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自我血糖监测的频率该如何掌握

自我血糖监测的频率该如何掌握

时间:2022-03-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空腹血糖不能代表全天血糖水平,测定随机血糖是有必要的。进行胰岛素强化治疗的患者至少需要检查4次血糖。如果他们患的是1型糖尿病。当胰岛素注射比较频繁时,患者经常有心慌、出汗等低血糖症状或糖尿病育龄妇女怀孕或打算怀孕时,以及妊娠中晚期妇女发现血糖异常时均可进行自我血糖监测。

(1)对于新诊断的、使用胰岛素泵或强化治疗的患者:为尽快了解血糖变化曲线,以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每天需监测4~7次。4次血糖指的是早餐前、午餐前、晚餐前和晚上睡前。7次血糖指的是三餐前后加睡前,必要时加测下半夜2:00—3:00的血糖。空腹血糖不能代表全天血糖水平,测定随机血糖是有必要的。进行胰岛素强化治疗的患者至少需要检查4次血糖。

(2)对于胰岛素治疗的患者与非胰岛素治疗的患者的血糖监测时间是不同的:一般来讲,采用单纯饮食控制或口服降糖药治疗的患者,血糖控制相对稳定时,空腹和早餐后2小时的血糖基本上可以代表全天的血糖,每月监测2~4次;血糖控制未达标者,每周不同时间监测至少4次。

(3)对于使用胰岛素治疗不稳定的糖尿病患者:强调进行多点的血糖监测是因为其空腹血糖不能代表或完全代表全天血糖水平,由于血糖主要受着外源性胰岛素的控制,不论进食与否,注入的胰岛素都会发挥降糖作用,不同时间的血糖变化很大,有时其餐后血糖可低于空腹血糖,测定随机血糖是有必要的。病情稳定的胰岛素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提倡每周测定1~2天,每天测4次。

(4)血糖控制未达标或血糖控制不佳:见空腹血糖大于16.7毫摩尔/升,糖化血红蛋白大于10.0%,有糖尿病典型的“三多一少”症状,对该类患者应该增加监测次数,可监测血糖4~7次/天。

(5)生病可对糖尿病患者造成特别的问题:在生病或感染时,人体处于应急状态,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和糖皮质激素等激素的分泌增加,可引起血糖水平升高,使患者脱水,脂肪分解代谢增强,产生酮体,患者可出现尿酮。同时,咳嗽、感冒、感染或腹泻可能影响患者的食欲,使患者很难正常进食,引起低血糖。因此,糖尿病患者知道需要当他们生病时应该怎么做,避免发生DKA和HHNS。

糖尿病患者在生病时,必须定时检查血糖(最少每4小时1次)。如果他们患的是1型糖尿病。还应该查尿酮体(每4小时1次)。如果持续有酮尿,必须就医。对1型糖尿病的监测,当血糖>12毫摩尔/升,每天查4~7次血糖。当尿酮体是(+~++),每天测2~4次尿酮体。对2型糖尿病的监测,如果上两次血糖>16.7毫摩尔/升,每天查4次血糖;如果上两次尿糖在(+++),每天测4次尿糖;如果上两次尿酮体阳性,每天测2次尿酮体。根据病情及医生的建议安排监测时间。

(6)根据自己的需要随时监测:血糖>10毫摩尔/升需要复查;血糖>15毫摩尔/升需要去医院看病;血糖>20毫摩尔/升需尽快入院。尝试一种新的饮食方法或在运动前后监测血糖,根据血糖结果决定运动的时机,当空腹血糖>13.9毫摩尔/升,且出现酮体,应避免运动;血糖>16.7毫摩尔/升,未出现酮体,应谨慎运动;血糖<5.6毫摩尔/升,应摄入额外的糖类后,方可运动。外出驾车进行长途旅行时,出发之前为减少低血糖的发生可以根据血糖监测结果,酌情增加进食量。驾车途中应做到每隔2~4小时监测一次血糖,并下车散散步活动一下身体。当胰岛素注射比较频繁时,患者经常有心慌、出汗等低血糖症状或糖尿病育龄妇女怀孕或打算怀孕时,以及妊娠中晚期妇女发现血糖异常时均可进行自我血糖监测。

(7)《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明确的血糖监测频率:在我国卫生部疾病控制司委托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组织专家编写的《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中,明确建议了我国糖尿病患者的血糖监测频率。对注射胰岛素或使用胰岛素促泌剂的糖尿病患者,每日监测血糖1~4次;1型糖尿病患者每天至少监测血糖3~4次,生病或剧烈运动前应增加监测频率;血糖控制良好或稳定的2型糖尿病患者应每周监测一日或两日的血糖值,控制良好并稳定者监测次数可更少;血糖控制差/不稳定或患有其他急性病的患者应每日监测直至血糖得到控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