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腮腺肿胀涂抹什么药膏

腮腺肿胀涂抹什么药膏

时间:2022-03-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全身性感染,多见于儿童及青少年,以腮腺肿大并疼痛为主要临床特征,有时其他唾液腺亦可累及。感染本病后可终身免疫。腮腺肿大常是疾病首发体征,持续7~10d,常一侧先肿2~3d后,对侧腮腺亦出现肿大,偶见肿胀仅为单侧,或腮腺肿大同时有颌下腺肿大,甚或仅有颌下腺肿大而无腮腺肿大。

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全身性感染,多见于儿童及青少年,以腮腺肿大并疼痛为主要临床特征,有时其他唾液腺亦可累及。脑膜脑炎、睾丸炎为常见合并症,偶也无腮腺肿大。

【诊断依据】

1.流行病学 本病通过直接接触、飞沫、唾液污染物经由呼吸道传播,四季都可流行,以晚冬早春多见,85%发生在<15岁的儿童,年轻成人发病率较前提高。通常潜伏期为12~22d,在腮腺肿大前6d至肿后9d从唾液腺中可分离出病毒,其传染期则约自腮腺肿大前24小时至肿消后3d。感染本病后可终身免疫。

2.临床表现 本病前驱症状一般不重,表现为体温中度增高、头痛、肌痛等。

腮腺肿大常是疾病首发体征,持续7~10d,常一侧先肿2~3d后,对侧腮腺亦出现肿大,偶见肿胀仅为单侧,或腮腺肿大同时有颌下腺肿大,甚或仅有颌下腺肿大而无腮腺肿大。腮腺肿大的特点是以耳垂为中心,向前、后、下蔓延;皮肤和软组织水肿极为明显,因此肿胀腮腺的边缘不清;有疼痛及触痛,在张口、咀嚼,特别是吃酸性食物时胀痛加剧;常有腮腺管口(位于上颌第二臼齿相对颊黏膜上)红肿;同侧咽及软腭可有肿胀,扁桃体向中线移位;喉水肿亦可发生;上胸部亦可出现水肿,是由于淋巴管阻塞引起。躯干偶见红色斑丘疹或荨麻疹。

3.并发症 脑膜脑炎、睾丸炎、卵巢炎、胰腺炎、心肌炎、肾炎等。

4.实验室检查

(1)血清和尿淀粉酶测定:血清及尿中淀粉酶活力与腮腺肿胀程度平行,在2周左右恢复正常。

(2)血清学检查:用补体结合试验或ELISA法检测抗V(virus)和抗S(soluble)两种抗体

(3)病毒分离:患者唾液、脑脊液、尿或血中可分离出病毒。

【诊断中的临床思维】

1.本病诊断依据流行史、接触史、症状及腮腺肿大,可疑病例应做血清学检查及病毒分离以明确诊断。

2.注意并发症的诊断,有些病例可先出现并发症,然后才出现腮腺肿大,如有时先有脑炎表现,几天后才出现腮腺肿大;还有些病人腮腺不肿大,而只有颌下腺肿大。

3.注意鉴别诊断,应与以下疾病鉴别:

(1)化脓性腮腺炎:腮腺剧烈疼痛及触痛,导管中有脓液流出,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增高。

(2)其他病毒性腮腺炎: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及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巨细胞包涵体病毒、淋巴细胞脑膜炎病毒等均可造成腮腺肿大,病毒分离方可鉴别。

(3)其他原因引起的腮腺肿大:口眼干燥关节炎综合征、白血病、镰状细胞贫血、唾液结石阻塞腺管等均可引起腮腺肿大。

(4)颈及耳前淋巴结炎:肿块边缘清楚,质地较坚硬,肿胀不以耳垂为中心。

【治疗】

1.本病是一种自限性疾病,抗病毒药无效。主要为对症治疗,患者应卧床休息,适当补充水分及营养,饮食需根据病人咀嚼能力,不给酸性食品。严重头痛及并发睾丸炎时可给解热止痛药、睾丸局部冰敷并用睾丸托支持,糖皮质激素疗效不明。严重呕吐者应补充水分及电解质。

2.预防

(1)腮腺炎免疫γ球蛋白的被动免疫,效果不错。

(2)儿童可在生后14个月常规给予减毒腮腺炎活疫苗或麻疹、风疹、腮腺炎三联疫苗,血清抗体产生可达98%,少数在接种后7~10d发生腮腺炎。除皮下接种外还可采用喷鼻或气雾法,最近有报道在使用三联疫苗后,出现接种后脑膜脑炎,故此疫苗的推广仍需慎重。

(3)隔离病人至腮腺肿胀完全消退,易感儿应检疫3周。

【治疗中的临床思维】

1.中药内服外敷有一定疗效。可用青黛散调醋局部涂敷腮肿处,方药常用普济消毒饮加减。

2.抗病毒药物临床使用α-干扰素似有加速消肿缩短热程效果。发病早期可用利巴韦林15mg/(kg·d)静脉滴注,疗程5~7d。

3.氦氖激光局部照射对止疼消炎有一定效果。

4.对合并重症脑膜炎、睾丸炎、心肌炎患儿必要时可采用皮质激素进行短期治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