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胸部正电子扫描

胸部正电子扫描

时间:2022-04-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是利用进入人体并参加体内生物活动的示踪剂,由它发射出的射线进行成像而应用于医学临床。示踪剂为能发射正电子的核素。一般而言,临床上将纵隔淋巴结直径超过1cm者,多考虑为转移性淋巴结。如果纵隔淋巴结PET检查阳性,应进一步经纵隔镜活检淋巴结,获取淋巴结的病理诊断。其扫描范围较广,在判断恶性肿瘤的胸外转移方面发挥了重要功能。

一、基本概念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ositr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PET)是利用进入人体并参加体内生物活动的示踪剂,由它发射出的射线进行成像而应用于医学临床。示踪剂为能发射正电子的核素。正电子属于反物质,射出后与自由电子结合湮灭,转换为一对光子,PET探测到光子而成像。

癌细胞的DNA合成、蛋白质合成中,氨基酸利用和糖酵解明显多于正常细胞。因此肿瘤病灶比周围正常组织摄取更多的代谢示踪剂,PET将这种摄取率差异转变为图像差异,从而用于早期诊断恶性肿瘤。诊断肺癌的代谢示踪剂主要有18氟脱氧葡萄糖(FDG)和11C蛋氨酸。FDG类似葡萄糖,可为肿瘤细胞所摄取,但摄取后滞留在肿瘤细胞内不参与进一步的代谢。

PET显像有助于肺癌的定性诊断和分期诊断。PET显像测量肿瘤摄取示踪剂的浓度,即标准化摄取值(standardized uptake value,SUV),SUV值越高,恶性肿瘤的可能性越大。目前,将SUV标定为2.5,良性病变的SUV值一般低于2.5,超过2.5多考虑恶性病变。将CT影像与PET影像融合,即所谓的CT/PET,将解剖结构与代谢生理联合起来,有助于同时分析解剖和代谢显像,可准确地估计病变部位、大小和性质。

二、PET的临床应用

PET能够提示肺内可疑病变的性质;估计原发病变的生物活性;发现肺癌的胸内转移,包括纵隔淋巴结转移;发现胸外转移病变;评价治疗反应及判断有无复发。

1.早期肺癌 PET显像适宜诊断肺内小结节。一般认为PET诊断恶性病变的敏感性为92%,特异性为90%。其阴性预测值在95%以上,是比较优秀的定性诊断方法。但是,病灶越小,假阴性的概率越高。此外,支气管肺泡癌对FDG的摄取率比其他类型的肺癌低得多,更容易出现假阴性。而表现为肺内孤立磨玻璃样病灶更多的是肺泡癌或腺癌,可以说,PET对此类病灶的诊断无能为力,甚至可能误诊。因此,当肺内小结节PET显像检查呈阴性时,要结合CT扫描进行综合判断分析,同时用影像学进行追踪随访。如果小结节增大或随访中PET显像转为阳性,就应考虑恶性。

2.晚期肺癌 肺癌的PET显像还可用于估计预后。SUV高于7较低于7者,生存率明显减低。PET发现肺癌骨转移的正确性约为96%,常规核素骨显像假阳性率较高,诊断正确性约为66%。对于脑转移,PET显像的诊断率不如CT或MRI,因为正常脑组织与脑转移性肿瘤对示踪剂的摄取率几乎一样。

3.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 纵隔淋巴结的PET显像有助于肺癌分期,这对于临床医师将采取何种治疗方法提供较大的帮助。一般而言,临床上将纵隔淋巴结直径超过1cm者,多考虑为转移性淋巴结。但若纵隔淋巴结较小,要正确判断有无癌肿转移,无论CT或PET均较困难。如果纵隔淋巴结PET检查阴性,可直接剖胸探查,无需做纵隔镜检查。如果纵隔淋巴结PET检查阳性,应进一步经纵隔镜活检淋巴结,获取淋巴结的病理诊断。PET对纵隔淋巴结的判断优于CT,但仍存在假阳性或假阴性,其敏感性或特异性不如纵隔镜活检。因此目前PET还不能取代CT和纵隔镜检查。

4.良性病变 一些良性病变,如急性炎症、活动性结核病等也可出现FDG高摄取,炎症病灶对FDG的浓聚程度与炎症的活跃程度有关,急性炎症的活跃程度高于慢性炎症。活动性结核常表现为高摄取;隐球菌及炎性假瘤病灶含有代谢旺盛的活性细胞时,平滑肌瘤细胞增生活跃,均可能出现FDG高摄取,这些与恶性肿瘤的鉴别有一定困难,应引起临床医生注意。

三、CT/PET

1999年CT/PET首次报道,至今已在全世界积累了数千病例经验。CT/PET有助于病变的精确定位,可以帮助医师更好地解释、评估PET图像,区分是生理性摄取还是肿瘤引起的摄取,可避免FDG阴性摄取的肿瘤漏检。它作为一种新的诊断手段正在接受实践的检验。

四、评 论

PET作为一种新的核素显像技术,应用于肺内病灶的良恶性鉴别,无疑对临床诊断和判断起了一定的作用。其扫描范围较广,在判断恶性肿瘤的胸外转移方面发挥了重要功能。但是,应当明确PET的不足之处,毕竟它只是一种应用细胞代谢去反映细胞的性质,与细胞的病理学检查不能相提并论。当恶性肿瘤细胞代谢率很低,或良性病变细胞代谢率很高时,都可能导致PET检查的错误判断。目前由于经济因素限制,PET尚不能作为常规肿瘤筛查手段,只能用于某些特别需要进行鉴别的患者,作为一种常规检查的有益补充。需要强调的是,同其他辅助检查相同,只有将PET与临床资料密切结合才能做出正确的诊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