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健康教育主题宣讲进社区

健康教育主题宣讲进社区

时间:2022-04-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健康教育是公民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其目的是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在健康信念模式中,健康信念的形成主要涉及以下几方面因素:①对疾病严重性的认知:首先必须认识到疾病可能产生医学或社会学的严重后果,如疾病可导致疼痛、伤残、死亡,并影响工作、家庭生活、人际关系等。健康信念模式是最常用于各种健康行为改变的一种模式。

健康教育是公民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为了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提高人口健康素质,科学和规范地开展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是非常必要的。我国宪法规定:维护全体公民的健康和提高各民族人民的健康水平,是社会主义的重要任务之一。健康教育是一项投入少、产出多、效益大的保健措施,作为卫生保健的战略措施已得到全世界的公认,并被列为初级卫生保健八大要素之首。

(一)基本概念

1.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是一项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系统的教育活动。通过信息传播和行为干预,帮助个人和群体掌握卫生保健知识,树立健康观念,资源采纳有利于健康的行为及生活方式。其目的是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由此可见,健康教育是一个过程,通过这一过程促使教育对象实现知识、观念、行为的统一,其中知识是基础,信仰或观念是动力,行为是目标。

健康教育是一门通过改变行为来促进健康的科学,它结合了教育学行为学、传播学、社会学、心理学和预防医学等学科的知识,主要功能体现在:帮助人们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预防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传染病;帮助遏止医疗费用的急剧上涨;适应人们越来越高的心理健康服务需求。因此,健康教育作为一项投入少、产出高、效益大的保健措施,其重要性已在国内外引起广泛的关注。

2.社区健康教育 社区健康教育是以社区为单位,以社区人群为教育对象,以促进社区居民健康为目标,有组织、有计划的健康教育活动。其目的是发动和引导社区人群树立健康意识,关心自身、家庭和社区的健康问题,积极参与社区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规划的制定与实施,养成良好的卫生行为和生活方式,以提高自我保健能力和群体健康水平。

(二)健康教育相关理论

人类的健康相关行为与其他行为一样是一种复杂的活动,受到遗传、心理、自然与社会环境等众多因素的影响。因此,健康行为的转变也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过程,各国学者、专家提出多种行为转变的理论,以期改变人们的健康相关行为,促进人类健康。应用较多也比较成熟的理论模式有知信行理论、健康信念模式和行为转变阶段模式。

1.知信行模式 知信行(knowledge-attitude-belief-practice)是知识、态度、信念和行为的简称。这一理论认为:卫生保健知识和信息是建立积极、正确的信念和态度,进而改变健康相关行为的基础,而信念和态度则是行为改变的动力。只有当人体了解了有关的健康知识,建立起积极、正确的信念与态度,才有可能主动地形成有益于健康的行为,转变危害健康的行为(图3-2)。

图3-2 知信行模式

例如,吸烟作为个体的一种危害健康的行为已存在多年,并形成了一定的行为定式。要使吸烟者戒烟,首先需要使他们了解吸烟对健康的危害与戒烟的益处,以及如何戒烟的知识,这些是戒烟的基础。具备了知识,吸烟者才会进一步形成吸烟有害的观念,对戒烟持积极态度,并相信自己有能力戒烟。在知识学习、信念形成和态度转变的情况下,吸烟者才有动力最终放弃吸烟。

但是,要使知识转化为行为改变,仍然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有很多因素可能影响到知识到行为的顺利转化,任何一个因素都有可能导致行为形成的失败。由图3-2可见,知识、信念与态度、行为之间只存在着因果联系,并不存在三者间的必然性。知识是行为转变的必要条件,但并不是充分的条件。只有对知识进行积极的思考,对自己的职责有强烈的责任感,就可逐渐形成信念。当知识上升为信念,就有可能采取积极的态度去转变行为。

态度是行为转变的前奏,要转变行为必须先转变态度。影响态度转变的因素有:①信息的权威性——权威的信念号召力大,说服力强,信息的可靠性和说服力越强,态度转变的可能性越大;②传播的效能——传播的感染力越强,越能激发和唤起教育对象的情感,有利于态度的转变;③恐惧因素——恐惧使人感到事态的严重性,越能激起对事件的认真思考,但也需注意,若使用不当可能引起极端反应或逆反心理;④行为的效果和效益——这是很吸引人的因素,不仅有利于强化自己的行为,也可促使信心不足者的态度转变。

