后”[4]

大数据时代的出版传媒具有什么样的特征呢?总结学者们的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从公共媒体到公众媒体

公众不仅参与能力增强,而且通过对数据的理解使用,使其影响力进一步扩大,促成了公共媒体向公众媒体的转变。大数据作为一种资源,同时也是一种工具,不仅是对过去的回忆,以期望有利于对当下社会进行观照,更重要的是人们能够通过它对未来进行预测。出版机构将在大数据时代提供用户体验良好的数字内容服务,出版机构在数据汇聚、分析、处理能力上的普遍提升也将是一种不可避免的总体趋势。同时,公众参与其中,人人皆为主角。它体现出一种彻底的平等性——不仅是时间、空间上的平等,更是一种社会意义上的平衡。大数据背景下通过对共享数据的调用,打破了部门编辑之间的障碍,实现全流程的数据开放交流,实现了公共媒体向公众媒体的转型[5]

(二)大数据支持下的读者调查及预测系统

大数据支持下的读者调查及预测系统包括如下两个方面:

一是对读者喜好的预测,以达到精确推送。大数据时代,通过把数学算法运用到海量的数据分析上来预测事情发生的可能性。在数字阅读领域,用户在阅读终端的所有行为,包括什么时间,在哪儿,看了哪本书的哪一页,甚至每一页的停留时间等信息,都可通过大数据技术精准获取,这样就可以掌握读者的阅读行为趋势和偏好,而这也是出版社需要掌握的最重要的资源之一。出版媒体应该在真正理解内容的基础上,修订、补充、追加知识,深入挖掘各种用户及读者研究和学习的需求,并把出版看成是对读者提供知识服务的过程。

二是对社会发展趋势的预测,以达到准确选材,高效、有目的地生产。传媒不仅通过出版赚取利润,还要引领社会潮流,更好地服务大众。过去往往依据部分专家的经验以及权威部门的意志为依据,在大数据时代,可以通过海量数据的分析,准确把握社会发展趋势,从而为行业发展提供依据,传媒则更为准确地把握主潮流,选好题,做好作品,高效产出。

(三)出版内容转向数据内容服务

大数据时代,出版社将从出版图书变为出版数据。大数据帮助出版社解决问题,为读者提供更专业的服务。依托大数据,出版社分析人们的需求,针对其问题设定数据专属服务,提供一揽子解决方案。大数据对读者最大的好处是个性化需求得到满足,参与感、互动感得到增强,这些显然会大幅度提升读者的阅读体验[6]

(四)出版内容及表现形式多样化

大数据时代,传统的以书、文献等为单位的粗放型生产模式将得到彻底改变,通过对出版内容、读者多元需求的深入了解和把握,一个个高度浓缩的知识要素将与互联网读者的知识需求紧密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大数据研究与学习的国际平台,实现读者、作者的直接交流,推动整个数字出版产业向知识服务型转变[6]

呈现形式上,综合文字、图片、音频、视频、动画、软件模拟、数值模拟等多种形式的多媒体学习与研究产品,将为读者展现一幅幅立体化、可视化、动态化的知识地图。例如,近年来美国一些医疗专业出版机构,已能针对某种疾病,把上百年来积累的典型病例的治疗方案、手术视频等数据分类编辑,呈现给医护人员[7]。这是产品内容和形式上的重大转变。

三、大数据时代的编辑素养

面对出版传媒在大数据时代的重大转型,从事该行业的编辑的重要性是否会有所转变?编辑们又要如何面对新时代的机遇和挑战呢?

(一)新时代编辑工作的重要性

编辑活动是编辑主体依据一定原则对编辑客体进行选择、优化,并使之适宜于传播的能动的创造性文化活动[8]。编辑的核心功能是优选、优化和把关功能,使其宜于传播,编辑活动是一种文化传播活动,履行传播的文化使命和社会责任就是编辑在任何情况下都必须坚守的[4]

近年来,编辑在传媒中的中心地位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挑战,有人认为产品营销更为重要,也有人认为好的策划应占更大比重,而书稿审订的编辑工作往往被忽视。笔者认为不管传播形态如何变化,编辑在信息传播和文化产业中的重要性不容忽视,编辑是出版中心的论断不应否定,但对于编辑的外延应重新界定。过去对编辑的界定过于狭窄,好像只有对书稿进行审读加工的才是编辑,而从事选题策划不进行审读加工的就不算编辑工作,这就有些片面了。既然选题策划以及审读加工等都是编辑工作的应有之义,那么在选题策划过程中自然包括对市场的调研、对读者需求的分析、对产品的定位等,这本身就包含了营销的因素[9]。因此,新时代,编辑的重要性只会加强,不会减弱。编辑为了胜任这种综合性的工作,就必须从强化自身入手,提高个人素质以迎接大数据时代的挑战和机遇。

(二)大数据时代的编辑素养

为了应对新时代对媒体提出的更高水平、更加全面的要求,作为出版传媒中心的编辑应该做好哪些方面的准备?笔者认为,编辑应该从以下五个方面强化自我的修养,以应对新时代的机遇和挑战。

1.专业素质

编辑应该是某个专业领域的行家里手。编辑的专业性不同于作者,可以没有作者那样的专业深度和广度,但也应该掌握某个专业领域的基本知识、研究方法和发展历史。了解其前沿、热点和趋势;熟悉该领域“达人”的特长和动态,并与之建立良好的沟通[7]。具备这种专业素养的编辑,往往能够准确把握读者需求、市场趋势等,从而能够更好地理解作者思想,结合市场及受众给作者以恰当的建议。

