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心理测验中须注意的事项

心理测验中须注意的事项

时间:2022-03-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所以在选择量表时,除了按照测验的目的选择适当的量表之外,必须注意量表常模的适用范围,如常模的年龄范围、性别范围、区域范围、受教育程度等。没有常模的心理测验,一般不适合在临床心理实践中作诊断用,仅具有较局限的参考价值。但投射测验是例外,心理治疗家常利用投射测验来了解受测者潜意识的内容,以便于进行精神分析治疗。这是心理测验专业人员必须遵守的道德准则,测验者必须对受试者负道义上的责任。

每一项心理测验在手册上都有它的特殊要求,要求测验时遵守。此外,还有下列的一般要求。

一、测验的选择

(一)充分了解测验的结构与功能

每一种测验都有其特殊功能,因此对受试采用何种测验,应慎重考虑。在使用测验前,首先详细阅读测验手册及有关资料,了解该测验的结构理论、主要功能和用途,以判断该测验是否能解决你想要解决的问题、受试者是否适用该测验以及是否具有顺利完成该测验的要求和能力。

(二)详细了解测验常模情况和适用范围

每一种心理测验,都有其应用的目的,都有适用的常模范围。常模是解释测验结果的主要参考依据。它是按标准化程序抽取代表性样本测得的分数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任何心理测验的常模不可能是“全民”性的,只能“代表”一部分人,不同的人群有不同的常模。因此,常模的形式也就很多,如年龄常模、性别常模、区域常模等。所以在选择量表时,除了按照测验的目的选择适当的量表之外,必须注意量表常模的适用范围,如常模的年龄范围、性别范围、区域范围、受教育程度等。一般说来,准备施测的对象越符合常模样本的特征,其结果的准确性就越高。要特别注意测验在用于常模覆盖范围之外的少数民族和特殊人群时,往往会产生明显的测验偏倚,导致错误结论的产生。没有常模的心理测验,一般不适合在临床心理实践中作诊断用,仅具有较局限的参考价值。但投射测验是例外,心理治疗家常利用投射测验来了解受测者潜意识的内容,以便于进行精神分析治疗。

(三)仔细研究测验的信度

测验信度的高低表明测验结果的可靠程度,从理论上来讲,测验的信度越高(越接近1.0)越好,但实际上不可能达到。一般而言,0.8以上的信度系数可以认为是“高”的,但是测验内部的条目的一致性随条目数量的增加而增加,因此也不能一概而论。许多研究者认为:用于研究比较不同群体样本,测验信度在0.70以上就足够了;但若用于临床,对同一受测者不同特质进行比较,测验信度应在0.80以上,某些条目较多的测验,如智力量表,其信度应达0.90以上。

(四)广泛地收集和研究测验的效度资料

大多数测验的效度检验结果也是用相关系数来表示,但判断效度的标准并不是相关系数越高越好,而应为“恰当”。如一个测验与另一个同类测验的相关系数太高(如0.90以上),则说明这个新测验只是那个同类测验的“翻版”。但是,判断效度的标准究竟在什么水平为“恰当”,目前并没有一致公认的意见。一般认为,同类测验比较的相关系数在0.6~0.8较合适;学业成绩常作为智力测验的效标,它们之间的相关系数在0.4~0.6较合适。

二、对主试者的要求

主试者必须具备普通心理学知识、经过专门心理测验训练,且本人应具有健康的人格。在测验过程中应注意:

1.本着积极认真负责的态度,对测验要保密,保证测验内容不外泄。这是心理测验专业人员必须遵守的道德准则,测验者必须对受试者负道义上的责任。因为在测验中,有些内容将会涉及到受试者的家庭关系、内心矛盾、私生活等个人隐私问题,如果测验者有意无意地透露传播出去,将会损害受试者的人格尊严,导致受试者对主试者的不信任或仇视,甚至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或悲剧。只有训练有素的心理测验工作者才能胜任心理测验工作,不可将测验借给不够资格的人员使用,以免使测验失去控制。

2.详尽了解一般的个体测验、团体测验的目的、适用年龄范围、优缺点及实施方法,以便正确选用。充分掌握测验方法,每进行一次测验前,应温习所采用的测验方法、程序、指导语,不可临时翻阅;测验前要把测验材料及必要的工具准备好,以免短缺,临时寻找;施测时必须按标准化的方法步骤,一致的指导语进行测验,并严格计分,便于和其他主试者在同一个测验上所得的分数进行比较。

3.与受试者建立良好的协调关系,包括:主试者应使受试者对测验有兴趣、能合作、尽最大努力、诚实坦率、所得结果可靠。对受试者除了解其一般情况外,还要对其特点,包括疾病诊断、病情、精神状况及其他特点(如冲动行为、自杀企图等)有所了解。对受试者的态度应热情、耐心,要尽量鼓励受试者努力完成测验,以充分取得受试者的合作;并在测验过程中注意受试者的反应速度、情绪等,以获得额外的信息。测验过程中,自始至终应全神贯注在测验上,精神饱满,积极热情,情绪稳定,即使受试者不合作,或者操作笨拙可笑,也不应表示出同意、赞许、反对或轻视等表情。

4.对测验结果作出合理的解释。一般而言,不要把测验结果告诉家长和被试者,而只须告诉测验结果的解释和综合性的描述评定,特别是人格测验,其结果解释更应慎重,不应轻率下××病的诊断,否则会使受试者产生沉重的心理负担。也应指出被试在某些心理能力上的长处和弱点。另外,测验的结果不应该由非专业人员机械地传达,应当由受过专业训练的人员对结果作出恰当的解释说明,并且对其可能出现的情绪反应进行咨询帮助。心理测验结果反映了受试者在测验的这个特定情境下,此次操作的情况,虽然有一定的预测性,但是人们在自然环境中的经常行为特征可能与测验中的表现不完全一样。所以应动态地看待测验结果,重视收集被测对象的一般背景资料、既往史和目前的症状与表现,以便作出准确而全面的判断。

三、对受试者的要求

必须在意识清楚且情绪稳定的情况下进行。受试者在进行一项测验前,事先应了解测验的目的,熟悉测验的程序,引起测验的兴趣,态度要认真,应尽量合作,集中精力完成测验,最大限度地将自己最好的能力表现出来。测验应在受试者身体、精神都较轻松舒适的时候,避免在快进餐前、将要休息时进行测验。如果测验时间较长,应让受试者排空大小便。如果受试者有视觉或听觉的障碍,应带好辅助工具。

四、施测环境

进行心理测验的环境,首先应要求安静,有适当的光线和通风,无噪声和其他外来干扰。测验环境要自然,室内陈设不得过于复杂,以避免一些受试者在复杂的环境中或者产生紧张情绪,或者产生好奇心,而影响测验结果。儿童则最好是在其熟悉的环境如家庭、托儿所或教室中进行,以便使其能在正常的心态下完成测验。应安排方便、舒适的座位。同时,应避免其他人在场,尤应避免其他人暗示结果,如说“好”“不错”等对测验结果有影响的言行。此外,测验用的材料应该放在测验室最方便的地方,存放要有条不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