在促使人们健康行为的形成、改变危害健康行为的实践中,常常可遇见“知而不行”的情况,表现为难以割舍个人爱好,缺乏持之以恒的决心,担心转变某行为会危及他们的社会关系,担心转变行为的意义不大或存在侥幸心理。健康教育专业人员只有全面掌握知、信、行转变的复杂过程,才能及时、有效地消除或减弱不利影响,促进形成有利环境,进而达到转变行为的目的。

2.健康信念模式 健康信念模式(health belief model,HBM)是基于信念可以改变行为的逻辑推理,如你相信某药有害于你的健康,你就不会去服用它。尽管信念可以影响行为的改变,但实际上并非所有的人其行为改变都受信念的影响。20世纪50年代起,许多心理学家开始着手研究影响行为转变的因素。在健康信念模式中,健康信念的形成主要涉及以下几方面因素:

(1)对疾病威胁的认知

①对疾病严重性的认知:首先必须认识到疾病可能产生医学或社会学的严重后果,如疾病可导致疼痛、伤残、死亡,并影响工作、家庭生活、人际关系等。相信其后果越严重,越可能采纳健康行为。

②对疾病易感性的认知:人们需要判断自己患此疾病概率的大小,概率越大,越容易采纳健康行为。

(2)对采取健康行为的得益认识和克服行为改变困难的决心:个体相信采纳健康行为后确实有好处,并能认识到采纳健康行为中还面临着一些难题,如相信戒烟后患肺癌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几率减小,相信自己能克服戒烟过程的一些障碍,那么采纳健康行为的可能性很大。

(3)提示因素:提示因素是指诱发采取健康行为的因素,如大众媒体对疾病预防与控制的宣传、医师的建议、家人和朋友患有此病等都有可能提示个体采纳健康行为。提示因素越多,采纳健康行为的可能性就越大。

(4)其他相关因素:如人口学因素(年龄、性别、民族等)、社会心理学因素(人格特点、社会阶层、社会压力等)。不同特征的人采纳健康行为的可能性相异,如老年吸烟者对于吸烟导致冠心病、肺癌、肺气肿的认识要比青年人深刻,因而戒烟的可能性也更大。

健康信念模式是最常用于各种健康行为改变的一种模式。人们通过自身的实践,或是他人的实践经验,或接受他人的劝告,从而激发内在的动机,使他们相信自己有能力改变不健康的行为并获得预期的结果。这就是备受人们所关注的“自我效能”(self-efficacy)。

3.行为转变阶段模式 转变人们固有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而且每个人做出行为转变都有不同的需求和动机。为什么在一次干预中,行为转变成功的仅仅是少数,而大多数是失败的,或半途而废的,尤其是成瘾性行为如吸烟、酗酒和药物滥用。究其原因就是没有认识到人群中所处的行为转变阶段是不同的。心理学家James Prochaska和Carlos DiClimente博士通过大量研究,提出了行为转变阶段模式(stages of behaviorchange model),把行为转变分为5个阶段。

(1)没有准备阶段:处于这一阶段的人对行为转变毫无思想准备,他们不知道或没意识到自己存在不健康行为的危害性,对于行为转变没兴趣。如“我不可能有问题”、“人家抽了几十年烟照样活到80多岁”。

转变策略:帮助提高认识,推荐有关权威宣传资料并提供建议。只有当他们认为有需要时再给他们提供帮助。

(2)犹豫不决阶段:人们开始意识到问题的存在及严重性,考虑要转变自己的不健康行为,但仍犹豫不决。如“我知道吸烟不好,过一段时间我会考虑戒烟”、“锻炼肯定对身体有好处,可我就是没有时间”。

转变策略:需要帮助促进行为转变,协助他们拟订行为转变计划,提供专题文章或邀请他们参加健康教育专题讲座,提供该行为转变的技能,指导方法和步骤。

(3)准备阶段:开始做出行为转变的承诺并有所行动,如向亲友宣布开始进行行为转变,向他人咨询有关方法,购买相关书籍,制定行为转变时间表等。

转变策略:提供规范性的行为转变指南,确定切实可行的目标,采取逐步转变行为的步骤。寻求社会支持,包括同事、朋友和亲友的支持,确定哪些倾向因素、促成因素,帮助克服可能遇到的困难。

(4)行动阶段:人们已经开始采取行动,但许多人往往没有计划、没有具体目标、没有他人的支持,这样容易导致行动的失败。

转变策略:争取家庭、社会和环境的支持(如戒烟过程中移走烟灰缸、张贴警示语、避免接触抽烟环境等),采取替代疗法(如以饭后散步或嚼口香糖形式替代吸烟的冲动),向行为转变成功者借鉴经验。

