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实体器官移植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治疗

实体器官移植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治疗

时间:2022-04-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实体器官移植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整体治疗策略 IFI病情进展快速,加之诊断手段相对滞后,等待组织病理学证据的出现往往延误病情。2.实体器官移植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治疗方案 与IFI的定义相对应,其治疗也分为经验治疗、抢先治疗和靶向治疗3个层次。3.实体器官移植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治疗药物 抗真菌治疗的药物主要有:三唑类、多烯类、棘白菌素类以及核苷类似物。

1.实体器官移植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整体治疗策略 IFI病情进展快速,加之诊断手段相对滞后,等待组织病理学证据的出现往往延误病情。故整体治疗策略强调患者危险因素的评估,以及对经验治疗和抢先治疗的重视。

对于高危的SOT患者,可以给予必要的预防治疗,而对于有临床和影像学征象的疑似侵袭性真菌感染患者,可以根据危险因素的高低来区分。

如果是急性或重症感染的高危患者,可行经验治疗,也可结合抗原DNA检测结果进行抢先治疗。根据治疗效果评价,治疗有效者继续治疗,对疗效不佳或无效者则需要调整治疗方案;必要时还可考虑有创性诊断方法,进行组织学病检及微生物学检查,达到确诊治疗。

如果是亚急性感染或慢性、轻中度感染的低危或无危险因素的患者,可在结合抗原DNA检测基础上进行经验治疗,或者进一步进行组织学病检及微生物学检查,进行确诊治疗。

2.实体器官移植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治疗方案 与IFI的定义相对应,其治疗也分为经验治疗(针对拟诊IFI)、抢先治疗(针对临床诊断IFI)和靶向治疗(针对确诊IFI)3个层次。需要指出的是,在IFI治疗中,合理选用抗真菌药物固然十分重要,但去除感染因素、治疗基础疾病、改善患者的免疫状况等综合治疗措施同样不容忽视。

(1)经验治疗:SOT患者因免疫功能低下,往往病情进展较快,对怀疑IFI而诊断依据不足者应进行经验性抗真菌治疗。对此类患者,药物的选择标准需综合考虑移植种类、不同致病菌的感染风险、预防用药的种类,以及药物的抗真菌谱、安全性和性价比等因素。

免疫抑制、长期应用激素治疗后出现不明原因发热,广谱抗生素治疗7d无效,或者起初有效但3~7d后再次出现发热,是经验治疗的应用指征。

用药建议:米卡芬净(100mg/d)、卡泊芬净(第1天70mg,之后50mg/d)、两性霉素B[0.5~1.0mg/(kg·d)]及其脂质体[3mg/(kg·d)]、伊曲康唑(第1,2天:200mg静脉注射,2/d;第3~14天200mg静脉注射,1/d,之后序贯口服,200mg,2/d)和伏立康唑。

(2)抢先治疗:对高度怀疑IFI但真菌学证据尚不确切的患者,应立即开始抗真菌治疗,药物选择标准同样需根据患者情况进行个体化综合评估,原则上宜选用广谱抗真菌药物。在临床诊断IFI的情况下,应足量、足疗程应用抗真菌药物,以免疾病复发。

用药建议:米卡芬净、卡泊芬净、两性霉素B、伊曲康唑、伏立康唑和氟康唑。

(3)靶向治疗:应以检获真菌的药敏学结果为依据,采取针对性抗真菌治疗。药物选择标准应包括药物抗真菌谱、药理学特点、临床病情和患者耐受性等因素。

用药建议:

念珠菌:米卡芬净(100mg/d)、卡泊芬净(首日70mg,其后50mg/d)或氟康唑(400~800mg/d)。

耐氟康唑的克柔念珠菌:米卡芬净、卡泊芬净或伏立康唑。

近平滑念珠菌:伊曲康唑或伏立康唑。

曲霉:伏立康唑、两性霉素B脂质体[5mg/(kg·d)]、米卡芬净(150mg/d)或卡泊芬净。

新型隐球菌:氟康唑(400~800mg/d)、伊曲康唑(200~400mg/d),或两性霉素B脂质体[5mg/(kg·d)]联合氟胞嘧啶[100mg/(kg·d)],连用2周,续用氟康唑(400mg/d)。

组织胞浆菌:伊曲康唑(200~400mg/d)、伏立康唑或两性霉素B脂质体[3~5mg/(kg·d)]。

镰刀霉菌:伏立康唑。

暗色丝孢霉病:氟康唑(400mg/d)或伏立康唑(400mg/d)。

接合菌:两性霉素B脂质体[5~15mg/(kg·d)]、泊沙康唑(目前未上市)。

3.实体器官移植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治疗药物 抗真菌治疗的药物主要有:三唑类、多烯类、棘白菌素类以及核苷类似物。

(1)三唑类:此类药物包括氟康唑、伊曲康唑和伏立康唑,其通过抑制羊毛固醇14α-去甲基化酶,导致真菌细胞膜合成途径中的羊毛固醇转化为14-去甲基羊毛固醇减少,进而麦角固醇的合成受抑,而麦角固醇是真菌细胞膜中特有的脂质成分,因而三唑类药物通过干扰细胞膜脂质的合成,抑制了真菌的生长。氟康唑半衰期长,耐受性好,药物不良反应少,易穿透血-脑脊液屏障,是常用的抗真菌药物,缺点是抗菌谱较窄,对白色念珠菌效果好,但对克柔念珠菌天然耐药,对曲霉菌和毛霉菌抗菌效果差。伊曲康唑和伏立康唑的抗真菌谱均较广。

(2)多烯类:两性霉素B及其脂质体属于此类。两性霉素B是一个双亲性分子,其通过疏水端与真菌细胞膜上的麦角固醇相结合,亲水端则包在内侧,在细胞膜上形成小孔或通道,干扰细胞膜的功能,使细胞内物质外漏、细胞受损死亡,对绝大部分真菌都具有较强的杀菌活性。两性霉素B抗真菌谱广,价格便宜,缺点是副作用较大,主要有输注相关毒性和肾毒性,限制了其应用。脂质体两性霉素B相关副作用减少,应用相对安全。

(3)棘白菌素类:此类药物包括卡泊芬净以及近期上市的米卡芬净等。β-葡聚糖是真菌细胞壁的主要组成成分,此类药物可以抑制β-(1,3)葡聚糖合成酶的活性,使β-(1,3)葡聚糖合成减少,从而导致真菌细胞壁的破坏,细胞破裂死亡。抗真菌谱较广,副作用较小,可作为经验性治疗的首选,缺点是价格较高。

(4)核苷类似物:氟胞嘧啶(5-FC)是此类药物的代表。5-FC经胞嘧啶脱氨酶脱氨形成氟尿嘧啶,进而转化为氟尿嘧啶脱氧核苷,后者可置换DNA上的胸腺嘧啶核苷,阻止了真菌DNA的正常合成,属抑菌剂,对隐球菌和念珠菌包括非白念珠菌有良好抗菌作用,其他真菌则多耐药,单用本品时真菌易产生耐药性,宜与两性霉素B合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