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梁仪韵治疗哮喘医案

梁仪韵治疗哮喘医案

时间:2023-03-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北京名医梁仪韵认为:喘证形成的原因,不外内伤、外感两大类,尤以外感风寒之邪为多,或内外合邪而发病。综合以上3条,前两条是说喘的病机在肺,后一条是说喘证发作的原因与火邪有关。喘证之因在肺为实,在肾为虚。实而寒者必挟凝痰宿饮,阻塞肺气而致,如小青龙汤证。

北京名医梁仪韵认为:喘证形成的原因,不外内伤、外感两大类,尤以外感风寒之邪为多,或内外合邪而发病。内伤多虚,或本虚标实。故张景岳认为:“实喘者有邪,邪气实也,虚喘者有邪,正气虚也。”从病程看,有暴喘与久喘的不同。

(一)暴喘

肺素蕴热,外感风寒束肺,使肺气不得宣降,则气机逆乱而喘息发作。

主证:恶寒发热,喘憋气逆,甚则鼻翼扇动,汗出口渴,烦闷。舌苔白腻或黄腻厚,脉浮洪滑或浮弦数。

辨证:肺素蕴热,风寒外束。

治法:宣通清热定喘。

方药:蜜麻黄1.5g,法半夏6g,川厚朴6g,生姜3片,生石膏15g,苦桔梗5g,大射干6g,炒莱菔子10g,杏仁泥6g,枯黄芩10g,嫩前胡6g。喘息渐减时去蜜麻黄、生石膏、桔梗,加紫苏叶、枳壳、陈皮、贝母。

久喘:喘息时发时止,多年不愈。久喘属虚证者多为元气不足,气浮不纳之故,但久喘多因实致虚。久喘形成的原因,多是新感之病治疗未愈或失治(如外感风寒未解),过早应用收敛之品,以致寒热之邪凝结于肺,每因感受外邪或情志不调时则发作。

(二)虚喘

1.肾虚喘证

主证:喘而无声,呼多吸少,闭口抬肩,汗出气短,动则喘甚,气不得续,形瘦神疲,甚则肢冷面青,二便失禁。舌质淡,脉浮细无力。

辨证:肺肾两虚,肾不纳气。

治法:补肾纳气。

方药:人参5g,五味子6g,广陈皮10g,杏仁6g,紫苏子10g,焦神曲6g,黑锡丹1~1.5g(冲服)。

若肾虚水泛,肺气不降,脉尺部沉或浮,但按之较为有力,关脉弦滑或数。

治法:温肾纳气,温化饮邪。

方药:油肉桂3g,云茯苓10g,杏仁泥6g,五味子3g,核桃肉l0g,川厚朴6g,淡干姜3g,补骨脂10g,白芥子5g,研苏子5g,炒莱菔子l0g,法半夏6g。若痰湿较重者,用清半夏。

2.肾阴阳两虚证

主证:动则喘甚,张口抬肩,喘息无声,不咳嗽。脉沉细弱,或浮虚,或弦大。

辨证:肾精亏损,失于摄纳。

治法:滋肾阴补肾阳,填补肾精。

方药:熟地10g,生牡蛎12g,五味子6g,阿胶6g,淡苁蓉10g,生龙骨10g,砂仁3g,炒菟丝子10g,龟鹿二仙胶10g(烊化),人参5g,云茯苓l0g,山茱萸肉l0g,肉桂面1~1.5g(冲服)。

若兼有气不调者,可选择加入生姜皮6g,陈皮10g,厚朴6g。

3.肺虚作喘证

主证:语言无力,咳声低弱。舌质淡红,脉象虚弱而数。

辨证:肺气虚弱,虚而上逆。

治法:益气定喘。

方药:人参5g,杏仁泥6g,五味子10g,大枣5枚,麦冬10g,生姜3片。

4.脾胃虚弱喘证

主证:喘息心下悸,舌苔白滑,脉沉缓少力。

辨证:脾肺两虚,痰饮恋肺。

治法:温脾化饮。

方药:苓桂术甘汤加味。

5.心气虚喘证

主证:心悸,气喘短促不能卧,咳而痰涎不爽,两颧红,唇紫暗,食后辗转不安,大便1~2日一行,小便短赤。舌紫绛,脉弦数或时急时缓,或有结象。

辨证:心气不足,肺失宣降。

治法:养心肃肺,化痰定喘。

方药:云茯苓10g,麦冬10g,川厚朴5g,朱远志10g,法半夏6g,研紫苏子5g,石菖蒲6g,杏仁泥6g,化橘红10g,栝蒌皮12g,黄芩10g,贝母6g,莲子心6g,炒莱菔子10g。

(三)实喘

1.寒喘证

主证:咳嗽胸满气逆,不能平卧,痰涎稀薄或如泡沫。舌苔白滑,脉沉弦或弦紧。

辨证:寒饮犯肺,肺气上逆。

治法:宣肺化饮,止咳定喘。

方药:小青龙汤加减。

2.肝火犯肺证

主证:情志不舒则发,动则喘满,胸闷胁痛,重则二便频数,大便溏,喘息不得安。舌苔薄白,边尖红,脉沉弦。

辨证:肝郁气滞,升降失调。

治法:调肝降气定喘。

方药:杏仁泥6g,旋覆花10g,台乌药6g,花青皮10g,栝蒌皮12g,炙鳖甲10g,广陈皮10g,研紫苏子6g,炒柴胡6g。铁落花15g煮水煎药,或用代赭石15g煮水煎药。

3.水饮积肺证

主证:喘息,胸闷痛,两胁作痛,大便干,舌苔白滑,脉弦有力。

辨证:饮邪羁肺。

治法:逐饮乎喘。

方药:研紫苏子6g,广陈皮10g,法半夏6g,杏仁泥6g,白通草6g,枳实6g,炒莱菔子6g,炒白芥子5g,炒葶苈子3~6g,大枣5枚。

若在夏季,可用千金苇茎汤加西瓜翠衣、绿豆衣。《素问·至真要大论》曰:“诸气膹郁,皆属于肺”,“诸痿喘呕,皆属于上”,“诸逆冲上,皆属于火”。综合以上3条,前两条是说喘的病机在肺,后一条是说喘证发作的原因与火邪有关。属热盛之喘为新病暴得,但喘在冬季多发,故就外因而论,喘因风寒外袭而发者为多见。

喘证之因在肺为实,在肾为虚。实而寒者必挟凝痰宿饮,阻塞肺气而致,如小青龙汤证。实而热者,为蕴伏之热,蒸化津液为痰,如麻杏石甘汤证及千金苇茎汤证。虚者有精伤气脱之候,应填精以浓厚之剂,必兼镇摄;气脱则根浮,应急续元真,如人参、五味子之属。中气虚馁,土不生金者则当用健脾祛湿之剂,培土以生金。

体会:第一,气喘患者在生活上应注意调理,禁食辛辣,不可过食咸味,注意劳逸结合,宜戒恼怒,起居有节。第二,喘而大便泄泻,常因于喘息肺气不能治节所致,故不需治疗,治肺则泄泻可止。第三,石膏为清热之品,但气虚有热者,又当慎用。因石膏清气热,过用则有散气伤正之弊。第四,心虚之喘或素有心脏病的患者,可于方内少佐莲子心,以清心安神定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