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脏腑整体观

脏腑整体观

时间:2022-03-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脏腑是人体的重要器官,其生理和病理对治疗至关重要,因此内经对它们的认识是中医学的重要基础理论之一。目又成了心之窍,与《金匮真言》《阴阳应象》又不同。中医脏腑功能实际包含了人体神经等其他器官的功能,因此临床上虽然说在治疗肝病,实际上可能是在治疗神经系统的忧郁证。这种脏腑功能的附加配置,使中医在不清楚病理的情况下,可以分析和治疗许多疑难大证。但是为了对于内经的全面理解,对其内容也尽可能的加以解读。

(一)附加功能

脏腑是人体的重要器官,其生理和病理对治疗至关重要,因此内经对它们的认识是中医学的重要基础理论之一。由于内经成书于两千多年以前,受到当时科技水平限制,例如解剖观察等条件的限制,内经时代不了解神经及人体一些组织(如汗腺)的功能,便将它们中的一些功能配置给脏腑,有的认识自然和今天科学不一致。以下将说明,内经的许多重要论点是极其睿智而远见的。这些配置下面用表列出:主要见于《宣明五气》、《九针》。现列表于下(表1-1)。

表1-1 五脏的附加功能

注意素问《宣明五气》和灵枢《九针》附加功能稍有不同,素问作“肾藏志”,“肾为欠为嚏”,“脾主肉”;灵枢作“肾藏精志”,“肾主欠”,“脾主肌”。

另外《九针》还有“六腑气,胆为怒,胃为气逆中哕,大肠小肠为泄,膀胱不约为遗溺,下焦溢为水”。《灵兰秘典》“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膻中者,臣使之官,喜乐出焉。脾胃者,仓廪之官,五味出焉。大肠者,传道之官,变化出焉。小肠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肾者,作强之官,伎巧出焉。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其中也有一些附加功能。

(二)五脏开窍

此外,五脏和九窍相关联的开窍理论,这是内经中很罕见的自我不统一的理论,素问《金匮真言》、《阴阳应象》不统一,列表于下(表1-2)。

表1-2 五脏的开窍

二者不同在于心、肾二脏,舌不属于九窍之一,其本身也无孔无窍,作为心之窍有些不妥,故当以金匮真言论所说为是。更为奇怪的是,《解精微》“夫心者,五脏之专精也,目者其窍也”。目又成了心之窍,与《金匮真言》《阴阳应象》又不同。因此内经的开窍理论自我不统一。

中医脏腑功能实际包含了人体神经等其他器官的功能,因此临床上虽然说在治疗肝病,实际上可能是在治疗神经系统的忧郁证。这种脏腑功能的附加配置,使中医在不清楚病理的情况下,可以分析和治疗许多疑难大证。

(三)脏腑天人感应理论

天人合一(感应)理论:这是自仲景以来中医中应用非常少的理论,自然也就是中医里最无用的理论,内经却很强调这种理论,并且有大量的论述,我们将这种理论在各部分中独立讨论,使之不与有用的中医理论相混淆。当然也就不是本书讨论的重点。但是为了对于内经的全面理解,对其内容也尽可能的加以解读。

《宝命全形》“夫人生于地,悬命于天,天地合气,命之曰人”。《经别》“人之合于天道也,内有五藏,以应五音、五色、五时、五味、五位也;外有六府,以应六律,六律建阴阳诸经,而合之十二月、十二辰、十二节、十二经水、十二时、十二经脉者,此五藏六府之所以应天道,夫十二经脉者,人之所以生,病之所以成,人之所以治,病之所以起”。其中关于十二经脉及五行理论,留待血、脉、营卫和阴阳章中讨论,其余列表于下(表1-3)。

表1-3 脏腑天人感应

这种五脏和五位、五音、五谷、五畜等的对应,显然没有生理和病理关系,因而在中医理论和临床上基本上是无用的。

其中只有五味(酸、辛、苦、甘、咸)情况有些不同,因为仲景以来,中医便以服药为主,而药是有味的,虽然五脏与五味的匹配不能很好地贴合实际,而内经关于药的气味另有更为有用的论述,《阴阳应象》“阴味出下窍,阳气出上窍,味厚者为阴,薄为阴之阳,气厚者为阳,薄为阳之阴。味厚则泄,薄则通;气薄则发泄,厚则发热。”

“气味辛甘发散为阳,酸苦涌泄为阴。”这些就不是天人感应的内容,在中医里是有用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