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明代对失眠病证的认识

明代对失眠病证的认识

时间:2022-03-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明代医家对脏腑理论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探索,如对于命门的研究,在理论上较之前代有了根本的不同,他们多从人身之太极的角度来阐释命门之体、之用,主宰和联系着先后天。明代医家对温病的认识日益深入,明初王履提出“温病不得混称伤寒”,认为温病是伏热自内而发,治法以清里热为主,启发了人们对于热性病的认识。

承继宋元时期医学发展的良好基础,明代医药学也得到了全面的发展与进步,这主要表现在:①对于古典医籍的考证与注释。明代由于受到宋明理学的影响,尊经、卫道的复古思想相当严重。明代建朝之初,朱元璋、朱棣父子挟政权初建时的武功余威,大兴文字狱,动辄杀戮文士,形成了一种政治的高压态势,使人们的个性受到严重扭曲,钳制了人们的思想。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又确立了科举取士制度,以八股制义取代宋元经义,更加束缚了人们的思想与创新意识。反映到医学上,就是明代许多以“儒医”自居的医家,也与儒家尊崇《四书》、《五经》一样,尊崇《内经》、《伤寒论》、《神农本草经》等中医经典著作,认为谈到医学,“理必《内经》,法必仲景,药必《本经》”,对前人的著作不敢提出新的见解。但由于对古典医籍的重视,许多医家对古典医籍进行了大量的考证与注释,有利于对古典医著的学习研究。②温补学派的形成。由于受到刘完素、朱丹溪学术思想的影响,明代部分医家用药偏执于苦寒,常致损人脾胃,克伐真阳。在这种学术背景下,以薛己为代表的部分医家,强调脾胃和肾命阳气对生命的主宰作用,在治疗上受到东垣的影响而善用甘温升阳之味,形成了温补学派。③对脏腑理论的深入探索。明代医家对脏腑理论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探索,如对于命门的研究,在理论上较之前代有了根本的不同,他们多从人身之太极的角度来阐释命门之体、之用,主宰和联系着先后天。古代哲学认为,“太极”是无形的一元之气,动而生阳,静而生阴,然后分出先天无形的元阴、元阳,从而化生出后天有形之阴阳。这样一来,命门就不单单是一个普通意义上的脏腑器官,而是具有了高出于普通脏腑之上的生命的本原之所在。这不仅对于中医临床的辨证治疗具有指导意义,而且对于探寻生命的本原问题,也有很大的参考价值。虞抟、张景岳等人关于三焦形质的理论,也对后世产生了较大影响。另外关于脏腑中肝脾肾的研究与认识,也更为全面和系统。④对温病理论的创见。明代医家对温病的认识日益深入,明初王履提出“温病不得混称伤寒”,认为温病是伏热自内而发,治法以清里热为主,启发了人们对于热性病的认识。缪希雍也十分重视外感热病的研究,提出了“邪从口鼻而入”的新观点。其后吴又可创立“戾气”学说,提出了极为全面的温病病因理论,是对温病病因的伟大创见,堪称极为全面的古代传染病病原学,为清代温病学派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⑤实践医学的进步。如以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为代表的对本草学研究与应用的发展,种痘术的发明,以及对于中风、血证、虚损、痰证、郁证等多种疾病在内的临证认识与治疗的创见等。

总之,明代医学在宋金元时期医学理论发展的基础上,通过实践加以综合融化,在医学理论与临证实践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理论主张和临床治疗都有许多特色鲜明的创见,呈现出极为丰富和多元化的特点,对于失眠证的认识与治疗也有良好的影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