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医学从20世纪下半叶已进入后医学时代,20世纪80~90年代中国已进入后医学时代。后医学时代的主要特征是社会、环境、心理、行为等因素如超重、肥胖、吸烟、吸毒、嗜酒、体力活动减少、不安全性行为、环境污染、心理压力、过度紧张、不良的生活方式等成为主要致病因素。虽然新老传染病仍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如艾滋病、结核病等,但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是后医学时代的主要挑战。据相关报道,全国总计有3亿人超重和肥胖,有1.6亿人血脂异常,亚健康状态的人群约占人口72%。北京高血脂者占27.96%,脂肪肝病人占20.31%,40%儿童超重。近些年来出现的互联网综合征、电视综合征、久坐综合征都与社会因素和生活方式有关。因生活方式导致的疾病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
后医学时代与医学时代的主要区别是:后医学时代是从20世纪下半叶开始的,致病因素以社会、行为、环境等因素为主,疾病类型以慢性退行性疾病为主,医学应对措施以行为干预为主,医患关系类型转变为平等互相参与型,医学模式以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为主导,服务手段以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为主。
后医学时代并不否定医学时代的重要成就,而是拓宽了医学的功能,对医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提高了医学的社会价值,把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战略作为医学服务的重要内容,要求医学服务从以临床诊疗为重点转变为以健康促进为重点,同时也对医院提出了新的要求。后医学时代要求医院转变服务观念与服务模式,适应生活方式时代的要求,把医院办成健康产业和“健康中心”,既要做好院内服务,把对病人的健康教育作为常规,切忌把“心病”和“社会病”当作“体病”治;又要走出医院,走进社区,走进基层,医务人员要成为“改变人们行为的工程师”,亲近居民,采取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的综合措施,对人们的行为进行干预,从而实现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的目的。
整体医疗体现了医学整体论的观念,适应了后医学时代的要求。推行整体医疗服务模式,能为病人、亚健康人群和健康人群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以及生理、心理、生活、社会、文化等多方面的服务,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因此,在后医学时代推行整体医疗模式具有重要的意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