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清上温下,和胃降逆法

清上温下,和胃降逆法

时间:2022-03-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本条论上热下寒腹痛欲呕吐的证治。本证热者自热,寒者自寒,阴阳上下,不相交构,治以黄连汤清上温下,和胃降逆。方中黄连苦寒,清在上之热;干姜辛热,温在下之寒,辛开苦降为主药;桂枝辛温散寒,宣通上下之阳气;炙甘草、人参、大枣甘温益气和中,恢复中焦升降之职;半夏降逆和胃止呕。所以黄连汤还是以调理中焦脾胃功能为主。中医诊断为痞满,证属寒热错杂,脾胃升降失调。

【原文】

伤寒胸中有热,胃中有邪气1,腹中痛,欲呕吐者,黄连汤主之。(173)

黄连汤方

黄连三两,甘草三两(炙),干姜三两,桂枝三两(去皮),人参二两,半夏半升(洗),大枣十二枚(擘)。

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温服,昼三夜二。疑非仲景方2

【词解】

1.邪气:此指寒邪。

2.疑非仲景方:《金匮玉函经·卷八》《千金翼方·卷九》《注解伤寒论·卷四》均无。

【释义】

本条论上热下寒腹痛欲呕吐的证治。“胸中”与“胃中”,乃指上下部位而言。热邪偏于上,包括胃脘、上至胸膈,故称“胸中有热”。“胃中有邪气”指腹中有寒邪。胃与胸相对,部位偏于下。胸胃有热而气逆,所以欲呕吐;腹中有寒邪而气滞,所以腹中痛。腹中痛与欲呕吐同见,是热在上而寒在下的标志。因热与寒分居于上下胸腹,而未痞结于中,故无心下痞满。本证热者自热,寒者自寒,阴阳上下,不相交构,治以黄连汤清上温下,和胃降逆。

我们体会到,黄连汤证候的形成是由于中焦气机斡旋失司,寒热阻隔,上下气机不通而致上热下寒,属于中焦脾胃功能失常的病症。所以应调理中焦气机,促使上下贯通,气机通利,辛开苦降,则上热得除,下寒得散。

【方义】

黄连汤方由半夏泻心汤去黄芩加桂枝而成。方中黄连苦寒,清在上之热;干姜辛热,温在下之寒,辛开苦降为主药;桂枝辛温散寒,宣通上下之阳气;炙甘草、人参、大枣甘温益气和中,恢复中焦升降之职;半夏降逆和胃止呕。所以黄连汤还是以调理中焦脾胃功能为主。

【历代论述】

吴谦:伤寒未解欲呕吐者,胸中有热邪上逆也;腹中痛者,胃中有寒邪内攻也。此热邪在胸,寒邪在胃,阴阳之气不和,失其升降之常,故用黄连汤,寒温互用,甘苦并施,以调理阴阳而和解之也。然此属外,因上下寒热之邪,故有如是之证;若内因杂病,呕吐而腹痛者,多因宿食。由此推之,外因、内因,证同而情异,概可知矣……君黄连以清胃中之热,臣干姜以温胃中之寒,半夏降逆,佐黄连呕吐可止,人参补中,佐干姜腹痛可除,桂枝所以安外,大枣所以培中也。然此汤寒温不一,甘苦并投,故必加甘草协和诸药。此为阴阳相格,寒热并施之治法也。(《医宗金鉴》)

柯韵伯:黄连泻心胸之热,姜桂去胃中之寒,甘枣缓腹中之痛,半夏除呕,人参补虚,虽无寒热往来于外,而有寒热相搏于中,所以寒热并用,攻补兼施,仍不离少阳和解之治法耳。此证在太阴、少阳之间,此方兼泻心、理中之剂。(《伤寒来苏集》)

【病例分析】

林某,男,61岁,2004年6月4日初诊。患者有胃脘痛病史10余年,近期发作频繁,持续腹胀,尤以纳食后明显,时有恶心、呕吐,呕吐为胃内容物。10年前胃镜检查诊断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症见上腹胀痛,餐后明显,伴喛气、泛酸,时有恶心,未呕吐,大便黏滞不爽,舌淡,苔黄腻,脉弦细。中医诊断为痞满,证属寒热错杂,脾胃升降失调。治当辛开苦降,和胃消痞,方用黄连汤加乌药、海螵蛸、川楝子、延胡索、吴茱萸。服药1周后,痞消,纳食,大便转正常。继以本方服1月,症状消失,胃镜复查达到临床显效。

按语:慢性萎缩性胃炎属中医学胃脘痛、痞满等范畴。临床以寒热错杂、脾胃不和为多见。张仲景《伤寒论》的黄连汤为治疗胃痞之良方。临床治疗胃病,单纯以寒证、热证或虚证辨治,均难奏效,唯以寒热并用,调阳和阴,方能奏效。方中黄连清热和胃,干姜辛温散寒,寒热并用,专为寒热错杂之证而设;桂枝宣通阳气,党参、炙甘草、大枣和胃补中,法半夏降逆止呕。诸药合用,辛开苦降,寒热并用,调适上下,宣通内外,和畅气机。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瘀血是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一个重要的病理产物,加入川楝子、延胡索、五灵脂可达活血祛瘀的目的[18]

从病例中也可看出,要重视气机上下的通路——中焦脾胃斡旋功能的调理。上下气机不通,脾胃功能失调,可以出现在上的呃逆、呕吐、痞满等,在下的腹胀、下利等。辛开苦降是调理的重要方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