(5)维持阶段:人们已经取得了行为转变的成果并加以巩固。此阶段要得到本人的长期承诺,并密切监测,防止复发。许多人取得了行为转变成功后,往往放松警戒而造成复发。复发的常见原因是由于过分自信、经不起诱惑、精神或情绪困扰等。

转变策略:继续创造支持性环境。

(三)健康教育的方法与形式

1.健康教育的程序 社区健康教育与护理程序一样有基本步骤可循。参照国外的成功模式,结合我国健康教育的实际,社区健康教育程序可归纳为以下6个步骤。

(1)社区需求评估:在制定健康教育规划时,首先不是考虑我们主观上要解决什么问题,而是社区需要我们解决什么问题?哪些问题可以通过健康教育干预得以解决?目前优先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因此,必须做好社区需求评估,为计划制定提供必要的资料和依据。具体评估方法包括。

①召开座谈会:通过邀请当地卫生行政部门、预防保健机构、爱国卫生机构、社区管理领导、专家、技术人员以及群众代表等参加座谈会,集中大多数人的意见和基层群众的要求,分析、研究、确定社区的主要健康问题。

②分析文献资料:从当地卫生部门、统计部门公布的信息资料、专题报告或调查文献中获取有关社区人群的健康状况、健康危险因素等资料,找出社区存在的主要健康问题。

③流行病学调查:发现哪些是社区最严重、最主要和需要优先解决的健康问题,并分析这些问题的影响因素,特别是行为危险因素在社区人群中的分别情况,为制定干预策略提供依据。

(2)确定优先项目:目的在于切实解决社区群众最为关心的健康问题,确定最重要、花费少又能达到最大效益的项目。同时存在几个主要健康问题时,要遵循3个优选原则:重要性原则、有效性原则、可行性原则。

(3)确定规划目标:当确定项目后,就要针对计划干预的内容,确定干预人群、范围、预计达到的目标和考核指标。目标一般是比较宏观、笼统、长远的,它只是给整个计划提供一个总体的要求和努力的方向。而指标应明确、具体、可测量,指标描述包括5个要素:对谁?什么变化?多长时间?变化程度多大?如何测量这种变化?一项健康教育计划通常包括3个方面的指标:①教育指标——是指为实现行为转变所应具备的知识、态度、信念和技能等,是反映健康教育计划近期干预效果的指标;②行为指标——是反映健康教育实施的中期效果指标,即评价健康行为的转变状况的指标;③健康指标——是反映干预人群健康状况改善情况的指标,是一种远期效果指标,如生活质量、健康水平、发病率等。

(4)确定教育策略:在确定目标后,就要确定达到目标的方式、方法和途径,即教育策略。包括教育方法、教育内容、材料选择、教员的组织和培训等。

(5)安排项目活动日程:健康教育项目的计划、实施大致分为4个阶段,即调研与计划设计阶段、准备阶段、执行阶段、总结阶段。在做计划时需要确定各阶段的大致日程范围。

(6)设计监测与评价方案:在项目设计阶段就要考虑评价问题。对监测与评价的活动、指标、方法、工具、时间、负责人等都应作出明确的规定。

2.社区健康教育的内容 社区健康教育的内容涉及面广、内容繁多,概括起来可分为3类。

(1)一般性健康教育内容:帮助学习者增强个人和群体健康的基本知识,如住宅区域的公共卫生及环境保护、个人卫生知识、计划生育知识、营养卫生知识、一般疾病的防治知识、精神心理卫生知识等。

(2)特殊健康教育内容:即针对社区的特殊人群的常见健康问题进行教育,如妇女健康保健、儿童保健、老年人健康保健、各种慢性病的保健与康复等。

(3)卫生管理法规:帮助社区人群学习和了解城乡有关健康政策与法规,树立良好的道德观念,提高社区人群维护公共卫生的责任心和自觉性。

3.社区健康教育的方法与形式

(1)语言教育法:又称口头教育法,包括口头交谈、健康咨询、小组座谈、专题讲座和大会报告、演讲等,教员根据不同的健康问题的具体情况选择其中针对个体或群体的方法,或多种方法联用。

(2)文字教育法:主要是通过文字传播健康信息的教育形式,包括卫生标语、小册子、折页、报刊、墙报、宣传画等。

(3)形象化教育方法:常有图片、照片、标本、模型、示范、演示等,其特点是直观的、真实性强,如身临其境,印象深刻,能加强健康教育效果。

(4)电化教育方法:包括职业性的信息传播媒介如广播、电视、幻灯片、VCD、录音带、录像带等电化教学手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