2.数据分析的能力

亚马逊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是基于其数据分析的能力。每次当消费者在亚马逊网站上搜索想看的电视节目或者想买的商品时,亚马逊都会增加对该消费者的了解。基于消费者的搜索行为和产品购买行为,亚马逊就知道接下来应该为该消费者推荐什么产品[1]。亚马逊的企业文化就是冷冰冰的数据驱动文化,数据会告诉你什么是有效的,什么是无效的[1]

我们每天都要接触大量的信息、数据,作为编辑尤其如此。数据和信息这两个概念有很大区别。但进入信息时代之后,人们趋向于把所有存储在计算机上的信息,无论是数字还是音乐、视频,都统称为数据[10]。对这些数据的准确分析,将指导我们的下一步决策,数据规模大并不一定能称其为大数据。真正体现大数据能量的是不仅要具备收集数据的能力,还要具备低成本分析数据的能力[1]。因此,每个编辑都不仅要熟练使用文字、图像,还需要懂得如何收集、整合、挖掘和分析数据[11],既是文案工作的主体,同时也是尖端的数据分析员。

然而目前编辑出版人员数据采集、分析和处理能力的匮乏也是出版业适应大数据时代的一大短板。不仅要求对基本的数据规律和模型有所认识,还要有理论思维,具备综合深入思考的能力[12]

3.创造重组的能力

当前一些数字化产品表现出的弊病是:信息的泛滥和碎片化。海量信息涌现在受众面前,反而增加了选择的难度——到底什么才是真正权威、有效和需要的信息?而这正强化了编辑在信息传递中作为桥梁的职责所在[7]。中国新闻出版报刊载王玉梅等的文章,报道了中国知网(北京)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明亮的“大数据出版”概念,通俗来讲就是将出版社的内容资源“碎片化”“数据化”,并在此基础上将其加工成不可切分的知识元,形成网络化的知识元块,最终融入网络大数据环境。

这是对编辑工作提出的新挑战,每一个编辑都应该具备敏锐的洞察力,高超的数据重组创造能力。编辑不再是简单的连接作者和读者的桥梁,而是同时深入参与创作,即同时兼任编辑和作者的职责。

4.内容呈现的能力

就目前来说,编辑呈现内容的方式主要包括封面设计以及内容的表现。封面设计往往决定着是否吸引读者的眼球,是否能够让读者与作品发生关联。因此,好的平面设计是编辑的基本功,如何贯彻作品的思想、风格,如何更好呈现作者的意境,这往往不是用语言能够表达清楚的,编辑最好自己直接参与到设计中来,做到“事必躬亲”。内容呈现以往以文字为主,配以插图,而如今许多作品出现了二者并重,甚至颠倒的情况。这往往是编辑对作品再加工的结果,也是编辑进一步参与书本创作的途径之一。

在大数据时代,作品内容和表现形式更加多样化。这要求编辑除了以上两方面的功底外,还要具备多种媒体、三维呈现的能力。未来的传媒往往为多媒体呈现,由简单的、传统的纯文字阅读,变成随时随地阅读、观看比单纯文字内容更丰富的图片、更生动的视频等,颠覆读者的阅读方式,将读者、作者从传统阅读、投稿带到全媒体的阅读、写作模式之中[13]。为此,编辑必须学会多种媒体表现技术、多种内容呈现方式的本领,从而能够多元、多方位地呈现作品,方便受众。

5.团体协作的能力

大数据时代的传媒,往往涉及各个方面,团体性增强,不是单打独斗可以胜任的。这其中,编辑由于其中心地位,要沟通策划、审订、多媒体制作、数据分析等各个方面,同时还要为深入“创作”,与作者密切联系,因此,编辑的团体协作能力尤为重要。

此外,大数据时代的技术要求很高,如大规模数据库的深度开发、运行保障等工作专业性很强,远非一般出版单位独力可为,需要借助信息技术服务公司才能完成,而且在利用传播渠道方面,二者合作也有助于快速打开市场。这就要求各个环节充分、高效协作。这种行业间、单位间的协作也对编辑的协作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大数据时代,传媒面临着重大挑战,也是巨大的机遇。能否抓住机遇,既要靠行业领路者的眼光及魄力,也要编辑从自身职业出发,深入理解大数据时代的特点,强化自身素养,以迎接辉煌的明天。

参考文献

[1]〔美〕大卫·芬雷布.大数据云图:如何在大数据时代寻找下一个大机遇[M].盛杨世,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4.

[2]汤景泰.大数据时代的传媒转型:观念与策略[J].新闻与写作,2013(9).

[3]〔英〕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英〕肯尼思·库克耶.大数据时代[M].盛杨燕,周涛,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3.

[4]周蔚华,李又顺,等.云出版时代,好编辑如何修成正果之再探[J].编辑之友,2013(8).

[5]高宪春,解葳.传统媒体的“大数据”变革路径[J].中国记者,2014(2).

[6]陈超.图书馆如何迎接大数据时代?[J].图书馆杂志,2014,33 (1):4-7.

[7]吴江.数字化出版下编辑何以自存[J].出版广角,2013(10).

[8]邵益文,周蔚华.普通编辑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9]周蔚华,李又顺,等.云出版时代,好编辑如何修成正果?[J].编辑之友,2013(7).

[10]涂子沛.大数据[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11]官建文,刘扬,刘振兴.大数据时代对于传媒业意味着什么?[J].新闻战线,2013(2).

[12]侯玉欣.大数据时代华文出版的机遇与挑战[J].出版广角,2013(24).

[13]苗卉.大数据时代编辑理念的更新[J].新闻爱好者,2013(7).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